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腾讯,如何赋能生态伙伴?观点
又为腾讯的支付业务拓展了线下场景,腾讯的其他合作伙伴也在这种,目前腾讯开放平台合作伙伴总数超过了1300万。
近日,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对于马云说的“阿里巴巴赋能其他企业做电商”一个中心化的生态格局观点,马化腾回应坦言腾讯刚好相反,“我们推的是‘去中心化’赋能”,意指更加开放分享的战略格局。
什么叫“去中心化”?马化腾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不会把柜台出租给你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房子,建完之后就是你的了,你的粉丝、你的客户就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用说每年涨价,这就是去中心化的赋能。”
都是强调赋能其他企业,不同之处是阿里诉求掌控全局,像一个“中心枢纽”,而腾讯则是强调不掠夺被赋能者(友商)的渠道、利润等,其在生态格局中的地位更像是“大厦地基”。两种思维,决定了“阿里系”和“腾讯系”两种格局。
去中心化的一个突出案例
腾讯立足于人与人社交,这是它的核心模块,也就是马化腾说的“做好两个半”:第一是做通讯和社交,第二是做数字内容,剩下“半个业务”是指“互联网+”。“我们不是整条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只要半条命,另外半条命就靠生态里面的其他合作伙伴,电子商务、搜索引擎我们全部都不做了,都给生态合作伙伴来做,我们支持他。”
于是,在“去中心化”的布局中,在非核心业务上,腾讯选择和更有效率的合作伙伴合作,“不管是跟金融有关的、O2O有关的、交通出行有关的”。以餐饮业务为例,美团点评已经成为腾讯微信支付在线下餐饮领域市场份额最大、增长最快的合作方,而腾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资本支持,更多时候是发挥引流作用。
美团点评是以餐饮起家的生活服务平台,年度活跃买家2.8亿,从DAU(日活跃用户量)到交易的转化率更高,这既是线下商家选择美团点评最关注的点,也是腾讯看好美团点评做餐饮的点。在如今人口红利过去用户增速放缓的状况下,强行介入非优势领域去抢蛋糕,这实在不是一门划算的生意,这也就是马化腾说的“不跟生态伙伴竞争,而是给他们赋能”话中的另一层意思。
正因为平台DAU的积累,美团点评在餐饮业务上做智能支付具有先天优势。中国是移动支付最早普及和最大规模的国家。截至今年6月,国内使用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消费者在线下支付中手机支付占比平均超过60%。许多生活在中国的老外,回国后没有了移动支付,感觉没有在中国生活方便,而线下支付就是影响他们体验最重要的一环。
去年这个时候,美团点评的聚合支付产品智能POS机才刚刚问世,而今年同期,美团智能支付单日交易笔数已突破500万笔,从增量以及存量市场,均成为聚合支付餐饮行业第一名。前不久,美团CEO王兴和苹果CEO库克在上海一起吃了顿包子,王兴手把手教库克用手机点菜、结账和取餐的事,也成了“中国智造”的一段佳话。
一年就做到No.1,除去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自有平台因素外,腾讯的微信、手机QQ等均成为其超级流量入口,助力线下商家的快速覆盖。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已经随处可见美团智能POS、美团码(包括二维码和秒付)、美团小美盒子(小白盒)等高效便捷的聚合支付产品。此外,双方在微信钱包、小程序,以及地图、微信卡包等多项业务和产品上进行合作。目前,可以在微信中找到超过10款“美团点评”旗下小程序。
当然,美团点评也不是单向受益,它掌握了商户入口,在面向餐饮商家做的收单业务中,又为腾讯的支付业务拓展了线下场景,打通了线上与线下,助力整个腾讯系的生态布局的优化完善。
一边是拥有超9亿活跃用户的微信,一边是拥有超6亿消费者的美团点评,双方利用大数据与场景互补形成更大合力,此可作为腾讯“去中心化”的一个突出案例。
产业赋能巩固生态格局
事实上,这并不是马化腾第一次提出“去中心化”的概念。早在2013年,马化腾就曾设想过,分散合作的模式会成为未来各大组织架构的主流。只不过,那时马化腾强调的是业务结构演进和资本布局,而现在还包含了另外一层含义:破除原有的中心化模式,创造智能业态。
这种理念在其合作伙伴身上也能找到线索。在美团点评迅速崛起的背后,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盲目寻找增量市场,或者与原有的市场先入者争夺,而是为其赋能。外卖给餐厅带来堂食以外的增量,用户增长后又反过来为餐厅引流,逐步发展到店、到家和智能支付业务,让商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从横向比较来看,这和腾讯的去中心化理念是一致的,比如腾讯的小程序诞生之初,就是为了覆盖更多场景的落地,而现在已经对已有“中心化”便利店发起了挑战。
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把腾讯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分为三种:技术赋能、生态赋能和产业赋能。技术赋能方面,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安全、LBS等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分享云化。在生态赋能方面,建设起针对创业者的众创空间,拥抱内容产业。在产业赋能方面,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的建设。而马化腾如今强调的“去中心化”,最关键就在产业赋能上。
除去上面提到的美团点评之外,腾讯的其他合作伙伴也在这种“去中心化”格局中不同程度受益。例如,在智慧出行方面,腾讯有车联网和地图服务,滴滴在使用腾讯的位置服务,广汽长安在使用腾讯车联网的服务。而在线上的电子商务分享合作方面,京东则是腾讯最大的网商合作伙伴。
三年前,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支持,同时在流量、在线支付、电商等方面展开合作。对于京东来说,迅速扩大自营和交易平台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规模。对于腾讯来说,快速增长实物电商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深入发展各项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如支付、公众账号和效果广告,巩固线上生态系统。
从目前来看,双方在技术应用和场景拓展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明晰边界的提前下,也并不和“要命的都要抓在自己手里”相矛盾。如果说,京东和美团点评都正在成长为一个基于业务的超级平台,那么包含了通讯、娱乐和商务的腾讯系,已经是一个广义上的互联网超级平台了。
合作代替竞争是大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创新工场合伙人汪华曾做过对应用场景走向的著名论断:任何科技的兴起,都会从基础工具(手机浏览器、话费等)、到娱乐(即时通讯、SNS、游戏)等,再到本地商务(生活服务、二维码消费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将所有消费链条提高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效率。
这三个阶段,是互联网大佬们都走过的道路,不同的是在进入新领域时,有的是主要靠自身的资本驱动,有的是主要靠跨界合作分享资源,腾讯就属于后者。
林松涛表示:“如今,很多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微信支付。但如果没有合作伙伴,微信支付是无法发展到今天的。譬如摩拜单车、滴滴、美团……他们创造了丰富的使用场景。”所以,从流量开放到能力开放再到生态开放,腾讯不断“把自己的能力变成触角伸出去”,在纬度上做更多产业赋能,价值也得到翻倍。
从目前BAT三大系所的场景的纵向分布来看,腾讯和阿里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场景,而百度则在社交领域呈现弱势,外卖已拆分,娱乐业务也基本出售。从横向分布来看,社交方面阿里下主要有新浪微博、陌陌,腾讯下则主要有QQ、微信、知乎、快手、开心网等;O2O方面,外卖阿里下有淘宝口碑,腾讯下有美团外卖,旅游方面阿里旗下有飞猪、穷游,腾讯下有同程、艺龙等……相比之下,除去重合(双方均有投资)的部分,在大部分维度上的丰富度和市占率来说,腾讯都有一定优势。
并且,像是淘宝口碑、飞猪这些板块,都属于阿里自身建立的,不免就多了直接竞争对手。而对应的板块,腾讯则是选择与美团外卖、同程等合作,等于是避开了直接竞争者,但又同时实现了对该领域的瓜分。从效果来看,阿里自身平台资源引流融合较好,而腾讯更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合作方的对应市占率也更高。
这就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思维下的两种格局,从长远来看,在全球化趋势下,分享合作形成流量循环体系增值,肯定要比自己“摊大饼”来得容易, 也更符合“行业共赢”的要义。
数据显示,目前腾讯开放平台合作伙伴总数超过了1300万,截止今年上半年,与合作伙伴的分成收入超过了230亿元。林松涛说:“这些数字意味着,开放和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要趋势。”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