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迎来首份公开财报,经调整EBITA亏损75亿元互联网+
出行一客
2021-12-31 13:07
导读
由盈转亏,退美股回港股,滴滴仍在艰难行军.
由盈转亏,退美股回港股,滴滴仍在艰难行军.
由盈转亏,退美股回港股,滴滴仍在艰难行军
文 | 郭达森
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本年度未经审计的第二、第三季度业绩。
▲ 图源IC
上述季度业绩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82亿元人民币。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11.48%。同时,滴滴再次披露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关准备的信息。
从最近两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分析来看,滴滴的营收有忧也有喜。国内出行业务单数及交易额,均有逾8%的下滑;同时,海外业务增环比增速显著,实现逾15%的增长。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暂别”滴滴的又一日。有的人选择其他平台,有的人去而又返。对于同业来说,在过去半年间,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犹如换了人间。终究,广袤的中国网约车市场需要好的产品供给,容得下更大的增长空间。
截至发稿前,滴滴(http://DIDI.US)股价为4.94美元/股,相较前一日下跌8.18%。
艰难的行军 由盈转亏、退出美股回归港股
滴滴当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不同收入构成来看,滴滴2021年第二季度 482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448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8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总收入为26亿元人民币。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2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实现收益2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出行业务实现收益17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 427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390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的收入为27亿元人民币。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0.17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出行业务亏损0.29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人民币。
其中,主要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受此影响,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6亿元。
从最近两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分析来看,滴滴的营收有忧也有喜。国内出行业务单数及交易额,均有逾8%的下滑;而海外业务增环比增速显著,实现了逾15%,两位的高增长。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646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为87亿元人民币。
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584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9.6%;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8.4%。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30.04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5.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34亿单。
2021年第三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8.55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56亿单,环比下降8.3%;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99亿单,环比增长15%。
与财报同步公开的,还有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准备的相关信息。本月初,滴滴宣布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按14美元/股的发行价来算,滴滴出行股价整体跌幅达64.7%,市值蒸发约436.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亿元。
此外,滴滴还宣布阿里巴巴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法律顾问张毅被任命为滴滴董事会董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辞任滴滴董事会董事。
一超多强格局现裂缝 网约车市场风云再起
2021年下半年以来,网约车行业的融资事件明显增多。随着滴滴出行面临监管调查,二线网约车平台纷纷抓紧抢占市场份额,资本也在沉寂数年之后重回这一领域。
有产业专家告诉笔者,在滴滴面临数据安全合规的检查时,传统一家独大的行业格局出现了缝隙。在数据合规之后,必然会迎来上路资质等各方面的严格审核。在此背景下,以合规见长的传统车企背景的出行公司,有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一位资本界人士对笔者表示,现在网约车行业一超多强的局面不会持续,各家都在争夺成为那个“Lyft”。对比美国市场,Uber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Lyft快速发展,截止2021年7月,Lyft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31%,Uber为69%。如今,中国也到了这个发展阶段。
上述人士解释称,网约车行业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从行业的投资逻辑来看,网约车既是刚需、也是高频的赛道,市场规模至少在4000亿以上,同时仍然有20%左右的年均增长。从用户层面来看,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约车用户规模仅为3.97亿,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新能源网约车的更迭也给了新平台以发展的契机。
网约车行业作为交通服务行业,其发展和自身价值,建立在与用户、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之间重复多次的博弈的基础上。只有奉行长期主义,才能让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
一位接近相关部委的专业人士对笔者表示,在监管层看来,网约车的共享属性和出租车相似,在环境效益上比私家车稍强。总体来说,目前行业仍处于严格合规化的阶段。
事实上,合规司机的增量空间有限,保证存量、维护司乘权益是监管和平台共同的发力点。相关部委在最新通知中明确,要求平台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保障司机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和休息时间。
同时,安全问题是网约车发展的高压线,公众对此的容忍度十分低。即便,201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数据报告曾显示,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相比之下,网约车服务中的犯罪比例更低。
企业必须斥巨资扎好安全栅栏。2019年,滴滴安全投入超20亿元,安全工作团队扩充至2548人。2020年,滴滴在安全专项经费的投入已达30亿元。
目前有关部门正针对网约车行业进行整顿,督促行业全面依法合规经营,安全第一。对于重资本进入网约车的车企而言,凭借自身生产制造研发方面的优势,或许在安全和品质方面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保障条件,这是传统车企的优势,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有助于有序竞争发展。
暂别滴滴的半年 那些离开又回来的司机和用户
6月30日,距离滴滴在美股上市不到48小时,滴滴遭网络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此后各大平台陆续下架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25款App。截至12月30日,仍未恢复上线。
在无法下载滴滴的日子里,无论是美团打车,还是T3出行、高德打车、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都在抓住时间窗口,频频用优惠券、红包等吸引用户,开始“抢人模式”。一夜之间,仿佛又回到了2014年滴滴、快的两家平台补贴大战的时候。
但做出行,更应该关注的是需求:乘客能不能打到车。
▲ 图源IC
一位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公司CEO告诉笔者,用户出行的核心竞争点第一是确定性,第二是价格,第三是体验和服务。他告诉笔者,确定性是指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能打到车,包括早晚高峰期或者特定场景。价格上并不完全是拼低价,最关键是满足需求,“不要一下雨就价格涨3倍,还打不到车。”服务体验则包括车和司机两大方面,如果车好、车新,司机有标准服装和话术,则体验更好。
更好打到车,是处在“危”中的滴滴的“机”。“如果以单量来说过,肯定是滴滴最多,有的平台在中心地带还可以,但去比较远的地方就不如滴滴了。”一位北京的网约车司机告诉笔者,他最喜欢的平台是滴滴,滴滴更加完善,像导航定位这些都比几家友商等更加精准。
但如何留住这些司机保证运力,也是滴滴面临的挑战。毕竟补贴大战,补贴的不仅有乘客,还有司机。“现在是哪个平台给的价格高就接哪个平台,今天一天没打开过滴滴,都是在别的平台接单。”上述司机说道。
-END- 责编 | 王月伦
文 | 郭达森
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本年度未经审计的第二、第三季度业绩。
▲ 图源IC
上述季度业绩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82亿元人民币。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11.48%。同时,滴滴再次披露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关准备的信息。
从最近两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分析来看,滴滴的营收有忧也有喜。国内出行业务单数及交易额,均有逾8%的下滑;同时,海外业务增环比增速显著,实现逾15%的增长。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暂别”滴滴的又一日。有的人选择其他平台,有的人去而又返。对于同业来说,在过去半年间,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犹如换了人间。终究,广袤的中国网约车市场需要好的产品供给,容得下更大的增长空间。
截至发稿前,滴滴(http://DIDI.US)股价为4.94美元/股,相较前一日下跌8.18%。
艰难的行军 由盈转亏、退出美股回归港股
滴滴当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不同收入构成来看,滴滴2021年第二季度 482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448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8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总收入为26亿元人民币。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2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实现收益2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出行业务实现收益17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 427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390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的收入为27亿元人民币。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0.17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出行业务亏损0.29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人民币。
其中,主要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受此影响,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6亿元。
从最近两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分析来看,滴滴的营收有忧也有喜。国内出行业务单数及交易额,均有逾8%的下滑;而海外业务增环比增速显著,实现了逾15%,两位的高增长。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646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为87亿元人民币。
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584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9.6%;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8.4%。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30.04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5.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34亿单。
2021年第三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8.55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56亿单,环比下降8.3%;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99亿单,环比增长15%。
与财报同步公开的,还有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准备的相关信息。本月初,滴滴宣布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按14美元/股的发行价来算,滴滴出行股价整体跌幅达64.7%,市值蒸发约436.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亿元。
此外,滴滴还宣布阿里巴巴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法律顾问张毅被任命为滴滴董事会董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辞任滴滴董事会董事。
一超多强格局现裂缝 网约车市场风云再起
2021年下半年以来,网约车行业的融资事件明显增多。随着滴滴出行面临监管调查,二线网约车平台纷纷抓紧抢占市场份额,资本也在沉寂数年之后重回这一领域。
有产业专家告诉笔者,在滴滴面临数据安全合规的检查时,传统一家独大的行业格局出现了缝隙。在数据合规之后,必然会迎来上路资质等各方面的严格审核。在此背景下,以合规见长的传统车企背景的出行公司,有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一位资本界人士对笔者表示,现在网约车行业一超多强的局面不会持续,各家都在争夺成为那个“Lyft”。对比美国市场,Uber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Lyft快速发展,截止2021年7月,Lyft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31%,Uber为69%。如今,中国也到了这个发展阶段。
上述人士解释称,网约车行业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从行业的投资逻辑来看,网约车既是刚需、也是高频的赛道,市场规模至少在4000亿以上,同时仍然有20%左右的年均增长。从用户层面来看,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约车用户规模仅为3.97亿,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新能源网约车的更迭也给了新平台以发展的契机。
网约车行业作为交通服务行业,其发展和自身价值,建立在与用户、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之间重复多次的博弈的基础上。只有奉行长期主义,才能让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
一位接近相关部委的专业人士对笔者表示,在监管层看来,网约车的共享属性和出租车相似,在环境效益上比私家车稍强。总体来说,目前行业仍处于严格合规化的阶段。
事实上,合规司机的增量空间有限,保证存量、维护司乘权益是监管和平台共同的发力点。相关部委在最新通知中明确,要求平台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保障司机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和休息时间。
同时,安全问题是网约车发展的高压线,公众对此的容忍度十分低。即便,201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数据报告曾显示,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相比之下,网约车服务中的犯罪比例更低。
企业必须斥巨资扎好安全栅栏。2019年,滴滴安全投入超20亿元,安全工作团队扩充至2548人。2020年,滴滴在安全专项经费的投入已达30亿元。
目前有关部门正针对网约车行业进行整顿,督促行业全面依法合规经营,安全第一。对于重资本进入网约车的车企而言,凭借自身生产制造研发方面的优势,或许在安全和品质方面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保障条件,这是传统车企的优势,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有助于有序竞争发展。
暂别滴滴的半年 那些离开又回来的司机和用户
6月30日,距离滴滴在美股上市不到48小时,滴滴遭网络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此后各大平台陆续下架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25款App。截至12月30日,仍未恢复上线。
在无法下载滴滴的日子里,无论是美团打车,还是T3出行、高德打车、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都在抓住时间窗口,频频用优惠券、红包等吸引用户,开始“抢人模式”。一夜之间,仿佛又回到了2014年滴滴、快的两家平台补贴大战的时候。
但做出行,更应该关注的是需求:乘客能不能打到车。
▲ 图源IC
一位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公司CEO告诉笔者,用户出行的核心竞争点第一是确定性,第二是价格,第三是体验和服务。他告诉笔者,确定性是指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能打到车,包括早晚高峰期或者特定场景。价格上并不完全是拼低价,最关键是满足需求,“不要一下雨就价格涨3倍,还打不到车。”服务体验则包括车和司机两大方面,如果车好、车新,司机有标准服装和话术,则体验更好。
更好打到车,是处在“危”中的滴滴的“机”。“如果以单量来说过,肯定是滴滴最多,有的平台在中心地带还可以,但去比较远的地方就不如滴滴了。”一位北京的网约车司机告诉笔者,他最喜欢的平台是滴滴,滴滴更加完善,像导航定位这些都比几家友商等更加精准。
但如何留住这些司机保证运力,也是滴滴面临的挑战。毕竟补贴大战,补贴的不仅有乘客,还有司机。“现在是哪个平台给的价格高就接哪个平台,今天一天没打开过滴滴,都是在别的平台接单。”上述司机说道。
-END- 责编 | 王月伦
平台
司机
出行
行业
用户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