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送IPO大考:融资遇停滞、市场被瓜分,闪送的市场翻身仗能否成功?快讯
成立十年,透露上市消息四年,闪送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文|罗曾 实习生于琪
成立十年,透露上市消息四年,闪送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近日,闪送(BingEx Limited)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计划以“FLX”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在此之前,证监会官网曾于7月4日披露关于闪送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
“此次IPO融资将用于扩大客户群和提高市场渗透率,打造品牌形象、投资技术和研发,以及一般公司用途。”闪送方面表示。
曾几何时,提供“一对一专送服务”的闪送作为创业新星备受投资机构所青睐,甚至可在一定时期内处于“无竞争对手”的阶段,并在2020年对外透露上市计划。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红海加剧,其所获融资的信息也停留在了三年前。同时,招股书显示,闪送在2021年和2022年都处于亏损过亿的状态,直至2023年才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仅上半年闪送就实现净利润1.24亿元,一度超过了2023年全年1.11亿元的净利润数据。
或许是重拾了盈利信心,令闪送选择“卷土重来”。
骑手成本过“硬”,用户支付意愿下滑
闪送创立于即时配送市场的萌芽阶段,起初仅应用于忘带钥匙、紧急寄送商业文件等场景,后续逐步将业务扩展至本地生活服务,并由此来收取用户支付较高的费用。也正如闪送招股书所说,“所有收入都来自于向客户提供按需专用快递服务的收费”。
招股书显示,闪送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30.4亿元、40.03亿元、45.29亿元和22.84亿元。
从毛利数据来看,毛利率已从2021年的6.2%增长至2023年的8.7%,再到2024年上半年的11.3%,虽逐年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与其高昂的运营成本密不可分。
媒体观察指出,同城即时配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效的人力调度与服务质量,这直接导致人力成本占据了行业成本结构的主体部分。
闪送亦不例外,其骑手薪酬及奖励占据了收入成本的绝大部分,近年来,这一比例虽有小幅波动,但始终保持在高位。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闪送的收入成本分别为28.51亿元、37.44亿元、41.34亿元、20.27亿元,其中,闪送给予骑手的薪酬及奖励分别占收入的90.5%、90.3%、87.8%及85.4%。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闪送骑手每笔订单的收入高于中国按需配送服务市场中其他骑手的平均收入。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闪送对于骑手薪酬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从而导致其近几年的毛利率都在10%左右徘徊,直至2024年上半年才达到11.3%。
在此背景下,闪送在近几年来不断下调包括销售和营销费用、行政开支及研发费用以内的营业费用投入。2021年到2023年间,其营业费用从4.9亿元降至3.8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也从16.1%降至8.5%。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同比下降12.25%至1.7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7.7%。
益于成本控制和营收增长,闪送在2023年迎来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过去三年,闪送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1.8亿元以及1.11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谈及去年盈利改善原因,闪送表示,主要由于相关政府部门酌情确定的政府补助增加,而与经营状况有关的营业利润仅有0.11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闪送净利润实现1.24亿元,也算暂时维持住了盈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闪送采用众包模式而非传统雇佣关系,这一策略虽有助于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波动,但也带来了骑手忠诚度与流动性管理的挑战,促使闪送不得不持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以稳定运力。
因此,如何在保持服务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并优化人力成本,成为闪送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外,闪送也面临着来自消费者与骑手的双重挑战。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丢件、快件损坏及赔付不及时的反馈,以及大量对骑手乱收费、接单难等问题的质疑,均揭示了闪送在提升服务体验与保障各方权益方面仍需不懈努力。
更为关键的是,在订单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单笔订单收入的下滑趋势,为闪送敲响了警钟,提醒着闪送需警惕用户支付意愿的变化,同时也透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闪送所面对的危机。
面临红海市场,上市能否如愿?
彼时,抓住“时代风口”的闪送曾一度将融资拿到手软,创业第一年就完成了天使轮、A轮融资,并且在2017年一度斩获四轮融资。资本的支持和业务模式的愈加成熟,闪送高管在四年前曾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会上市。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闪送尚未触及上市门槛,达达却已捷足先登,于2020年6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摘得“即时零售第一股”桂冠;紧随其后,顺丰同城也于2021年12月在港股市场顺利亮相。反观闪送,其融资步伐似乎停滞于2021年3月的D++轮融资,金额达1.25亿元,此后便陷入了相对沉寂的状态。
在沉寂的日子里,闪送深耕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坚持一对一专送模式,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成绩不俗。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按2023年收入计算,闪送在一对一专送快递服务市场约占33.9%的份额。
然而将视角拉宽至整个即时配送市场,闪送的市场份额则显得相对黯淡。据艾瑞咨询数据,随着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641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3385亿元,并预计以19.1%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至2028年的8096亿元,一对一专送服务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却仅为4.6%。
不仅如此,一对一专送的服务场景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餐饮外卖、生鲜果蔬和零售便利等高频领域,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其中一对一专送仅占其中的3%。Mob研究院研报也指出,即时配送服务中,外卖配送业务为最主要的场景,呈现出美团配送和蜂鸟即配双龙头竞争态势。
艾瑞咨询预测,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于2026年逼近千亿量级,达到957.8亿单,2021年-2026年年复合增速高达28%。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与红利诱惑,闪送的竞争对手们纷纷加码布局:达达快送携手京东到家深耕即时零售,顺丰同城则与顺丰集团构建全新配送网络,京东小时达与京东到家融合推出“京东秒送”以求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与此同时,传统电商巨头淘宝、跨界选手货拉拉与滴滴打车,以及快手、高德等平台型企业也纷纷入局,通过“小时达”、“秒送”等服务升级,进一步瓜分市场份额......
整个同城即时配送行业已然成为“群雄逐鹿”的战场。
在此背景下,闪送昔日的领军地位却似乎有所动摇。有分析指出,闪送已从行业先锋滑落至第二梯队。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报告,从覆盖市县区、骑手数量及配送单量等维度来看,闪送已明显落后于美团配送、蜂鸟快送等头部企业。
对于多年未获新融资且面临诸多挑战的闪送而言,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逆风翻盘,无疑成为了一条必由之路。
反观先一步上市的达达和顺丰同城,表现不尽人意,前者至今仍未实现盈利,后者亦在2023年才首度实现全年盈利。值得注意的是,登陆资本市场后,达达集团股价较发行价已跌超九成,顺丰同城股价已跌超三成。这也为闪送敲响了警钟:资本市场的道路并非坦途,上市后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艾瑞咨询指出,对闪送而言,如何拓展更多的场景服务、提高配送效率,甚至在一定时期能够抵抗得住价格战的侵扰,成为闪送下半年必须要慎重思考的事情。作为“后来者”的闪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核心竞争力?仍需市场进一步观察。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