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贷款占比升高,零售转型推动北京银行估值成长观点
2023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余额为185.25亿元,再来看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北京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1.14%、1.48%、1.61%。
文:向善财经
自2022年初换帅之后,北京银行人事再有新动作。
近日,监管正式核准了徐毛毛北京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以及曹卓北京银行首席财务官的任职资格。
人事动作变化,往往意味着经营上的调整。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北京银行法人为霍文学。从2022年初霍学文空降北京银行出任董事长后,今年2月份,北京也曾提拔两位副行长,对此,外界解读为,人员的调整可能会为北京银行零售转型、风险治理、业绩增长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
22年换帅之后,北京银行就瞄准个贷、财富管理大零售转,AUM规模也增长到万亿规模。而今年三季报显示,这些动作,似乎没有缓解业绩上的压力。
北京银行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实现营收497.4亿元,同比下降3.21%;实现归母净利润202.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降幅扩大6.43%,环比下降4.0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9%,环比则下降11.12%。
业绩承压似乎是北京银行的需要面对的现实,而此次人事变动之后,能不能真正释放北京银行的业绩压力,进一步降低风险改善资产质量,值得深究。
增长隐忧:重组贷款占比升高,资产质量风险需关注
从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来看,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
通常情况下,ROE数值越高代表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从ROE上来看,银行业平均ROE为8.96%,北京银行ROE为11.05%,其他几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青岛银行ROE为9.16%,齐鲁银行为8.89%,北京银行的ROE表现比较优秀。
净利率上,北京银行的净利率为38.40%,高于银行业38.4%的平均毛利率。
实际上,北京银行的利润一直都有不错的表现,2020年到2022年,北京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216.46亿元、223.92亿元、249.3亿元。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3.04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03.21亿,同比增长4.29%。
问题不在于净利润,而在于增长。
营收方面,北京银行2022年的营收增速为0%,2021年北京银行营收为662.75亿,2022年营收为662.76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息差下行,利息净收入停滞。2022年,北京银行的净息收入为514.58亿元,而2020年为516.05亿。
为什么营收停滞,但净利润却增长了?向善财经认为,核心原因可能在于计提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变小了。
财报显示,2020年到2022年,北京银行拨备前利润总额493.04亿元、487.85亿元、479.29亿元,同期,北京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也在下降。2020年为148.7亿,2021年为236.07亿,而2022年则为209.1亿。
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在前三季度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比下降幅度达26.36%。
有意思的是,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20到2023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57%、1.44%、1.43%、1.34%,三季度末不良率为1.33%。由此来看,北京银行的不良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其实并不大。
那么,资产减值减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在下行周期,如果银行没有足够的营收增长来支撑,去处置不良资产,那么也可以把不良资产放在关注贷款和重组贷款中,来改善不良率的表现。所谓的重组贷款,其实就是对原来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进行调整,通过延长贷款期限、借新还旧和转化等方式,重组贷款。
换言之,如果银行的重组贷款占比升高,那么可能会意味着潜在的资产质量潜在风险被有意隐藏了。
再来看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余额为185.25亿元,比期初增加了74.57亿元。北京银行解释称,是由于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相关业务纳入重组贷款统计所致。
重组贷款的增加,意味着重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增加,目前,北京银行重组贷款比例已经占到总贷款的0.96%。乍一看,这个比例不到1%,对比其他城商银行,江苏银行同期重组贷款占比0.15%,上海银行重组贷款占比0.06%。对比之下,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占比是最高的。这似乎也意味着相比其他几家城商行,北京银行可能有其他潜在资产风险。
再来看关注贷款。一些银行可能会将不良贷款藏于关注类贷款中,以此来避开计提减值的监管指标。
北京银行方面。2020年到2022年,北京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1.14%、1.48%、1.61%,连续三年上升,上半年,关注类贷款占比1.5%,仍然处于近些年较高的水平。
在向善财经来看,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化解始终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而城商行重组贷款以及关注类贷款的增加,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前阵子由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以及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提出要求各家银行自身的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业平均的房地产贷款增速。这意味着对商业银行提出更高的经营要求。
接下来如何管理这些潜在的资产质量风险,进一步提高经营质量,可能是北京银行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零售转型道路上,估值成长几何?
在经营层面上,北京银行有着明确的转型方向。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零售业务线条的组织架构调整,零售业务线已经形成“一个统筹部门”(零售银行部)+“四大利润中心”(财富平台部、私人银行部、个人信贷部、信用卡中心)的组织架构。
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后,北京银行个人信贷部、信用卡中心作为一级部门之外,对原有的部门进行整合,设立财富平台部,并新设私人银行部。
其中,私人银行部下设养老金融中心、远程银行中心,主要加强资产规模600万以下的大众和财富客群的经营。私人银行部则是加强资产规模600万以上私行客户服务。很明显,调整完毕之后,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分工进一步明确,这可能会给零售业务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
事实上,组织架构调整的已经有了一定成果。
三季报数据显示,北京银行AUM 同比增长超过 594 亿元,增幅 6.2%,余额达到 10,152 亿元。零售客户突破2,800 万户。
向善财经认为,深掘零售业务,核心目的之一在于打造自身的差异性,进而塑造自身在二级市场上的估值差异。
如今的城商没有了城投和地产的高收益,大家的差异性就没有那么大了,且城商行的业绩没有六大行稳定,所以城商行估值差异也并不大。而零售业务的成长,使得城商行估值找到了新的空间。
表现市场上,随着零售业务的增长,北京银行自2022年开始转型之后,股价逐渐上涨到最高4.83元,估值开始进入修复阶段。
不过,对于北京银行来说,零售转型远未到开香槟的时候。
对比零售业务为特色的招行,2022年财报显示,零售金融业务贡献了营收的56%,税前利润的57%,北京银行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贷款占比高达64.40%,个人贷款仅为35.60%,相应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仅为 34.1%。
也就是说,无论从业务结构还是从利润贡献率来看,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好的一面在于,这似乎也表明北京银行的业绩仍然有进一步的成长空间,组织架构调整、人事变动之后,这样的成长空间能不能释放出来,就显得很关键。
从整体营收来看,零售转型其实并没改变三季度营收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三季度北京银行的营收减少了6.43%,这说明,零售业务对于整体的增长的贡献可能还远远不够。
不过,客观来看,这里面也有存贷利息调整等等因素影响,整个银行板块的表现都在承压,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挖掘零售业务的潜力,支撑北京银行稳定穿过周期,才是值得市场关注的重点。
从二级市场来看,目前银行板块的市净率普遍比较低,行业平均市净率仅有0.52,北京银行的市净率更低为0.39,这似乎表明,市场中的估值空间还有待修复。市盈率方面,银行业平均动态市盈率为4.420,北京银行的市盈率为3.57也略低,由此可见,北京银行的价值成长之路,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走。
结语:
总体而言,在行业周期承压的背景之下,北京银行走出一条转型之路,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馈。
不过,北京银行转型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江苏银行在营收净利润规模上力压北京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北京银行也不及宁波银行。
接下来,北京银行将如何通过转型完成追赶和超越,值得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