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传祺“向往”高端化,能否成为破局关键?汽车
向往品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未来,或也将影响广汽集团“番禺行动”的成败。
编辑导语:向往品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未来,或也将影响广汽集团“番禺行动”的成败。
在自主冲高的路上,永远不缺队友和对手。在一众自主品牌开启新能源冲高第二阶梯的时候,广汽也坐不住了。
近日,广汽传祺发布全新高端系列“向往”,首款车型S7以19.48万元起的预售价叩击中高端新能源市场。这场发布会以“中国智造”为旗帜,携手国产大飞机C919高调亮相,试图用技术堆料和场景化营销重塑品牌形象。
然而,发布会后72小时内,社交平台热度断崖式下跌、订单数据讳莫如深、外界对其设计原创性存疑,让消费者对“向往”品牌的期待值大幅降低。在试图通过“向往”品牌叩开高端化大门的背后,是传祺销量的节节败退、口碑下滑,广汽集团内外承压,在此背景下高端化能否为其破局?
传祺品牌进退维谷
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格局正在不断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传统车企转型节奏跟不上行业变革的速度。受此影响,部分传统自主车企不仅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更面临业绩和销量的双重下滑,并且还错失了向高端电动市场转型的最佳时期。广汽传祺同样面临这一困境。
曾经的传祺品牌,有着年销30万辆的“爆款SUV”GS4以及自主油车向上代表之一的GS8,一度承担国内自主品牌领头羊的角色。然而,当汽车行业进入到电动智能化赛道,传祺也不可避免的遇到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在高端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以传祺M8为例,该车型针对25万+MPV市场推出了宗师系列,虽然搭载的也是油混动力系统,但相较之下,在新能源领域,其用车成本逊色于插混MPV竞品,并且在全国多个城市无法享受到新能源减免政策。在油混技术领域,又面临丰田赛那、格瑞维亚这样的强力竞争对手,导致其迟迟无法在市场真正立足。
插混版本迟迟未上市,使得传祺M8宗师系列错失了高端新能源MPV市场的增长红利,整体表现平平。数据显示,M8宗师系列2024年月均销量仅千辆左右,与同级别的腾势D9、别克GL8对比均差距明显。另一款插混车型E9虽技术含量不低,但市场声量远不及理想L8/L9、蔚来ES8等竞品,月销量长期徘徊在千辆级别。
横向对比行业的同位选手,传祺在高端电动化市场存在感还较为薄弱,品牌“冲高”成果有限,导致其整体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年销量规模虽在40万辆左右,但利润空间一般。尤其是在价格战席卷20万元以下市场后,传祺单车毛利被进一步挤压。
销量的业绩的双重压力让传祺认识到:必须找到新的破局点,为品牌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传祺“向往”顺势而行
很显然,新能源高端市场的广阔蓝景让传祺看到一丝破局的希望。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20万-30万元价位的新能源高端车型销量为226.2万辆,同比增幅高达68.3%,30-4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高端车型销量为71万辆,同比增幅为11.2%。
在智能化市场,随着2025年以来高阶智驾打响下沉和普及战,华龙证券预测,2025年L2.5及以上智驾乘用车的销量有望达到500-550万辆,对应的渗透率约为21.4%-23.5%。作为对比,2024年国内市场高阶智驾的渗透率为12.93%。
也正是因为有着数据的支撑,传祺推出“向往”品牌变得顺理成章。
为了进一步解决品牌痛点,传祺决定联手华为。双方通过联合定义产品开发流程,在研发、生产、服务等全链路展开深度合作。而这些也在“向往”的首款车型——S7上有所体现:行业首创的“一车双模、一车三用”动力系统(纯电/插混/增程自由切换)、L2++级端到端无图智驾方案,以及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乾崑智驾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宣称,华为乾崑高阶智驾将陆续搭载在向往车系上,传祺向往M8首发机场VPD泊车代驾功能,L3级智能驾驶也将落地在1 Concept的量产车上。
“向往”能否助力传祺乃至广汽破局?
传祺品牌对于“向往”的期望值之高,在发布会上高层发言中即可窥见一斑:“(传祺S7)将助力三年番禺行动的达成,自主业务年销200万辆目标的实现。”
但从其品牌发布后的市场表现来看,似乎开局并不顺利,能否担起如此重任,还有待考证。
首先是品牌热度断崖式下跌,相比广汽丰田铂智3X发布会后日均2000+的原创内容,“向往S7”在微博的热度三天内暴跌90%,这意味着网友和消费者对其表现并不热情;其次,在品牌新车亮相后,S7因外观酷似路虎揽胜引发舆论争议,广汽设计负责人虽以“军人皮带”比喻自辩,却难掩公众对品牌“模仿”的质疑。这种“高端化未成,山寨争议先至”的窘境,暴露出传祺在设计语言沉淀上的短板;最后,在行业大部分车企都“投华”后,华为的智驾系统几乎已经成为竞品车型的“标配”存在,导致“向往”品牌技术差异化不足,后续品牌如何避免沦为“技术同质化”中的普通玩家,仍有待考证。
此外,传祺品牌的口碑也成为“拖累”新品牌的桎梏之一。根据搜索数据显示,传祺老车主对品牌质量的评价两极分化——既有“十年无大修”的忠诚用户,也不乏“一年坏三次”的激烈控诉。这种口碑割裂,让新用户对“高端传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一直以来,传祺在广汽集团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集团自主品牌的“嫡子”,传祺2024年全年销量达41万辆,是集团自主板块的销量支柱,对集团整体销量的贡献达两成。更为关键的是,传祺凭借较为成熟的油车业务,成为集团自主板块的盈利关键。
相比之下,埃安和郝铂虽然前者承担起广汽集团新能源转型先行军之责,后者担起高端化的重任,但两者均未实现盈利。
在此背景下,传祺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保持现有油车业务的盈利能力,为集团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又必须加速电动智能化转型,避免在新赛道中被边缘化。尤其是当广汽集团整体发现每况愈下之际,传祺身上的担子更是沉重了几分。
在这复杂的局面前,传祺“向往”的发展如何变得尤为重要。新品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未来,或也将影响广汽集团“番禺行动”的成败。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