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讯飞医疗上市,科大讯飞的新故事能打动资本?快讯

数智猿 2024-02-01 11:08
分享到:
导读

“AI第一股”科大讯飞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推进智慧医疗业务?

“AI第一股”科大讯飞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推进智慧医疗业务?

1月26日,科大讯飞旗下讯飞医疗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广发融资(香港)、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此前的1月10日,科大讯飞宣布分拆子公司讯飞医疗赴港交所上市。

分拆子公司是科技企业成长至一定阶段的普遍做法,有观点认为,将亏损的AI医疗类企业分拆并谋求上市,有利于科大讯飞集中精力血拼大模型,另有声音提醒,分拆医疗板块上市,可能会带来关联交易增加、市场质疑等隐忧。

科大讯飞在公告中指出,讯飞医疗分拆上市后,将可利用资本市场独立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应对持续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的资金需求,减轻公司财务负担,也使得科大讯飞未来可以将更多资源倾向通用大模型研发和其他战略新兴方向。

分拆上市有何目的?

科大讯飞这一决策一出就成为了业内焦点。创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主要从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究。近年来,智慧医疗业务是科大讯飞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

2022年12月,科大讯飞启动“1+N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及应用”专项攻关。在该模型中,“1”是指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平台,“N”指将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在教育、医疗、汽车、办公、工业以及智能硬件等多个行业领域。

10个月后,2023年10月24日,在2023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3.0版本,刘庆峰对外表示,讯飞星火3.0通用模型整体超越ChatGPT,2024年上半年要实现对标GPT-4。

然而,近几年其财报却表现出下滑趋势,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76.36%,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骤降175.97%。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科大讯飞总负债达184.95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50%。对于这一业绩,科大讯飞管理层将部分原因归咎于公司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坚定投入。

事实上,科大讯飞业绩的“异样”早在2022年年报中就已露出端倪。这一年,该公司营收结束了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的双位数增长,净利润亦几乎跌回至2018年的水平。具体来看,报告期内,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88.2亿元,同比微增2.77%;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下滑63.94%;扣非净利润4.18亿元,同比下滑57.31%。

从负债情况来看,科大讯飞面临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科大讯飞的流动负债由58.13亿元急速攀升至120.82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流动负债为130.47亿元,占总负债的70.5%。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讯飞医疗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可能是科大讯飞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和业务独立的策略之一。科大讯飞正面临着急需化解的财务压力,而讯飞医疗的上市或许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分拆上市的好处显而易见,讯飞医疗独立运作,有望吸引更多医疗投资,提高市值,为科大讯飞注入新的资金。不过,科大讯飞的这一战略动作,究竟能否成为其业务的突破口,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不过,从其发布的2023年财报业绩预告来看,科大讯飞资金压力有所减缓。1月29日,科大讯飞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年度净利润6.45亿元-7.3亿元,同比增长15%-30%,上年同期为5.61亿元。

讯飞医疗登陆资本市场是好的选择吗?

医疗科技一直是市场的热门领域,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科大讯飞于2015年开始探索智能医疗领域。2016年,科大讯飞成立子公司讯飞医疗,并推出首款智能医疗产品“云医声”。

2017年,讯飞医疗研发的智医助理成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这意味着机器人智医助理已经具备与人类医生同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目前,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400多个区县,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建议超过7.4亿条、电子病历标准化建议超过2.8亿条。

目前,科大讯飞持有讯飞医疗52.47%的股份,为后者的控股股东,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与科大控股为实际控制人。

背靠科大讯飞,讯飞医疗也是主打AI,资料显示,讯飞医疗以打造“每个医生的AI诊疗助理、每个人的AI健康助手”为使命,打造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体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讯飞医疗2022年的收入规模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中排名第一。

不过,讯飞医疗的业绩并不乐观。2020年-2022年,讯飞医疗营收分别约为3.21亿元、3.56亿元和4.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761.39万元、-7973.23万元和-2.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8.35万元、-8356.09万元和-2.16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3亿元。

当然,除了关注主要业绩外,作为科大讯飞的子公司,讯飞医疗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要求公司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讯飞医疗在销售、行政和研发开支造成了企业入不敷出的状态。具体而言,2022年,该公司的营收是4.7亿元,但在销售、行政和研发开支分别是1.6亿元、1亿元、2.4亿元。

招股书显示,讯飞医疗目前的业务可分为四大板块。它们可简单归纳为:面向基层的医疗和疾病管理,面向医院的医院管理和诊疗辅助,面向患者的诊断、治疗服务,面向区域的公共卫生管理。

目前,讯飞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业务占比保持领先。财务数据显示,在2022年内,讯飞医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分别实现营收2.98亿元、4348.6万元、3689.4万元、9341.9万元,占期内总营收的比重为63.2%、9.2%、7.8%、19.8%。

同时,在讯飞医疗的招股书中,企业还用案例的方式具体解释了其面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背后的商业运作。例如,讯飞医疗接受浙江省诸暨市的基层医疗机构AI项目委托,利用智医助理这一业务向诸暨市提供服务。该公司的智医助理能够覆盖诸暨市全部23家基层医疗机构及340个村卫生站,可具体提供AI辅助诊断建议、电子病历规范化及处方审核服务。

截至2023年9月底,智医助理业务在诸暨市形成了超过1900万例的疾病诊断,提供了超过150万份电子病历,审核了170万份处方。同时,慢病管理是基层医疗的另一项需求。据讯飞医疗招股书,2022年,该公司在甘肃省部署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和中风的慢病管理,已覆盖甘肃省80多个县及区的约1.9万家基层医疗机构,连接超过320万名老年人。这些都展示了讯飞医疗在基层的具体业务形态。

借“风”

大模型技术的兴起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讯飞医疗正是在这一浪潮中积极探索和开创。凭借控股股东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市场的领导地位,讯飞医疗专有的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面向300多种医学场景应用。

随着认知大模型的技术跃阶和快速进化带来的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医疗大健康产业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8亿元增至2022年的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1%;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110亿元,2022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6%。

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根据中国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的一项测试,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在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 语言理解、医学文档生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推荐、多轮医疗对话及多模态交互等六个医学场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维度超越GPT。

可以说科大讯飞此时借风分拆讯飞医疗上市确实是个不错的节点。

但是,如今市场竞争激烈。ChatGPT引起轰动后,2023年国内涌现出多个医疗大模型,阿里、腾讯、京东健康、医联、百度、智云健康等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医疗领域大模型产品。

5月底,互联网医院——医联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国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6月底,数字医疗健康到家服务商——叮当健康发布叮当HealthGPT,并首推基于此研发的应用型医药AI产品——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7月中旬,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龙头——京东健康建立在京东言犀通用大模型基础上,推出了面向医疗健康行业的大模型“京医千询”,覆盖全流程医疗需求、实现智能决策、支持多模态的医疗大模型。8月17日,全国最大的全病程管理平台——微脉发布国内首款健康管理领域大语言模型应用CareGPT。据悉,微脉CareGPT基于国内开源大语言模型,主要致力于在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中充分发挥健康管理价值,实现预防、咨询、预约、康复的全周期智能化健康管理能力。

从上述企业的布局可见,虽然都是医疗大模型,但方向和优势各不相同。未来,随着医疗大模型的创新与应用,医疗AI行业或将迎来洗牌,布局方向、应用价值都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节点。

国金证券研报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考虑近期多个AI大模型的推出和云服务未来在医药领域展开应用的前景,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讯飞医疗在大模型技术下的资本市场探索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努力。讯飞医疗的未来,将受益于其技术实力和市场探索的成果,但也需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谨慎前行。

讯飞医疗 上市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