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财报:增收不增质,司机收入困境仍待解观点
其中中国市场业务营收实现1750亿元,滴滴国内市场营收(1750亿元)增长相较于2021年也仅为9%,用业务创新实现业绩增长。
文|邻章
日前,滴滴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滴滴实现营收494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达11亿元;2023年全年滴滴实现营收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达5亿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其中中国市场业务营收实现1750亿元,同比增长39%。
两组数据在当前市场下,显得颇为显眼,显示出了滴滴在2023年所拥有的强劲增长势头。
在此,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去年互联网整体承压的现实下,滴滴此番业绩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
一、增长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其实剖析来看,2023年滴滴业绩的强劲增长,其实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一是滴滴下架与上架的时间节点特殊性。
众所周知,2021年7月,“滴滴出行”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并在安全审查期间暂停了新用户注册。
而在2023年1月,滴滴出行完成整改,恢复了新用户注册,并在此期间,滴滴加大了市场补贴力度进行市场争夺。
这也意味着,2023年才是滴滴的市场完全体。
当然也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时间特殊点则在于:2022年正处疫情期,而2023年则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
二者的叠加,对滴滴国内市场营收增长显然是有重要影响的——这从2022年滴滴全年营收同比下跌19%,国内营收同比下跌22%便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若与2021年的滴滴营收业绩(1605.2亿元)比较来看,2023年,在恢复上架和疫情结束双重利好下,滴滴国内市场营收(1750亿元)增长相较于2021年也仅为9%。
可以说,相对特殊的时间节点叠加2022年低营收基数,让2023年滴滴的业绩数据表现更为亮眼。
其二是滴滴在2023年进行了业务瘦身、成本压缩。
2023年,滴滴进行了业务压缩,将造车等一些烧钱的项目进行了业务出售或关停——8月份,滴滴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转让给小鹏汽车。这一交易也让滴滴在本年度财务体现上获得了高达36亿元的投资收益,使得滴滴的投资收益净额由2022年全年亏损58亿元增加至2023年全年盈利36亿元——滴滴在财报中解释,2023年全年的投资收益主要与剥离某些智能汽车业务和分拆从事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子公司相关的处置收益有关。
同时,滴滴2023年在研发费用和人力成本等相关支出上,均进行了压缩。
数据显示:2023年滴滴全年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95亿元下降到了89亿元。在人力成本上——滴滴的一般管理支出(Generalandadministrative,含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室租金、行政人员的工资等)则从2022年的170亿元降低至2023年的84亿元,缩减规模达到51%,当然也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滴滴170亿元的管理费用中包含了80.26亿元的行政罚款。
在此,不难发现:驱动滴滴2023年营收同比大增的关键性因素,或许不是业务创新驱动,而是疫情结束与审查结束的双重利好再加上滴滴自身业务收缩和成本支出缩减,才让滴滴拿出了一份数据亮眼的2023年报。
二、高抽成之下,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困境仍待解
2023财年,于滴滴而言,虽然是在相对特殊的环境下造就了相对的高增长,但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对于滴滴平台而言,仍可被视为是滴滴成长的关键一步。
但在滴滴盈利的背后,其平台上的网约车司机们却似乎没能实现与平台“共同成长”。
当然,这一方面与网约车司机队伍愈发庞大但网约车市场蛋糕并未显著增大带来的僧多粥少的现实困境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滴滴司机们依旧被困于高抽成比例以及抽成规则透明度不足的症结之中。
在抽成比例上,2023年滴滴平台的抽成比例正呈现出逐步走高势态——据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南、成都等地调查发现:网约车平台对司机们的抽成比例偏高等现象较多,从随机调查的数十单网约车订单来看,抽成低于20%的订单仅占一成,特惠订单抽成普遍在27%-29%,发放给打车客户的优惠券需要由司机自行承担……种种问题的存在,让网约车司机吐槽“跑不出钱”——《3·15调查丨接12单有6单被平台抽成超25% 滴滴司机吐槽“跑不出钱”》
而在抽成计算规则层面,亦存在计算规则并不明晰的症结——虽然在滴滴司机端后台,司机们可以看到每单的收入、抽成比例,但是抽成比例具体的计算规则并不明晰,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黑盒状态。
这或也要求滴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司机端后台,进一步明晰抽成计算方式,让司机在抽成上也能被抽得“明明白白”。
三、打造多方共赢生态,滴滴仍需努力
从现实来说,平台生态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参与各方的互利互助、共同成长。若将此放置在滴滴出行平台上,那么则意味着滴滴平台为网约车司机提供稳定优质服务,让司机可以多接单多赚钱,司机认真服务乘客,让乘客享受安心旅程,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但从目前来看,滴滴平台距离这样的良性循环,可能还有一些距离。
当前,真正的赢家似乎只有滴滴平台自身,而在平台“吃饱喝足”之下,是滴滴司机被高抽成造就收入下降,进而可能让服务质量相对打折扣,致使乘客服务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乃至发生恶性事件。
事实上,即使是滴滴,似乎也不能完全说其是赢家——诸如在合规性上,滴滴仍旧处于垫底水平——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10月网约车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在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花小猪订单合规率最低;在订单量前10名的平台中,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在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中处于垫底水平。而低合规率,也或放大了滴滴未来的业务风险。同时在平台稳定性上,此前在2023年11月27日晚间发生的系统大崩溃事件,也再次为滴滴服务的稳定性敲响了警钟。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是滴滴生态内的挑战。
事实上,在整个网约车市场,滴滴面临的挑战也在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是滴滴的竞争对手们在滴滴被审查期间,都进行了加速扩张且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也让滴滴回归后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变,虽然滴滴依旧是市场份额第一,但这个第一,已远没有此前坐得舒服了。
另一方面则是滴滴在接下来的时间也或将遭遇一场法律拉锯战——据外媒报道,滴滴美IPO案将面临投资者诉讼——其被指控“隐瞒且不服从中国政府要求其推迟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IPO)直至解决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命令,欺骗了投资者。”
在此,可以说无论是内部生态的调和还是外部竞争以及法律诉讼的应对,都为滴滴达成其设定的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增长10%—15%的日订单量增长目标增加了难度。
写在最后:
坦率来讲,滴滴的这份财报虽然在仔细推敲之下,仍显示出了许多待解困境,但整体而言,在整改归来、互联网承压的大背景下,滴滴能够取得同比增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此,也期待2024年的滴滴,在取得自身业绩增长的同时,也能用降低抽成、多给订单的方式,照顾到网约车司机的利益,用业务创新实现业绩增长,造就多方共赢。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