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开局王者,后继乏力?快讯

智趣财经社 2024-06-24 09:46
分享到:
导读

曾几何时,小米汽车,带着“价格屠夫”的光环,意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一场革命。然而,近期的一组销售数据却给这场革命泼了一盆冷水。

曾几何时,小米汽车,带着“价格屠夫”的光环,意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一场革命。然而,近期的一组销售数据却给这场革命泼了一盆冷水。小米汽车的销量,似乎踩下了一脚“急刹车”。

第三方销售平台的数据揭露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在最近的一个统计周期内,小米汽车的周销量从原先的高点2192辆,跌落到了2100辆左右,排名也从新势力品牌中的佼佼者跌到了倒数第二。回想起不久前,小米汽车还曾创下一周卖出2700辆的辉煌战绩,如今的小米汽车,似乎陷入了“开局王者,后续乏力”的窘境。线下门店的人流减少,网络上的讨论热度降温,反映出小米汽车当前面临的困境。

01

矛头指向产能

记得今年3月小米SU7发布时,凭借其中端市场的精准定位、吸睛的外观设计和丰富的配置,迅速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雷军更是亲自站台,为新车造势,那场盛大的交付仪式上,雷军弯腰为首任车主开门的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网友们纷纷调侃,“花20多万就能让千亿老总为你服务,这买卖值了!”

在发布会后的短暂时间内,小米汽车的订单量像坐了火箭一样飙升,大定数量在短短24小时内就接近了9万。这样的成绩,即便是在风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然而,好景不长,如今的小米汽车似乎陷入了困境。

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产能。

在热搜评论区,无数准车主纷纷询问自己的小米SU7为何迟迟未能交付。小米汽车在产能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想当初,小米SU7发布时,雷军信誓旦旦地表示日产能达到300辆。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交付量的持续下滑,让人不得不对小米的产能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订单退单量激增了吗?还是产能提升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小米汽车并没有大规模的退单消息传出,那么问题的矛头自然指向了产能。

产能问题可谓是新能源车企的“命门”。就连背靠造车经验丰富的奇瑞的智界都曾在产能上栽过跟头,小米汽车这次遭遇交付量下滑,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警示。产能不足,不仅会影响交付量,更会损害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在超长交付周期的严峻挑战下,众多瞄准小米潜在车主的竞争对手们纷纷采取了积极行动,这使得小米车主们对品牌的忠诚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上回应称,目前小米汽车的锁单数量仍在稳定增长,但全国交付中心数量有限,产能和交付压力极大。

由于订单数量远超预期,而建厂、开生产线、招聘都需要时间,产能问题在短时间内仍将困扰着小米汽车。

目前来看,小米SU7相较SUV车型的缺点日益明显,“驾驶位仍显局促,后座空间也不够舒适”。随着小米交付速度的提升和门店预约试驾的逐渐便利,市场热度逐渐降温。

不过,看着最近的销量下滑和热度消散,就断言小米汽车不行了,显然太过武断。但比起交付量,更让人担忧的是二手交易平台上层出不穷的转单信息。小米SU7的后续订单增长明显放缓,5月的最后一周锁单量竟然不足4000辆,相较于之前的高速增长,这无疑是一次“断崖式”下跌。

小米汽车的热度在逐渐消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话说回来,一个车企的热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话题讨论上,更需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与小米SU7锁单量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想、蔚来、鸿蒙智行等品牌锁单量都在稳步上升。

小米汽车在短期内没有推出新产品的计划,这无疑会让其热度逐渐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减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02

汽车不是手机

回想2024年小米汽车的发布会,那时候用户们都期待着小米汽车能像小米手机一样,将智能电动车的价格打下来,做到真正的价格差异化。但结果呢?小米汽车的价格并没有达到用户的期望,在业内价格战的压力下,反而显得有些被动。

这样一来,小米汽车就陷入了电动车同质化的泥潭,缺乏能够让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小米汽车的热度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尤其是在北京车展前后,各种性能优异的电动车已经冲刷过市场,有些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小米SU7还要低。可以说,有些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已经做到了小米本该做的事情,而小米汽车却还在探索如何贴靠自己的品牌理念。

小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当中的“新手”,哪怕准备得再充分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内卷和不断推出的新品,小米汽车目前只靠一款车型多少会显得有些被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覆盖范围和整体竞争力。

汽车新能源车企,一般都有多款车型,涵盖轿车、SUV、MPV等类型。甚至还有的车企,例如比亚迪成立多个子品牌,产品矩阵覆盖低中高等不同领域市场。

那么,小米汽车该如何保持竞争力呢?雷军的个人魅力固然是加分项,但更重要的是推出超越市场预期的新产品,并准确定位品牌属性和理念。

从性价比角度看,它确实做到了将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带给用户。但汽车不是手机,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是功能属性和性能,而汽车则更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虽然我们不能断言小米SU7存在质量问题,但产品的性能宣传可能过于激进,导致部分车主在公共道路上开启了“速度与激情”的体验模式,从而忽视了汽车的第一性原则——安全。

小米汽车想要保持竞争力,就得摒弃手机的宣传模式。品牌热度需要靠不断迭代的技术和产品来维持。在这个同质化严重的赛道上找到独特性,并依靠独特性生存下去,才是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便小米汽车背靠小米这棵大树,在汽车行业也需要思考如何活下去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汽车的平均售价也会持续降低。就在5月底,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插电混动技术,官宣发动机热效率46.06%、开创百公里油耗进入2升时代,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和新技术一起发布的还有秦L和海豹06两款搭载第五代最新技术的车型,售价在9.98-13.98万元之间。

未来新能源车企的数量可能会缩减至个位数,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有独门绝技。接下来小米将会打出什么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小米汽车 雷军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