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尚不足10%,中国汽车芯片如何弯道超车互联网+
出行一客
2023-11-13 12:58
导读
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下,国产汽车芯片迎来发展窗口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下,国产汽车芯片迎来发展窗口期。
文 | 翟芳雪
编辑 | 王静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下,国产汽车芯片迎来发展窗口期。
目前中国已有近300家公司开发汽车芯片产品,聚焦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为1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90亿美元。
在NOA智能驾驶芯片领域,中国初创企业地平线的占比已经是49.05%,超过英伟达的45.89%。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从过去不到5%,现在上升到10%,但与欧美日等汽车芯片大国强国相比,短板依然非常明显。”在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表示。
短板仍需要解决。在外,欧美日韩等国家在半导体领域陆续发布一些列措施,对本地芯片产业进行保护的同时,对中国半导体企业进行限制和打压;在内,基础薄弱、标准建设缺失、无法实现快速迭代验证等内因,也是国产芯片发展面临的问题。
“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最快速的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引擎在中国,成长最快的下游客户也在中国。中国的芯片厂商立足于中国这样一个创新的土壤,最有优势能够去和下游合作伙伴紧密配合,共同面向未来做一些自主定义、自主创新的产品。这可能才是面对市场竞争最终的解决办法。”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了乐观。 01 国产芯片赶超英伟达,走向全球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势引领下,中国汽车芯片需求快速增长。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芯片平均用量超1000颗,远大于消费电子的芯片使用数量(一部智能手机和 PC的芯片使用数量在几十到上百颗)。
车百智库近期发布的《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市场规模方面,2022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为1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90亿美元。 尽管同美日等半导体强国仍有差距,中国汽车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已经不只是一种愿景。 据统计,中国已有近300家公司开发汽车芯片产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的计算芯片、通信芯片、功率芯片、控制芯片企业。从产业链方面看,中国在汽车芯片设计、封测方面进展迅速。 在NOA智能驾驶芯片领域,中国芯片企业凭借本土优势和技术研发,已经在中国市场份额上超越曾经的巨头英伟达。《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L2+NOA功能智驾域控制器芯片市场,地平线占比49.05%,超过英伟达的45.89%。 地平线具有高性价比的计算平台,这里的性价比不只是指价格低,还指单位性能、效率的最大化。“智能驾驶芯片需要摈弃唯算力论,不能把芯片做得客户用不起,或者花了不少钱拿到芯片,却得到更大的公摊面积——没办法去有效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对智能驾驶标配普及的阻力和障碍。”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这样认为。 杰发科技首席技术官李文雄则认为,中国汽车芯片企业正在慢慢缩短与传统国际大厂的差距,最早英伟达、高通的芯片基本上垄断了95%以上的市场,但是目前国内的华为MDC芯片、地平线J3和J5芯片、黑芝麻A1000芯片都开始走向市场,走入全球OEM和Tier1供应商体系。
国产芯片崛起除了靠企业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2022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到许多对存储芯片、智能传感器等的支持政策,此前的2021年相关部门也连续发布文件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报告》指出,从2014年开始,国家先后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简称“大基金一期”,1387亿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简称“大基金二期”,超2000亿元)支持国产半导体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只是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起步还是有些晚,这其中的时间差、技术差并不容易追赶。数据显示,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尚不足10%,进口车规芯片仍占大多数。然而国产芯片面临的困难不止是填补技术空白这么简单。 02 中国汽车芯片的内忧外患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趋势加重,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同样修筑在半导体行业。 2021年以来,美国颁布一系列政策维护本国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2022年颁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更是以“收回补贴”这样的手段阻止美国厂商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 2022年初,美国计划联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该联盟在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全球占比均超过半数,意在对中国企业实施“芯片孤立”和“芯片霸凌”。欧盟、日韩等国家也纷纷颁布政策,保护和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 “近两年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这种高端制程所依赖的智能芯片将成为未来中美贸易的抓手。目前对我国来说,从产能角度以及智能化发展角度看,汽车芯片将成为未来供应链发展巨大的潜在风险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兆麟预测。 抛却外部因素,国产芯片自身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李兆麟认为,中国在芯片设计必备工具EDA软件和IP核方面,对外依赖性太高。EDA指电子设计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等流程的设计方式。IP核将一些在数字电路中常用,但比较复杂的功能块设计成可修改参数的模块,能避免重复劳动,大大减轻工程师的负担。 在测试方面,目前中国没有自己的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相应的权威机构,这是制约汽车芯片发展和汽车产品走出去的重要环节。此外,中国缺乏在实车层面验证芯片适配性的应用体系,无法实现快速迭代验证。 粤芯半导体战略产品与市场副总裁赵斌补充:“整个产业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车载半导体Tier2(供应链中较低层级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的部分被国外的公司垄断。国外公司在Tier2前五名中市占率为50%左右,前十名占到70%。国内做得最好的功率半导体,还不到10%的占有率。”
另外,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从现场了解到,整个国内产业链在今年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毛利率不断地下滑、走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外公司在半导体产业链下游掀起价格竞争,试图夺回过去两年丢失的市场份额。 对此,王升杨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在这样一个行业下行过程中,中国芯片企业要去修炼内功,把自己核心的能力建起来,包括产品开发能力、质量管控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等,最终给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才是在这个市场上能够长期立足的根本所在。 他提出,在新能源车的三电和汽车智能化领域,中国下游产业链公司已经在引领行业的变化。这些领域最适合中国的芯片企业率先切入,能够伴随着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跟国内下游客户紧密协同,从而快速进入到产业中。 李兆麟对未来国产芯片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标准建设,既有国家顶层设计的标准,也有行业制定的团体标准;另一方面要解决应用的问题,构建中国开源开放的汽车应用环境。 责编:赵成
“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最快速的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引擎在中国,成长最快的下游客户也在中国。中国的芯片厂商立足于中国这样一个创新的土壤,最有优势能够去和下游合作伙伴紧密配合,共同面向未来做一些自主定义、自主创新的产品。这可能才是面对市场竞争最终的解决办法。”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了乐观。 01 国产芯片赶超英伟达,走向全球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势引领下,中国汽车芯片需求快速增长。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芯片平均用量超1000颗,远大于消费电子的芯片使用数量(一部智能手机和 PC的芯片使用数量在几十到上百颗)。
车百智库近期发布的《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市场规模方面,2022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为1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90亿美元。 尽管同美日等半导体强国仍有差距,中国汽车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已经不只是一种愿景。 据统计,中国已有近300家公司开发汽车芯片产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的计算芯片、通信芯片、功率芯片、控制芯片企业。从产业链方面看,中国在汽车芯片设计、封测方面进展迅速。 在NOA智能驾驶芯片领域,中国芯片企业凭借本土优势和技术研发,已经在中国市场份额上超越曾经的巨头英伟达。《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L2+NOA功能智驾域控制器芯片市场,地平线占比49.05%,超过英伟达的45.89%。 地平线具有高性价比的计算平台,这里的性价比不只是指价格低,还指单位性能、效率的最大化。“智能驾驶芯片需要摈弃唯算力论,不能把芯片做得客户用不起,或者花了不少钱拿到芯片,却得到更大的公摊面积——没办法去有效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对智能驾驶标配普及的阻力和障碍。”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这样认为。 杰发科技首席技术官李文雄则认为,中国汽车芯片企业正在慢慢缩短与传统国际大厂的差距,最早英伟达、高通的芯片基本上垄断了95%以上的市场,但是目前国内的华为MDC芯片、地平线J3和J5芯片、黑芝麻A1000芯片都开始走向市场,走入全球OEM和Tier1供应商体系。
国产芯片崛起除了靠企业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2022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到许多对存储芯片、智能传感器等的支持政策,此前的2021年相关部门也连续发布文件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报告》指出,从2014年开始,国家先后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简称“大基金一期”,1387亿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简称“大基金二期”,超2000亿元)支持国产半导体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只是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起步还是有些晚,这其中的时间差、技术差并不容易追赶。数据显示,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尚不足10%,进口车规芯片仍占大多数。然而国产芯片面临的困难不止是填补技术空白这么简单。 02 中国汽车芯片的内忧外患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趋势加重,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同样修筑在半导体行业。 2021年以来,美国颁布一系列政策维护本国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2022年颁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更是以“收回补贴”这样的手段阻止美国厂商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 2022年初,美国计划联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该联盟在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全球占比均超过半数,意在对中国企业实施“芯片孤立”和“芯片霸凌”。欧盟、日韩等国家也纷纷颁布政策,保护和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 “近两年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这种高端制程所依赖的智能芯片将成为未来中美贸易的抓手。目前对我国来说,从产能角度以及智能化发展角度看,汽车芯片将成为未来供应链发展巨大的潜在风险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兆麟预测。 抛却外部因素,国产芯片自身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李兆麟认为,中国在芯片设计必备工具EDA软件和IP核方面,对外依赖性太高。EDA指电子设计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等流程的设计方式。IP核将一些在数字电路中常用,但比较复杂的功能块设计成可修改参数的模块,能避免重复劳动,大大减轻工程师的负担。 在测试方面,目前中国没有自己的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相应的权威机构,这是制约汽车芯片发展和汽车产品走出去的重要环节。此外,中国缺乏在实车层面验证芯片适配性的应用体系,无法实现快速迭代验证。 粤芯半导体战略产品与市场副总裁赵斌补充:“整个产业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车载半导体Tier2(供应链中较低层级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的部分被国外的公司垄断。国外公司在Tier2前五名中市占率为50%左右,前十名占到70%。国内做得最好的功率半导体,还不到10%的占有率。”
另外,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从现场了解到,整个国内产业链在今年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毛利率不断地下滑、走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外公司在半导体产业链下游掀起价格竞争,试图夺回过去两年丢失的市场份额。 对此,王升杨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在这样一个行业下行过程中,中国芯片企业要去修炼内功,把自己核心的能力建起来,包括产品开发能力、质量管控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等,最终给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才是在这个市场上能够长期立足的根本所在。 他提出,在新能源车的三电和汽车智能化领域,中国下游产业链公司已经在引领行业的变化。这些领域最适合中国的芯片企业率先切入,能够伴随着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跟国内下游客户紧密协同,从而快速进入到产业中。 李兆麟对未来国产芯片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标准建设,既有国家顶层设计的标准,也有行业制定的团体标准;另一方面要解决应用的问题,构建中国开源开放的汽车应用环境。 责编:赵成
芯片
汽车
中国
市场
智能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