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发展不及预期,一汽-大众的转型难题陈彬能否解答?汽车

中车网 2025-03-11 17:57
分享到:
导读

如今陈彬已经为一汽-大众的转型打开了一个不错的开局,能否持续作战,仍要看陈彬的“后劲”是否充足,以及市场能否买账。

编辑导语:如今陈彬已经为一汽-大众的转型打开了一个不错的开局,能否持续作战,仍要看陈彬的“后劲”是否充足,以及市场能否买账。

2025年,合资品牌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为33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滑33%,合资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7%,同比下降4.3%。在这场寒流中,一汽-大众以单月终端零售10万辆、燃油车份额逆势增长2.8%的成绩,交出了一份“反周期”答卷。

一汽-大众销量的逆势上扬就像硬币的正面,反面则是旗下子品牌捷达却陷入了销量“困局”。这个独立已经第六个年头的子品牌,2024年全年销量已经不足其作为单一车型时最好成绩的三分之一。进入2025年后,其销量的颓势依旧延续。数据显示,1-2月,捷达品牌销量为1.65万辆,同比下滑15%。

捷达品牌成立之初已经明确定位低端车市场,以此填补一汽-大众在该细分市场的空缺,与上汽大众的斯柯达等品牌竞争10万元以下入门车型细分市场。如今,斯柯达在中国市场已经走向没落,捷达的前路也充满了迷雾。

捷达失速与一汽-大众转型困局

在一汽-大众产品家族中,捷达是销量表现最为出众的车型之一。自1991年国产以来,截至2018年,该车型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突破440万辆。也正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大众汽车在华市场份额,2019年一汽-大众决定将捷达品牌正式独立,从单一车系变为旗下子品牌。

打铁要趁热,当捷达正式以独立品牌亮相后六个月,旗下首款车型VS5宣布上市,随后的半年内,又相继推出VA3和VS7两款车型。2020年,捷达交出了成为独立品牌后第一个完整年的成绩,全年累计销量15.5万辆,却不及其在2018年全年销量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一汽-大众蝉联车企销量排行榜冠军,主流合资车企的总体份额仍保持在50%以上,自主品牌零售份额仅占35.8%。此后四年,捷达品牌没有再投放新的车型。

此后,捷达品牌分别在2021年取得销量16.9万辆;2022年回落至14.69万辆,同比减少约13%‌;2023年小幅回升至16.2万辆;2024年销量暴跌至12万辆,同比降幅达26%。

横向对比自主品牌竞品车型的表现会发现,无论VS7还是VA3、VS5所在的细分市场,均由奇瑞、长城、吉利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牢牢掌握。不仅如此,以2024年为例,A级车市场全面下滑,其中SUV和轿车累计销量分别为501.3万辆和343.7万辆,同比降幅依次为3.7%和21.5%。

在捷达看来,市场上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了,下滑是正常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捷达不仅要和竞品正市场,如今其产品已经和一汽-大众主品牌车型产生价格重叠,进行同位竞争。

2025年1月,捷达品牌的第四款车型VA7正式上市,市场指导价区间为9.9777万元-12.9777万元。但由于一汽-大众下沉市场战略下,旗下速腾终端起售价最低已经下探至8.9万元,相较于VA7,价格更低,进一步挤压了捷达的市场。

这不仅反映出捷达品牌的“难处”,也进一步揭露了一汽-大众在转型过程中的停滞。

根据以往数据来看,2019-2023年间,一汽-大众从212.99万辆的巅峰跌落至191万辆,市场份额从9.8%萎缩至7.2%。在2024年,中国乘用车企业前十排名中,曾经长期稳坐头把交椅的一汽-大众,仅排在第五位;而在前五名中,一汽-大众是唯一销量不涨反跌的企业。在中国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公布数据中,单一企业销量前十名中,一汽-大众更是跌幅最大的乘用车企业。

一汽-大众的困境,不是一个品牌、一个车型的暂时失利,而是旗下三大汽车品牌、几乎所有主力车型的全线下滑。除了捷达品牌,大众品牌销量同比减少12%;奥迪销量同比下降约12%;捷达销量同比下降26%。

此外,新能源转型缓慢,让一汽-大众已经很难再有像燃油车时代的先发优势。以2月份销量为例,当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9.5%时,一汽-大众的新能源渗透率仍不足0.5%。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已经接任一汽-大众“掌门人”近3个月的陈彬,如何破局?

陈彬能否力挽狂澜?

陈彬是汽车行业有名的“悍将”,在他执掌神龙时,这家法系合资企业销量已跌至5万辆。他曾力挽狂澜,5年投放14款新车,让神龙汽车在2022年销量翻了一倍有余突破12.5万辆。

如今,他能否再次复制神龙汽车的速度,为一汽-大众这艘巨轮顺利“调头”成为陈彬职业生涯的又一个考卷。

面对一汽-大众这艘巨轮,陈彬也没有退缩。如何让一汽大众的目标战略得到充分贯彻并被高效执行?陈彬的原则是快。上任后他就陈彬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各项工作。陈彬的态度很明确,他先稳住经销和渠道,再梳理人事。在1月份,陈彬连续走访经销商、启动任务交流会、召开三个品牌(大众、奥迪、捷达)经销商大会。

随后,在他上任不足40天时,一汽-大众启动了大规模人事调整。“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现阶段就是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大众产品力喊出去是最立杆见效的。”陈彬认为一汽大众的存量价值还有很大挖掘空间。因此此次人事调整涉及的30位中层干部,在调整中除了依据相关业绩和能力进行人才选擢之外,还破天荒地采用了民主测评机制,从中不难看出在陈彬正在为一汽-大众转变管理和经营思维。

3月初,陈彬又马不停蹄地飞到德国狼堡一周。这是他接管一汽大众总经理后首次到访大众总部,一方面交流合资公司业务情况,同时把中国市场的炮声向大众总部传达到,为后续投入全球最惨烈的汽车战场,要资源和权限。

陈彬一系列快刀斩乱麻的举措也为一汽-大众迎来了短暂的“喘息时间”,这在其1-2月份成绩单中可以窥见一斑,但对于一汽-大众而言,这还不够。

在整个一汽集团中,一汽-大众扮演的角色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存在,如今一汽-大众旗下三大品牌都承载着各自的任务和使命——捷达面临如何保住市场份额,还能挺多久;大众面临的是如何守住基本盘,并伺机反攻的问题;奥迪承担的角色最复杂。既要跟华为、理想等争夺豪华车定义权,还要在行业全面价格战之下保利润的问题。

陈彬定下的策略是,大众、奥迪品牌补齐智能化水平。他认为,新能源和智驾跟全行业拉齐后,奥迪和大众品牌的认知优势才能发挥。而捷达则是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增量,据悉,一汽已经跟大众通过谈判,德国大众同意把中亚八国和中东市场开放给捷达,一汽大众未来的目标是,轻装上阵的捷达全球要承担50万辆的销量。

目前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已经开始向国内智驾水平努力靠近,能否按照陈彬预期的发展趋势还有待市场的考证,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新能源的短板也尤为突出,这也是接下来陈彬需要攻克的难题。

而捷达品牌如今在国内的处境已经达到了“岌岌可危”的水平,想要完全靠海外市场将销量翻3倍有余仍是颇具挑战的选项。如今陈彬已经为一汽-大众的转型打开了一个不错的开局,能否持续作战,仍要看陈彬的“后劲”是否充足,以及市场能否买账。

陈彬 一汽-大众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