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iCAR变天:张炳凤被曝“下课”,智米团队全面接管快讯
有接近奇瑞iCAR人士称,履新不到一年的iCAR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张炳凤已经“下课”,智米团队将全面接管iCAR品牌,全面把控iCAR产品定义、智能化以及营销工作。
日前,有接近奇瑞iCAR人士称,履新不到一年的iCAR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张炳凤已经“下课”,智米团队将全面接管iCAR品牌,全面把控iCAR产品定义、智能化以及营销工作。而iCAR品牌也将完成从“老奇瑞人掌管”到智米团队挑大梁的角色转变。
从奇瑞的视角而言,这是一场从思想上发生根本扭转,结构上不破不立的变革。
众所周知,素有“理工男”之称的奇瑞虽然善于钻研技术,善于打造素质过硬的产品,但是面对追求年轻新潮,追求“网感”的智能电动时代,理工男憨厚朴实的特性难免会在时代洪流下捉襟见肘。此时调兵遣将,让智米团队躬身入局,自然更体现了其在新能源领域冲进全国头部位置的决心。
但在外界看来,仍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为什么奇瑞愿意相信并选择没有造车经验的智米团队;二是智米团队的加入能否为奇瑞iCAR品牌讲好互联网故事,带来同小米、华为、蔚小理一样的网感和亮眼的市场表现。
智米入局,如同鲶鱼入池
一直以来,奇瑞的销量结构都是由燃油车撑起大半边天。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奇瑞集团汽车销量达到188.13万辆,但并未公布新能源车型的具体销量,有业内人士估计该数据恐不会超过20万辆。
为了尽快补齐新能源短板,奇瑞做了很多努力。除了高喊出“明年不客气了”,坚持研发技术,加紧推送旗下各个品牌新能源产品之外,奇瑞还大胆地选择了走出舒适圈,逼自己一把。比如大胆选择“与狼共舞”,与华为组建智选车品牌智界。
从智界S7(配置|询价)和姊妹车——星途星纪元ES(配置|询价)的表现来看,华为的参与并没有短时间内助力奇瑞刷新在新能源领域的江湖地位。但很显然,通过与华为合作引入优秀的互联网基因,奇瑞已经大幅提升了旗下新能源产品的智能化和互联网特性,从原本的“圈外人”过渡到了圈内。
同样的道理,定位年轻化的iCAR品牌,自然也需要类似于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新发展思路,来改变和提升iCAR品牌在终端市场的形象与声量。而对于奇瑞来说,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也无外乎寻找外部力量,尽可能为iCAR摘掉那些理工男身上被人“诟病”的标签。
因此智米团队与奇瑞的组合,一如华为与奇瑞的组合一样,必然会在产品和营销等方面带来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这是奇瑞和iCAR品牌急需的一种特质。
前不久,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iCAR品牌的品牌之夜上,曾两次登台替iCAR品牌定调,称iCAR是奇瑞集团打造的“新特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iCAR的发展,甚至没有投入上限,只为助力iCAR进入新能源第一阵营。这直接证明了,奇瑞集团在新能源赛道的段位,将很大幅度取决于全盘ALL IN新能源的iCAR品牌能否成功。
因此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洪流中,奇瑞不惜成本主动尝试的这次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思路的创新,可谓恰逢其时。
智米团队,能否大力出奇迹?
智米团队是否拥有带领iCAR打造现象级爆款的能力?事实上从当前iCAR的品牌声量和业界舆论来看,智米团队的能力并没有令人失望。
比如智米团队加入后,在iCAR品牌之夜亮相的iCAR V23、X系列首款车型X25,都带来了奇瑞系车型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以及产品定义能力,也让奇瑞的身上难得出现了年轻消费群体期待的“新潮”“时尚”“炫酷”等标签。
而在营销方面,智米团队的气质也与iCAR品牌“年轻人”的定位不谋而合。在iCAR品牌之夜上,苏峻不断强调产品的高情绪价值、强玩具属性。对“理工男”奇瑞而言,这样的情绪价值释放属实是极其罕见的。
在挑战新赛道的过程中,企业转型的阵痛当然不可避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前仍有很多传统汽车企业,未能在智能电动领域找到自身的全新定位,而是仍在靠燃油车时代积攒下来的品牌财富“硬扛”。
但庆幸的是,在淘汰赛白热化之前,奇瑞笃定决心选择了这条难而正确的路径,这自然会为旷日持久的淘汰赛,添加一分后来者居上的决心。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