联手哈苏、发力影像,一加的高端野心互联网+
深响
2021-03-12 10:21
导读
“技术x艺术”,计算摄影新思路
“技术x艺术”,计算摄影新思路
©深响原创 · 作者|洪雨晗
伴随着4G、5G等技术发展,影像成为了更高效、更普遍的信息载体,而在这场信息传播的革命中,手机既是其底层基础设施的扮演者,也是最关键的推动者。
对于手机品牌来说,影像能力不仅是消费者选择时的核心考虑因素,更是其冲击高端、创造品牌溢价的差异化优势来源。华为通过与德国相机品牌徕卡合作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小米、三星的高端机型,配置了一亿像素摄像头方案;vivo则转投光学巨头蔡司,同样希望凭借其更好的影像能力来冲击高端市场。
但同样是因为行业形成了“共识”,智能手机市场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影像能力的“军备竞赛”中:手机摄像头越来越多,从一个两个变成三个四个;镜头占据的手机空间越来越大,过去平整贴合的后背机身不得不为镜头而凸出部分……
这不禁让人疑惑,手机影像能力的角逐似乎变成了一场参数攀比大赛,我们真的需要手机相机既当显微镜又当望远镜吗?更好的影像能力究竟是什么呢?
拍摄的初心,应该是记录当下的“美”。技术进步能让影像更清晰,却无法赋予影像灵魂。把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手机品牌才能在计算摄影时代走得更远。而能够正确理解摄影内涵的品牌,也将在提供受大众认可的摄影体验过程中,撬动更大的市场。
“技术x艺术”,计算摄影新思路
美,听起来似乎是个宽泛的话题,但它在摄影领域异常重要。《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在其扉页写道:“能紧紧抓住摄影者的正是照片本身——精美的照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
因此,美学艺术靠的不仅是硬件参数,即使是在过去相机像素及色彩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仍有许多不朽的照片流传下来。比如下面这张由NASA宇航员使用哈苏500C改装版相机拍摄的,从阿波罗11号航天器上所看见的 “地升”。
历史性记录、无尽的美学意境,让“地升”成为了哈苏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照片之一。
哈苏是摄影领域的传奇,过硬的相机品质和完美的画面呈现效果,使得哈苏和NASA达成了长期合作。人类首次成功登月时拍下的“一小步”,同样是由NASA宇航员用哈苏相机记录下的瞬间。
来源NASA:“月球表面人类脚印”和“阿波罗11号”
除了见证人类文明的历史瞬间,哈苏也是最早重视色彩科学的相机品牌,其基于对自然界不同色彩表现的理解,开发出了“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摄影师无需针对当前拍摄场景选择特定的色彩模式,只需专注于眼前的拍摄并按下快门,就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的优秀水准。
这是哈苏赋予摄影师的发现美的眼,所谓的“美学艺术”,在这个传奇相机品牌80年间的沉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到了计算摄影时代,美学艺术应该如何得到传承?
哈苏与一加共同的答案是:让移动影像走进“技术x艺术”的时代。
2021年3月,一加宣布和哈苏达成三年的战略合作。在合作深度上,双方共同打造了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建立了一套全局色彩解决方案:哈苏自然色彩优化,将哈苏相机独有的照片观感带到手机上。此外,一加还加入了“哈苏专业模式”,以提供更专业的摄影体验。在长线合作方面,未来还会延伸到更多维度,双方将会共同定义影像体验的技术标准,联合研发创新影像技术。
哈苏大使尹超用一加手机拍摄
联手哈苏,一加的意图是让计算摄影和美学积淀相融合,从而提供更具美感的摄影体验。与此同时,技术依然是计算摄影时代的基础。在这方面,未来三年,一加将投入10亿元打造极致影像体验,同时在全球建立了四大研发中心。目前,一加已经研发出“140 度超宽幅矩阵相机”、“人眼仿生对焦”、“自由曲面”、“IMX789传感器”等四项独家技术成果。针对常见的痛点场景,一加影像体验将再上一个台阶。
经由这次合作,传统摄影的美学积淀和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摄影走向融合。无论是对合作双方,还是消费者和行业,这都是一场“多赢”的合作。
哈苏大使尹超用一加手机拍摄
对于哈苏来说,此次联手意味着80年的美学积淀将在更大的市场范围获得认可,哈苏的传奇故事也将在计算摄影时代得到续写。对于一加来说,联手既是其快速提高影像实力的打法,也是对主流高端市场的再度加码。而合作之所以能达成,是哈苏和一加在品牌理念和产品上追求共鸣的结果。
对于手机使用者而言,影像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记录内容、情绪和无法复制的故事。在行业深陷影像参数竞赛的背景下,消费者为参数感到困惑,也为折腾半天得不到理想照片而烦恼。一加和哈苏的合作,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久违的“化繁为简”的解法。
罗曼·罗兰认为,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正是因为此,艺术才会有打动人心、撬动变化的力量。对于手机市场而言,参数竞赛将被重新审视,美学和技术的融合推动着行业感受影像初心。而作为开拓者的一加,也将获得进一步站稳高端市场的底气。
一加的高端野心
去年12月,一加手机创始人兼CEO刘作虎发表了一封名为《7年磨一剑,2021再战斗》的内部信,表示一加手机要“不止于‘小而美’”,面对当前复杂的行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一加要力争达到2021年国内线上高端第一。
所谓的“复杂行业环境”,指的是背后充足的机遇和充分的挑战。首先,连年下跌的全球手机出货量和席卷全球的疫情,为2020年初的智能手机行业蒙上阴影,但在双循环格局下,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和5G技术普及带来的换机潮,使得疫情后数码产品的消费回暖,同时带动高端手机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根据IDC数据统计,相比2019年手机价位段占比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中,600至800+美元的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这意味着手机高端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扩大,行业进入新一轮的高端市场争夺战。
行业大环境好转的同时,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出现松动,局面将迎来新的拐点。此外,多年来国产品牌的高端化转型,也使得国产高端手机的用户基础逐渐成熟。简而言之,这是国产品牌冲击高端的关键时候,也是一加“破圈”、进击主流高端市场的机会。
站稳高端的前提,是自身过硬的产品能力。七年来,一加凭借自身的积累和布局,在产品力、品牌力和创新力上不断升级。目前,一加已逐渐完善了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必备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其进军高端市场必不可少的条件。
秉持着“不将就”的理念,一加手机的手感和设计一直为消费者称赞。刘作虎曾因一加5T手机尾部曲线的光影不够完美,决定在投模前夜把轮线往前推0.1毫米,这意味着手机内部硬件和走线都要全部重新排列,相关风险和成本可想而知。
在创新上。2018年,一加6最早将AG玻璃工艺引进手机行业;2019年,一加7 Pro首次将90Hz高帧屏幕普及到大众手机上。此后,AG玻璃工艺、高帧率屏幕都成为华米OV旗舰手机的必备标品。
这意味着,一加的“死磕”并非闭门造车,其创新探索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把一加和哈苏的合作放在这个逻辑里会发现,一加联手哈苏、加码影像并不是“跟风”联名热潮,而是基于长期探索的独家思考,其创新的数项影像技术,将有机会再次引领行业。
在品牌力方面,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中国手机品牌的认知只有“性价比”,而非“高端”、“品质”。虽然一加品牌创立时间不长,但其凭借着独特的产品观和对性能的极致挖掘,不断开拓海外渠道,在多个国家站稳高端,在创立早期就树立起了“高端、国际化”的品牌认知形象。
根据Counterpoint 2018年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报告,一加2018年印度高端手机市场销量第一;2019年,一加稳坐全球高端手机市场TOP4;2020年,一加在北美的总体销量相较前一年大幅提升,进入高端市场前三。
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一加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根据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的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了11%。在此背景下,一加8系列手机首发1分钟销售额破亿。从4月发布到10月,一加8 Pro为京东5000-5999元高端5G安卓手机的销量冠军。
七年下来,一加在产品上积累的硬实力已具备,对未来的布局也有条不紊。现在有了哈苏的加持,以及自身在影像上的发力,一加在性能、设计、屏幕之后,又再增添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标签——手机影像。未来,一加也将以更关键的手机要素、更强的品牌调性,撬动更大的高端市场。
瑞典空军使用的哈苏军用相机
二战期间,瑞典军方为制造军用相机找到当时的相机专家维克多·哈苏,哈苏看了军方带来的德国军用监控相机后回复道:“No, not one like that, but a better one(不,但我能做一台更好的。)”,此后开启了哈苏相机的传奇历史。
同样,一加在2013年创立时,不是想简单地做另外一部安卓手机,而是要挑战行业,做一部更好的手机。商场如战场,拿下市场既讲究能力,也讲究时机。联手哈苏,一加在解决消费市场影像痛点的同时,也将在全球高端市场继续攻城略地。
©深响原创 · 作者|洪雨晗
伴随着4G、5G等技术发展,影像成为了更高效、更普遍的信息载体,而在这场信息传播的革命中,手机既是其底层基础设施的扮演者,也是最关键的推动者。
对于手机品牌来说,影像能力不仅是消费者选择时的核心考虑因素,更是其冲击高端、创造品牌溢价的差异化优势来源。华为通过与德国相机品牌徕卡合作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小米、三星的高端机型,配置了一亿像素摄像头方案;vivo则转投光学巨头蔡司,同样希望凭借其更好的影像能力来冲击高端市场。
但同样是因为行业形成了“共识”,智能手机市场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影像能力的“军备竞赛”中:手机摄像头越来越多,从一个两个变成三个四个;镜头占据的手机空间越来越大,过去平整贴合的后背机身不得不为镜头而凸出部分……
这不禁让人疑惑,手机影像能力的角逐似乎变成了一场参数攀比大赛,我们真的需要手机相机既当显微镜又当望远镜吗?更好的影像能力究竟是什么呢?
拍摄的初心,应该是记录当下的“美”。技术进步能让影像更清晰,却无法赋予影像灵魂。把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手机品牌才能在计算摄影时代走得更远。而能够正确理解摄影内涵的品牌,也将在提供受大众认可的摄影体验过程中,撬动更大的市场。
“技术x艺术”,计算摄影新思路
美,听起来似乎是个宽泛的话题,但它在摄影领域异常重要。《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在其扉页写道:“能紧紧抓住摄影者的正是照片本身——精美的照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
因此,美学艺术靠的不仅是硬件参数,即使是在过去相机像素及色彩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仍有许多不朽的照片流传下来。比如下面这张由NASA宇航员使用哈苏500C改装版相机拍摄的,从阿波罗11号航天器上所看见的 “地升”。
历史性记录、无尽的美学意境,让“地升”成为了哈苏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照片之一。
哈苏是摄影领域的传奇,过硬的相机品质和完美的画面呈现效果,使得哈苏和NASA达成了长期合作。人类首次成功登月时拍下的“一小步”,同样是由NASA宇航员用哈苏相机记录下的瞬间。
来源NASA:“月球表面人类脚印”和“阿波罗11号”
除了见证人类文明的历史瞬间,哈苏也是最早重视色彩科学的相机品牌,其基于对自然界不同色彩表现的理解,开发出了“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摄影师无需针对当前拍摄场景选择特定的色彩模式,只需专注于眼前的拍摄并按下快门,就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的优秀水准。
这是哈苏赋予摄影师的发现美的眼,所谓的“美学艺术”,在这个传奇相机品牌80年间的沉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到了计算摄影时代,美学艺术应该如何得到传承?
哈苏与一加共同的答案是:让移动影像走进“技术x艺术”的时代。
2021年3月,一加宣布和哈苏达成三年的战略合作。在合作深度上,双方共同打造了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建立了一套全局色彩解决方案:哈苏自然色彩优化,将哈苏相机独有的照片观感带到手机上。此外,一加还加入了“哈苏专业模式”,以提供更专业的摄影体验。在长线合作方面,未来还会延伸到更多维度,双方将会共同定义影像体验的技术标准,联合研发创新影像技术。
哈苏大使尹超用一加手机拍摄
联手哈苏,一加的意图是让计算摄影和美学积淀相融合,从而提供更具美感的摄影体验。与此同时,技术依然是计算摄影时代的基础。在这方面,未来三年,一加将投入10亿元打造极致影像体验,同时在全球建立了四大研发中心。目前,一加已经研发出“140 度超宽幅矩阵相机”、“人眼仿生对焦”、“自由曲面”、“IMX789传感器”等四项独家技术成果。针对常见的痛点场景,一加影像体验将再上一个台阶。
经由这次合作,传统摄影的美学积淀和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摄影走向融合。无论是对合作双方,还是消费者和行业,这都是一场“多赢”的合作。
哈苏大使尹超用一加手机拍摄
对于哈苏来说,此次联手意味着80年的美学积淀将在更大的市场范围获得认可,哈苏的传奇故事也将在计算摄影时代得到续写。对于一加来说,联手既是其快速提高影像实力的打法,也是对主流高端市场的再度加码。而合作之所以能达成,是哈苏和一加在品牌理念和产品上追求共鸣的结果。
对于手机使用者而言,影像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记录内容、情绪和无法复制的故事。在行业深陷影像参数竞赛的背景下,消费者为参数感到困惑,也为折腾半天得不到理想照片而烦恼。一加和哈苏的合作,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久违的“化繁为简”的解法。
罗曼·罗兰认为,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正是因为此,艺术才会有打动人心、撬动变化的力量。对于手机市场而言,参数竞赛将被重新审视,美学和技术的融合推动着行业感受影像初心。而作为开拓者的一加,也将获得进一步站稳高端市场的底气。
一加的高端野心
去年12月,一加手机创始人兼CEO刘作虎发表了一封名为《7年磨一剑,2021再战斗》的内部信,表示一加手机要“不止于‘小而美’”,面对当前复杂的行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一加要力争达到2021年国内线上高端第一。
所谓的“复杂行业环境”,指的是背后充足的机遇和充分的挑战。首先,连年下跌的全球手机出货量和席卷全球的疫情,为2020年初的智能手机行业蒙上阴影,但在双循环格局下,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和5G技术普及带来的换机潮,使得疫情后数码产品的消费回暖,同时带动高端手机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根据IDC数据统计,相比2019年手机价位段占比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中,600至800+美元的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这意味着手机高端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扩大,行业进入新一轮的高端市场争夺战。
行业大环境好转的同时,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出现松动,局面将迎来新的拐点。此外,多年来国产品牌的高端化转型,也使得国产高端手机的用户基础逐渐成熟。简而言之,这是国产品牌冲击高端的关键时候,也是一加“破圈”、进击主流高端市场的机会。
站稳高端的前提,是自身过硬的产品能力。七年来,一加凭借自身的积累和布局,在产品力、品牌力和创新力上不断升级。目前,一加已逐渐完善了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必备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其进军高端市场必不可少的条件。
秉持着“不将就”的理念,一加手机的手感和设计一直为消费者称赞。刘作虎曾因一加5T手机尾部曲线的光影不够完美,决定在投模前夜把轮线往前推0.1毫米,这意味着手机内部硬件和走线都要全部重新排列,相关风险和成本可想而知。
在创新上。2018年,一加6最早将AG玻璃工艺引进手机行业;2019年,一加7 Pro首次将90Hz高帧屏幕普及到大众手机上。此后,AG玻璃工艺、高帧率屏幕都成为华米OV旗舰手机的必备标品。
这意味着,一加的“死磕”并非闭门造车,其创新探索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把一加和哈苏的合作放在这个逻辑里会发现,一加联手哈苏、加码影像并不是“跟风”联名热潮,而是基于长期探索的独家思考,其创新的数项影像技术,将有机会再次引领行业。
在品牌力方面,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中国手机品牌的认知只有“性价比”,而非“高端”、“品质”。虽然一加品牌创立时间不长,但其凭借着独特的产品观和对性能的极致挖掘,不断开拓海外渠道,在多个国家站稳高端,在创立早期就树立起了“高端、国际化”的品牌认知形象。
根据Counterpoint 2018年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报告,一加2018年印度高端手机市场销量第一;2019年,一加稳坐全球高端手机市场TOP4;2020年,一加在北美的总体销量相较前一年大幅提升,进入高端市场前三。
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一加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根据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的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了11%。在此背景下,一加8系列手机首发1分钟销售额破亿。从4月发布到10月,一加8 Pro为京东5000-5999元高端5G安卓手机的销量冠军。
七年下来,一加在产品上积累的硬实力已具备,对未来的布局也有条不紊。现在有了哈苏的加持,以及自身在影像上的发力,一加在性能、设计、屏幕之后,又再增添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标签——手机影像。未来,一加也将以更关键的手机要素、更强的品牌调性,撬动更大的高端市场。
瑞典空军使用的哈苏军用相机
二战期间,瑞典军方为制造军用相机找到当时的相机专家维克多·哈苏,哈苏看了军方带来的德国军用监控相机后回复道:“No, not one like that, but a better one(不,但我能做一台更好的。)”,此后开启了哈苏相机的传奇历史。
同样,一加在2013年创立时,不是想简单地做另外一部安卓手机,而是要挑战行业,做一部更好的手机。商场如战场,拿下市场既讲究能力,也讲究时机。联手哈苏,一加在解决消费市场影像痛点的同时,也将在全球高端市场继续攻城略地。
手机
哈苏
高端
影像
市场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