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还是很“迷你”,smart已不再smart了!快讯

轰Party 2024-10-10 18:02
分享到:
导读

“当smart‘长大’了,那它还是smart吗?”在近日smart #5正式开启预售后,一网友如此评论道。

“当smart‘长大’了,那它还是smart吗?”在近日smart #5正式开启预售后,一网友如此评论道。公开资料显示,如今的smart是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由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双方各持股50%。

此前,smart作为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在精品微型车领域精耕细作,主打可个性化定制的两门或四门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但这样的定位也使其成为小众品牌,始终无法在更大的市场上发展壮大。

于是,才有了后来由吉利和奔驰合资的smart,二者合作后推出了两款纯电车,两款车均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由梅赛德斯-奔驰设计部门负责设计,由吉利控股的浙江豪情汽车负责整车制造。遗憾的是,两款车的销量表现却普普通通。

近日,smart终于推出了合作后的第三款车smart #5。只是,不知是有意颠覆自己,还是被当下的困境冲昏了头,这款车再也没有smart此前的特点:4.7m的车长,2.9m的轴距,又圆又方的外形,所有这些让其看上去更像是被称为奶爸车的理想汽车。

当然,迎合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以换取销量,这本无可厚非,但为了一时的销量彻底打乱了自身的品牌定位,这从长远来看,真的值得吗?更何况,在如今这么内卷的国内车市,即便smart做出了这样“洗心革面”的改变,能不能换得销量,依旧还需打个问号。

一、smart为何不再smart了?

谈到smart的新车为何不再smart,若根据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的说法,主要是为了探索此前从未涉足的细分赛道,拓宽广大用户的生活边界。只是,实际情况可能不仅如此,某种程度上,smart #5之所以一下子变得这么大,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大SUV在国内市场的确更受欢迎,另一方面则大概是因为,smart此前推出的两款尺寸更小的SUV在销量上表现不怎么好。

第三方平台显示,smart此前在国内有两款车型在售,精灵#1为小型SUV,精灵#3为紧凑型SUV。二者在定位上虽有细微差别,但售价却很接近,前者的价格区间为15.49-28.49万元,后者的价格区间为16.49-28.99万元,两款车的价格几乎重叠。

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smart累计销量为6.7万辆,其中国内销量4.2万辆,出口2.47万辆。也就是说,smart去年在国内的全年销量甚至还不如某些头部新势力单月的销量。今年以来,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第三方平台显示,今年1-8月smart销量约为1.8万辆,精灵1号和精灵3号分别售出了1.34万辆和4598辆,这样的销量不但只有本就表现不好的去年全年销量的26.9%,离今年年初定下的“保5万辆、争6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同样很遥远。

鉴于销量的低迷,此前曾宣称“不降价”的smart,今年也不得不“变相”降价。4月,smart借着推出改款新车的名义分别对精灵#1和精灵#3进行了2.4-5.6万元不等的降价,而其高层对此的解释是,这是根据用户需求对价格和配置做出的调整,并非降价。

“我们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调整了精灵#1和#3的配置,根据用户习惯和需求量体裁衣,这是我们的策略。”佟湘北如此说。这样的解释反而激起了新用户的情绪,很多准备入手smart的新用户表示:减配降价其实相当于没降价,那么推新车的诚意何在?

不但如此,降价也“背刺”了很多老用户。车质网信息显示,自从4月中旬smart推出两款车的新版以来,其投诉量就急剧增多,而投诉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变相降价”。

即便如此,精灵#1与精灵#3分别作为小型SUV及紧凑型SUV,其15-20万元的售价区间,与国内同级别车相比仍不算便宜。作为与精灵#1同级别车的比亚迪元UP,其起售价已经下探到了9.38万元。而作为与精灵#3同级别车的比亚迪元Plus,起售价为11.98万元,顶配的售价甚至都比smart两款车的最低配还低。

而近日刚刚上市的吉利星愿定位为A0级纯电小车,其定位几乎与smart #1类似,只不过吉利星愿为A0级纯电轿车,而smart #1则为A0级纯电SUV。只是二者的价格却相差很大,smart #1起售价为15.49万元,而吉利星愿的起售价则下探至6.98万元,比前者低了约8.5万元,在这样差价面前,消费者会选谁似乎不言自明。

总之,从以往车型的销量表现来看,smart #5之所以不再smart,背后其实既有主动的布局,也有卖不动的无奈。只是,为了追求销量彻底违背了自身此前的品牌调性,这真的值得吗?

二、“可乘可野”,反而有些四不像

客观而言,抛开smart #5的大不谈,其虽然“Styled by奔驰”,但却有点不像奔驰的水准。此前的SUV之外形要么圆润,要么方,而smart #5则是又圆又方,这可能跟smart方面希望通过这款车同时满足消费者“可乘可野”的需求有关。只是,想同时满足多种需求的结果似乎并不理想,这反而让smart #5显得四不像。

smart此前在国内推出的两款纯电车精灵#1和精灵#3虽不像燃油时代的smart那么“迷你”,但至少保留着过去那种“精致小车”的调性。而到了近日开启预售的smart #5,则基本没有此前的调性了。当然,smart高层对此是有着自己的解释:smart以前做“小车”,不代表它就需要一直做“小”车,大家应该“Open your mind”。

正如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所说:“2022年至2025年,smart将每年推出一款全新车型,进入此前从未涉足的细分市场。作为smart品牌的首款豪华中型SUV,全新smart精灵#5将为广大用户拓宽生活边界。”只是,这样做的后果会不会是:品牌形象越来越模糊了?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此前,当人们提到smart品牌,我们至少会想到个性化定制的精品微型车。可现在如果要问smart的最明显特点是什么,很多人还真一下子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实际上,从smart #5的设计和配置来看,如果非要在越野与城市SUV之间选择一个,我觉得其定位更倾向于是适合于近距离户外旅行的奶爸车,类似于理想的定位。毕竟这一赛道目前的确很火热,只不过理想、问界乃至零跑之所以卖得好,某种程度上不但是因为其满足了用户的出行需求,更因为其是增程车。那么,作为纯电车的smart #5真的能从它们口中抢到市场份额吗?对此,业内是存疑的。

三、车市还需要“大聪明”吗?

其实,纯电SUV能不能卖好,我们从问界的销量中就可见一斑。销量数据显示,在问界两款销量主力问界M7和问界M9中,问界M7只有增程版;而有着“纯电+增程”两种动力形式的问界M9,增程版和纯电版的销量比例则达到了惊人的9:1。也就是说,即便有华为在背后加持,也未必卖得动纯电SUV。

这是业内不看好作为纯电中型SUV的smart #5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smart #5在价格、尺寸上的性价比低也是其不被看好的原因。下面我们不妨将其与其他竞品做个简单对比。

作为中型纯电SUV,smart #5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是同样定位的特斯拉Model Y了。二者不管是车身尺寸还是轴距都相差不大,价格也只相差几千元,问题是,被称为“纯电之王”的特斯拉在电车上的品牌声誉早已闻名海内外,消费者凭什么去相信一个在纯电上并没有太多建树的后来者?实际上,在很多消费者眼中,BBA在电动化上的产品甚至会被看作是不入流的杂牌车。

即便不提卖爆了的特斯拉Model Y,smart #5在国内市场也没有太大优势。比如,近日刚上市的极氪7X,同样为纯电中型SUV,同样是800V快充,其车身尺寸、轴距甚至比smart #5更大,最高续航也比后者多40km,但起售价却反而比后者低了近1.5万元。

此外,同样为中型SUV的深蓝S 07,轴距与smart #5一样,车身尺寸甚至比后者更大点,可其起售价却仅为13.99万元,比smart #5低了10万元左右。更甚的是,深蓝S 07为增程车,其满电满油续航最长可达到1200km,在这方面smart #5同样没优势。

既然smart #5的定位偏向于奶爸车,自然不能不提理想汽车。今年上市的理想L6无论在车身尺寸、轴距上都比smart #5更胜一筹,最长续航达到了1390km,起售价却只比后者多5000元左右。有人可能会说,理想L6毕竟是中大型SUV,尺寸、轴距比smart #5更大,不是正常的事吗?问题在于,人家即便是中大型SUV,价格却能做到和作为中型SUV的smart #5相差无几。

最狠的要数被称为理想平替的零跑C16。零跑C16的增程版续航达1095km,车身尺寸比smart #5更大,轴距虽然比后者小点,但人家的价格毕竟也低——起售价仅为15.58万元,比smart #5的预售价低了约9万元,相信很少有消费者不在乎这样的差价。

总之,在中型SUV赛道,smart #5的竞争对手几乎不胜枚举,作为纯电车的smart #5要想抢得市场份额,实际上很不容易。

在外形设计不那么smart的情况下,其要想获得不错的销量,似乎只有进一步降价了。当然,有人可能会说,smart #5之所以贵,是因为配置高,比如其所搭载的AMD V2000芯片,算力接近骁龙8295的两倍,不仅使车机响应更加灵敏,也能让操作体验更丝滑流畅。问题在于,如果用户不是要在车机上打游戏,其实8295的芯片也很足够用了,smart #5在芯片上优势并不能在使用中体现出来太多。

有人可能又会说:smart #5采用的是先进的800V纯电高压平台和4C超快充技术,可实现15分钟极充增加500km的效能飞跃,CLTC最高续航里程740km,能够大大降低用户的续航、补能焦虑。然而问题在于,理想L6、零跑C16是增程车,更是没续航、补能焦虑。

如此一比较下来,smart #5的确没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可能唯一值得说道的一点就是奔驰品牌的加持,但在这样一个品牌价值越来越“去魅”的时代,奔驰自己的销量都在下滑,更何况smart呢?国内车市早就不缺这样一款不像smart的“大聪明”了。


smart 吉利汽车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