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减少,老罗们还怎么卖净化器?智能

金错刀 2018-01-21 20:26
分享到:
导读

在中国,有一种经济叫做“雾霾经济”,往往它越繁荣,就越让人绝望。   

在中国,有一种经济叫做“雾霾经济”,往往它越繁荣,就越让人绝望。

雾霾肆虐时,戴防毒面具出门已经见怪不怪,就差抱着氧气罐上街了。

拜雾霾所赐,防雾霾产品层出不穷,顺便养活了一大批企业。

所以当今年雾霾减少时,刀哥相信这些企业的心情必定是五味杂陈,就像医院一样,一方面内心会希望病患减少,人人健康,另一方面没有病患,自己便少了收入来源。

随着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愈加重视,这些原本靠天吃饭的企业恐怕得换个活法了。

1

火爆的雾霾经济

雾霾经济有多庞大?有人说是百亿,也有人说是千亿,甚至万亿。

其实,这取决于公众对雾霾的认知。

2013年,雾霾成为中国的年度关键词。那年1月的北京,只有5天没有雾霾。在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中,人们开始明白:原来笼罩城市的这团,不是雾。

次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报名全程的2.6万名跑者化身“人体吸霾机”,最后只有1.5万人完赛。自那以后,比赛从10月提前到9月。宁愿热些,只愿能少吸点。

2016年12月16日,北方27座城市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寂静岭”模式下,所有人无奈又恐惧,出门戴口罩、在家开净化器成了日常操作。

所以那时,本该停课的河南临淇镇一中,组织四百多名学生露天考试,校领导人遭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口诛笔伐。

凡事有利有弊。雾霾的好处,除了局座所说的“雾霾防激光”外,最主要的便是“雾霾经济”了。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易如反掌。

红色预警的前5天,京东商城的口罩日售300万只,同比增长380%;还卖出了11万台空气净化器,同比增长210%;就连PM2.5检测仪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超过105%。

到了雾霾最严重的那两天,口罩销量同比增长超935%,儿童口罩卖到断货。

托雾霾的福,口罩现在成了家中必备。遥想北京奥运期间,几名美国运动员戴着口罩来中国时,被骂得狗血喷头,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除此之外,家里得放个空气净化器,面积大的家庭得买两三台,最好再装个防雾霾纱窗,双管齐下。

坐在车里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有车载净化器;

还有这种可以挂脖子上的空气净化器,据说能净化周围空气,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呼吸了”。

由于雾霾太过可感知,所以这些花样百出的防雾霾产品,有没有效不知道,但总能让老百姓争先恐后地为GDP做贡献。

但抬头看2017年的天空,有人欢喜有人忧。

2

低调的雾霾,忧伤的老罗们

2017年的北方,照样有雾霾。

照样有人忧心忡忡,甚至提出“煽风除霾”的方法,做起来非常简单:

在雾霾天里,政府通过电视、广播或短信等通讯手段,通知至少1500万居民,让他们手持政府发放的除霾扇,在相同的时间内向相同的方向“煽动”,建立起强大的风压,迫使带有雾霾颗粒的空气向同一方向流动起来,这种风力将刚刚形成的轻度雾霾移出北京城,并避免重度雾霾发生。

该项目发明者还在去年3月份申请了专利,似乎还未通过(刀哥倒是想尝试一下...)。

民间热情如此,对空气净化行业觊觎已久的企业,就更可想而知了。

传统家电,如格力、美的、TCL、夏普、松下,都在去年发布了自己最新的空气净化器。

互联网公司,小米、锤子、网易严选、聚美优品,甚至连墨迹天气都跨界空气净化行业,想“分一杯羹”。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偏偏主角——雾霾,今年来得太低调。

十月份时,刀哥就担忧雾霾要来,每天起床看着外头的蓝天,都警告自己好空气稍纵即逝,于是忙出门跑步。结果雾霾只不痛不痒地现身几次,差点把自己跑死...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消息,2017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比下降20.5%,重污染日比2016年减少16天。

这其中的原因归结起来只有六个字:人努力,天帮忙。尤其是北京,五年来一直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仅燃煤治理就是过去十年的总和。

雾霾不给力,相关产品自然不好卖。

有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药店发现,防雾霾口罩的销量大不如前,还不如保暖用的棉口罩和防流感的医用外科口罩卖得好。

16年冬天,经销商的囤货经常被抢购,厂家订货甚至要排队;这个冬天,有经销商想在成本价的基础上降价20%出货,还是没人愿意接。

电商方面,2017年京东、天猫对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宣传大幅减少,而且至今也未公布12月份防雾霾产品的销量数据。

随着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大,雾霾减少是大势所趋。对于这件喜大普奔的好事,唯独这些企业,不大高兴得起来。

但在刀哥看来,他们大可放心,防雾霾产品还有的卖。

3

接下来怎么做雾霾生意?

环境治理,是场持久战。

伦敦、东京、洛杉矶等大城市都曾遭遇过空气污染问题,治理时间全在30年以上。其中洛杉矶从光化学烟雾肆虐,到空气达到洁净标准,足足花了64年。

就算中国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但新时代里有新问题,这场战依旧不好打。

这对于生产防雾霾产品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

此外,还有两个事实,可让他们大展拳脚。

一,中国的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低。据统计,欧美国家空气净化器普及率在27%以上,日本为17%,韩国则高达70%,而我国则不足1%,市场渗透率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伴随着消费升级,空气净化器极有可能成为彩电、冰箱、空调之后的又一大家电。

二,国内空净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品牌,都没能获得绝对领先。各家基本是平起平坐,竞争强度相对较小。

现实看起来很美好,但要怎么打开市场?刀哥觉得,企业要做好两点。

首先,提高公众认知,不断刺激用户。

上文说过,雾霾经济有多大,取决于公众对雾霾的认知。经过这几年,人们对雾霾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还停留在很基础的层面,知道对健康有危害,知道PM2.5,具体如何,却说不上来。

针对这点,企业要做好营销。雾霾的有害物质成分、污染源、如何进入人体、对健康有何具体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点,都有必要主动普及给大众。

尤其是对老人、小孩的健康威胁,雾霾可能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小儿佝偻病、肺癌等疾病,有必要详尽,因为老人、小孩是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

传播对象上,可以以女性为主。在互联网中,女性更爱分享、互动。在生活中,女性普遍也更关心家人。

企业要做好的第二点,就是做出好产品。

现在的空气净化器,好用的太贵,便宜的性能不行。比如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权威品牌——布鲁雅尔,它在2015年推出的Pro XL,在京东上售价还高达2.3万。

而根据2016年ZDC的调研报告显示,用户最关注的是3000元以下的产品。

除了性价比,空气净化器的后期维护也很让人头疼。一般的空气净化器,用得越久,净化效果和效率就越差,需要定期更换滤网,而每次更换滤网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光这一点,就让人望而却步了。

解决用户痛点,是企业最根本的出路。

但是,企业归企业,作为个人,刀哥最希望看到的,是apec蓝、亚运蓝、两会蓝能变成常态。

出门跑步,不用再担心空气质量指数;约人出来看电影,不会因为雾霾被拒;走在街上,能看清对面的女孩...

这样的日子,真希望每天都有。

来源: 潮起网  作者:金错刀

雾霾 空气 净化器 企业 产品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