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一周年:姚前从央行到中国结算,区块链监管迎来新纪元区块链
考虑到今天是9·4监管一周年,监管层最懂区块链技术官员赴任中国结算,或许值得我们去深思。
上周,有个新闻可能被大家忽略。
媒体报道,央行科技司正局级、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有望出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国结算”)总经理一职。
消息出来后,并没有吸引很多人注意,区块链相关媒体也鲜有跟进解读的。然而,区间集想说,姚履新中国结算对于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姚可能是目前中国最懂区块链技术的政府官员。资料显示,早在好几年前,当一众人觉得边缘、冷门区块链技术没有研究必要时,在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推动下,姚就深入开展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
在姚的带领下,央行的区块链研究工作迅速向前发展。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的官网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提交愈60多项相关技术专利,数量仅此于阿里和美国银行。
他还被评为2017区块链最具影响力人物,评语这样写道:“如果说中国正在脱离世界比特币的轨道,那么姚前是中国一笔最大的财富。他代表着世界上一个最大的不允许比特币的国家,担任着重新考虑比特币的重任。”
中国结算是我国传统金融市场基础之一,境内证券交易所提供证券托管结算服务的唯一后台系统。他曾指出,区块链是一种可能成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新兴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我国金融科技工作的应有之义。
考虑到今天是9·4监管一周年,监管层最懂区块链技术官员赴任中国结算,或许值得我们去深思。
2017年姚前等央行人员访美,探讨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
姚前的“任务”:推动区块链落地
资料显示,姚是中国结算的“老人”。2010年调往央行前,姚曾在中国结算工作8年,不过,彼时是系统运行部门总监。
简单来说,中国结算作用是记录证券买方卖方相关信息的数据库。主要包括,证券账户、结算账户的设立和管理;证券的存管和过户;证券持有人名册登记及权益登记;证券和资金的清算交收及相关管理;受发行人的委托派发证券权益等方面。
例如,一位股民购买A公司的股票,那么在A公司的名册上就会跟进写入该股东的相关信息,比如购买时间、持股数量、身份信息等等。名册的保管者就是中国结算。
鉴于姚是一名既懂区块链技术,也懂监管业务,而且还懂中国结算系统运行的专家,很自然的,姚如果顺利履新,那么他很可能推动中国结算应用区块链技术。
这种推测并非毫无根据,事实上,中国结算很早就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
2016年10月,在一次会议上,当时中国结算总经理戴文华说道:“我和肖风总裁研究了好几次,能不能从区域性的、新三板、非交易下手,我们做积极的配合开展一些验证。比如在股权的质押登记、质押交换做一些探索,然后再把区块链进入迁入到现在的体系里面而不是取代它。”
与此同时,相关新闻报道,俄罗斯国家结算存管所(NSD)宣布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SDC)将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上“互换经验与信息”。那次合作同时还包括区块链技术,主要是共同研究区块链在交易后处理中的应用。
2017年10月,中国结算2018年度招聘启事中,在技术开发岗位一栏中强调,具有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相关经验者优先。
截图来源:中国结算官网
2017年11月份,全球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论坛2017年大会(WFC2017)上,戴文华总经理表示,进一步加强对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发展的研究,配合立法机关和监管机构做好新技术应用规范管理,使其成为更好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活水。WFC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它是全球CSD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
从上述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结算一直在拥抱区块链,而姚前往任职总经理无疑会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中国结算应用该项技术。
区块链具体应用:提升证券结算效率
姚具体会在哪些方面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呢?对此区间集认为,姚很可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其业务流程,提升证券结算效率。
从中国结算的业务来看,当前的证券结算过程耗时较长,账户信息和结算指令时常变化,增加了沟通和人工干预成本,在交易结算过程中面临额外的操作风险。
清算结算的效率低下,也是世界各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大障碍。所以一般现在大部分的证券交易是很难做到“T 0”,大部分是“T N”的这个节奏。我国证券交易结算效率算是比较高的,股市中一般也需要“T 1”才能完成一次交易买卖。
证券交易清算流程
面对传统金融结算基础设施流程复杂、低效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和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相比,区块链通过加密验证交易各方身份来确认真实性,通过多个节点保存及同步分布式数据库减少人工对账,保证其安全、透明和高效运行;区块链技术通过构建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参与者的共识机制,形成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而且,所有约定的参与者均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即使部分节点失效,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信息更新。
相关分析报告指出,通过区块链的点对点分布式的时间戳服务器来生成依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从而解决双重支付问题,从而带来结算成本或将趋零的可能性。
事实上,很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在积极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我国算是行动比较慢的。上个月末,新加坡交易所(SGX)披露了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该国的中央银行)建立新工作伙伴关系的细节,以通过区块链智能自动化提升新加坡的交付与支付(DvP)合同。
2017年12月路透社称,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周四表示,计划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取代其登记、结算和清算系统,以帮助客户削减成本。ASX表示,将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来取代其结算所电子附属登记系统(CHESS),此前已进行了两年的测试。
此外,美国纳斯达克(NASDAQ)、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LSEG)、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MX)、韩国交易所(KRX)等多家证券交易所都在逐步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到交易系统内,提升证券交易结算的效率。
终极目标:为监管提供接入口?
大体上来看,当前全世界金融机构基础对于区块链技术降低证券交易成本,提升效率方面作用已经达初步达成共识,相关国家也正在积极努力推进。
与此同时,各国监管机构对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证券行业存在的难点和缺陷也达成了共识。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法律制度和高效决策机制的缺失、存在技术瓶颈、技术生态不完善和业务生态不完备等。另外由于改造传统系统花费巨大,区块链在证券市场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各国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对于区块链金融浪潮,都认为应该积极拥抱。
区间集认为,如何规避区块链技术的缺陷、利用它的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以及引导监管部门的支持,是下一阶段区块链发展的关键。
那么,由公信力大的单位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引入相应标准、管理和技术,支持区块链应用;全行业展开合作,以确保区块链技术对交易后流程最有利,且与降低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将是接下来主要动作。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姚任职中国结算总经理,也是会大大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中国结算。不过,此举终极目标可能不是提升业务流程需要,而是在未来为监管层进入中心化资产交易领域打开一个接口。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面提到的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最终会开发一种DvP机制,使机构能够跨越不同的区块链平台交易和结算证券,数字化标记的同时消除证券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而这种新型证券交易模式将在未来几年实现。
面对这个全新的物种,旧有的证券登记、清算、结算系统必须进行一步一步升级革新以适应未来。而证券结算是资本市场的根基,自然是监管层接入的非常好的领域,也是区块链提升传统金融基础设施效率的最佳赛道。
关于区块链在证券应用范围的分析
在这方面,姚也承认,去中心化资产交易具有低成本、准实时、系统稳健等优点,但在性能提升、安全增强、隐私保护、监管接入以及场景挖掘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为监管提供“接入口”,应是各种去中心化资产交易技术方案的“不可或缺”要素。
不过,监管“接入口”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让区块链服务实体经济,在这方面还需要多方力量的努力。如面向投资者募集数字货币,用数字货币成立基金,然后用该笔基金投资某个其他企业,获得企业股份或债券,享受企业分红或利息;或者用该笔基金投资某个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享受相应收益。
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法律没有明文予以规定,也缺乏相关研究,所以证券区块链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路要走。不过好在,人们已经在开始行动。
中国结算简介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2001年3月30日,中国结算设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持有中国结算50%的股份。2001年10月1日起,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承担的全部证券登记结算业务划归中国结算承担,《证券法》规定的全国集中统一运营的证券登记结算体制由此形成。
中国结算设立的宗旨是,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秉承安全、高效的基本原则,根据多层次市场加快发展的需要,健全完善集中统一的登记结算体系,为登记结算系统各类参与者参与场内场外、公募私募以及跨境证券现货和衍生品投融资提供规范、灵活、多样的登记结算基础设施服务。
目前中国结算公司业务覆盖的场所范围:(一)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全部上市或挂牌的证券提供登记、清算和交收服务;(二)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提供清算、交收服务;(三)为沪港通等跨境证券交易提供登记、存管、清算、交收服务;(四)为内地发行的开放式基金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及陆港基金互认产品提供登记、清算、交收及托管服务;(五)为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业务提供登记结算服务;(六)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国债期货提供实物交割服务;(七)为非上市公众公司提供集中登记存管服务;(八)为境外上市公司(主要在香港)非境外上市股份提供集中登记存管服务;(九)为债券在证券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提供转托管(转登记)服务。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