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圈归零:这还不是冬天,恐怕才是秋天而已区块链

起风财经 2018-09-10 22:19
分享到:
导读

从只有小部分“有钱有闲”的技术极客私下把玩的游戏,到被由币价吸引来的各路资本迅速催成的产业泡沫,再到今天“万币归零”后难以为继的过气标的,区块链在短时间内就历经了过山车式的生命周期,并最终没能逃脱被资本“捧杀”的命运。

微信截图_20180910162802.png

“币圈越是低谷,就越是链圈创业者的机会”,这句话似乎给“熊市”里的区块链项目方们带去了一丝希望。但资金离场后,项目方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却也是无可争辩的现实。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主流交易所 ICO 上币后破发率超过 95%;而截止今年8月,全球ICO融资总额仅为1.95亿美元,与今年1月相比减少超过87%。

“这还不是冬天,恐怕才是秋天而已”,一位Token Fund(代币投资基金)投资人如此感慨。

从只有小部分“有钱有闲”的技术极客私下把玩的游戏,到被由币价吸引来的各路资本迅速催成的产业泡沫,再到今天“万币归零”后难以为继的过气标的,区块链就像任何一个创投风口一样,在短时间内就历经了过山车式的生命周期,并最终没能逃脱被资本“捧杀”的命运。

币圈烟花散尽,早已被深度捆绑的区块链,终究无法独善其身。

饮鸩止渴

“我们有了Token ,就不用传统VC了”,一位区块链项目的创始人张鹏(化名)告诉起风财经(ID:QFCJ2018)。

去年三季度,张鹏接受了3家Token Fund的启动资金,彼时,链圈还沉浸在“项目方报价,资方直接打币”的狂热之中。

“传统VC人家都‘精了’,自有一套体系,创业企业想要融资已经不容易了”。拥有超过10年连续创业经验的张鹏解释称,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且自有资金匮乏的初创企业而言,争取传统VC投资几乎是唯一的出路。而传统VC大多以项目的团队背景为优先考量标准,即使有区块链概念加持,基本的投资逻辑也不会改变。

“这样一来,创业项目就被风投吃的死死的,签协议到打款再到后期运作都多少要看风投的脸色,最后能拿到VC融资的创业项目凤毛麟角”。

正因如此,融资“一步到位”的ICO一经出现,便迅速吸引了被资金需求压抑许久的创业者。“估值就是报价,退出就是上交易所,币解锁卖掉”,在张鹏看来,Token Fund的投资逻辑并不复杂,在币圈行情大好的前提下,只要项目方发的“代币”能上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投资人就有机会减持获利。极端情况下,一个项目ICO之后几个月内就能够获得几十倍、上百倍的收益,这在传统投资界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是,随着币价下行、监管趋严,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我们现在根本不敢提我们发过Token ”,张鹏说。

据张鹏介绍,其运营的公司其实存在两个主体,一个注册在北京,名义上只是一家普通的区块链科技公司;而另一个则是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基金会,与Token 有关的主体正是挂靠在这家基金会旗下。

自“94禁令”发布之后,张鹏接触媒体的频率开始明显降低,不仅小心翼翼的在通稿中抹去了“Token” 的字样,就连对外发布的融资消息,也从“融过币”改换成了传统股权融资的表述。“我们现在处处都在塑造一种我们是‘正经公司’的印象,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比起为了躲过监管目光的“洗白黑历史”,更残酷的现实在于资金荒。

过去半年,张鹏的公司从40人裁到20人、负责市场营销的合伙人另谋高就,而原本依靠gas收取微薄利润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支撑公司目前的财务支出。作为创始人,张鹏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亲自找企业推销自己的公链,并且通过帮企业开发应用、提供证券化服务等方式拓展业务线。

“以前我出门还带助理,现在都是一个人。其他业务线也是,能一个人解决就尽量一个人去做”,张鹏的语气里带着无奈,“当时我们融的币,现在只够我们活半年了”。

自身难保

“我们现在一般只愿意谈技术,不太愿意说融资”,当起风财经问及当前的投资情况,一位Token Fund的投资人Tiffany(化名)对此三缄其口。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8月24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提示》,“提示”中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

监管当前,资方的态度显而易见。

根据起风财经此前了解,很多Token Fund目前已经不再进行区块链项目的资本布局。与此同时,它们的投资方式也已经从粗放的“报价打币”,悄然向传统的股权投资方式转变。这些举动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现阶段的监管形势之下,Token Fund亟需淡化自己身上“币圈资本”的标签,逐渐呈现出一派“支持区块链研发企业健康成长”的冠冕堂皇。

其实Token Fund们的“束手束脚”,与其说是单纯出于对监管政策的忌惮,不如说是对市场行情的由衷悲观。

8月8日,作为项目方ICO主要融资工具的以太坊价格跌破每枚400美元,让原本就在熊市中资产持续缩水的Token Fund们进一步迈向垂死挣扎的边缘。而以“朱潘跑路”为代表的项目方“反杀”投资人事件,也让众多投机者对币圈彻底失去信任。

除此之外,还有堪称惨烈的项目破发。

据统计,过去半年内,火币Pro、OKEx、币安等5家交易所上币共计264 个币种,截至8月21日,其破发率将近 99%。其中,WBTC从上币价格4.03元跌至0.0056元,几近归零。“现在项目都不上所了,即使是好项目也会跌”,Tiffany说。无币敢投、无币可投,Token Fund无疑正在遭受监管和市场的双重打击。

币圈资本不再出手正是张鹏不得不依靠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过冬”的原因,而张鹏暂时也没有重新与传统VC接洽的打算,即使被划归“古典”阵营的传统VC,其实并没有在区块链的浪潮里销声匿迹。

“我认为融资这件事如果由两个投资主体来做,那么两边都做不好。比如说一个业务产生的权益就很难分,你说这算是股权这边的还是Token那边的?况且两种资本形式的估值方式也不一样,以后怎么退出可能也是个问题。”

在张鹏眼中,如果项目方已经接受过Token融资,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入传统VC明显是不合适的。两者不同的投资理念和运作方式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最终可能会导致无法调和的内耗。“所以未来一定是需要取舍,长期发展只能选一个资本路径。”

虽然项目方凭借过硬的市场竞争力“自己走路”是商业社会的真理,但是这对于没有资金拥趸的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是困难的。至少在互联网世界里,创业企业靠“烧钱”过活至今都是一种政治正确。

当起风财经问及张鹏是否会在项目“山穷水尽”时求助传统VC时,张鹏挤出了一丝苦笑。

“也不是没有可能吧”,他说。

向死而生

关于链与币的发展关系,中码溯源CTO郑小维曾在接受起风财经专访时做过总结。

郑小维指出,在币出现之前,区块链以一种小众且缓慢发展的姿态“后台运行”;后来随着币价井喷,区块链因风而起,一方面吸引了更多参与者形成产业合力,但同时也因投机者的集聚产生了破坏性影响;直到币价急转直下,产业实现“自净”,同时也因资方撤离而陷入低谷。这种“成也币价败也币价”的现状,恐怕是链圈创业者措手不及的。

“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个情况,就是因为前期的牛吹的太大了”,张鹏说。“过去市场太热,导致本来一个天使阶段的公司能拿B轮C轮的钱,甚至有的项目还融了大几个亿,这都赶上上市的钱了。钱和阶段对不上,除非这市场一直是泡沫,一旦破灭它就出问题了。”

在张鹏看来,区块链作为一个产业必定要回归正常的发展节奏。具体来说,有模式规划和基础业务运行的阶段拿天使轮,有客户且有潜力进入更大发展空间的做A轮,产生良性营收并开始做利润的时候再往后轮融,这是公司的节奏,也是市场的节奏。

“区块链公司也是公司,只要是公司就要以一个公司的本质去看待。不要说你不以赚钱为目的,盈利注定是一个公司价值的体现。你不能赚钱证明不产生价值,不产生价值你就有问题。”

对已经将业务重心从底层链导向盈利属性更明显的应用层的张鹏来说,用产品的售价体现公司核心价值,是他的公司也是整个区块链产业“过冬”的必经之路。而对于已经“战略转移”的资本,张鹏则寄希望于新的投资人。

“我认为可能会有新的投资人,未必是过去做得很好的。其实在中国做天使投资做得好的,大部分都是创业者出身的。因为它更能理解创业的状态,项目积累也更丰富,并且更有胆识去投一些早期项目。如果未来投资回报有十倍百倍,一定会有很多天使投资人入局,因为很多项目本身的估值已经很低了”,张鹏说。

当然,这种设想毕竟是将来时态。“现在市场节奏乱了,一个融了几千万的项目花了一半了,本来认为有下一轮融资的,结果没了,元气大伤”,张鹏说,“现在能活下去的项目多是能自己赚钱的、过去现金处理比较好且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的”。

此时此刻的区块链企业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长颈鹿,刚刚下生还站不太稳,但是迫于严峻的生存形势必须要奋力奔跑。跑得够快并最终能长大的,或有希望成为鲜有天敌的生态霸主;而没能及时学会自主求生的,或许最终只能在寒冬中夭亡。

留给区块链项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项目 张鹏 区块 Token 投资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