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辉煌不再?观点
科大讯飞曾是AI领域的明星,但近年来陷入困境。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变现难、C端产品竞争力不足、星火大模型存在感不高以及国际化进展缓慢等问题。政府补助依赖度高,销售期间费用率过高。
回溯往昔,科大讯飞堪称AI领域熠熠生辉的明星。2008年,它在深交所成功敲钟上市,作为智能语音第一股,承载着行业的诸多期待,彼时资本市场对其寄予厚望,股价一路飘红,市值也曾一度攀升至千亿高位,成为了AI领域的中流砥柱。
在技术层面,科大讯飞也不断突破,斩获了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支持全球69个主流语种,在博鳌论坛等重要场合大显身手,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然而,曾站在行业巅峰的科大讯飞,如今却陷入了发展困境,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
在当下,技术变现难、C端产品竞争力不足、星火大模型存在感不高以及国际化进展缓慢等问题,如同层层阴霾,笼罩着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思考,科大讯飞究竟怎么了?
技术强却难变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科大讯飞在技术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堪称行业翘楚。
在语音识别方面,其技术准确率不断攀升,持续刷新行业纪录,广泛应用于智能语音助手、语音转文字等场景,为用户带来了高效便捷的交互体验。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科大讯飞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能够实现智能问答、文本摘要、机器翻译等复杂任务,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效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并未有效转化为商业上的成功,科大讯飞在变现能力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总收入140.50亿元,同比上升17.73% ,归母净利润却为-3.44亿元,同比下降445.91%。盈利状况不佳,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较高。2021-2023年,科大讯飞累计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总额达到了13.16亿元,与期间内归母净利润15.15亿元相比,占比颇高,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公司盈利的关键支撑。
销售期间费用率过高也是影响变现能力的重要因素。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高达44.43%,而销售毛利率仅为40.46%,每卖出一笔产品或服务,所承担的费用超过了其带来的毛利,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人员薪酬等方面的高额投入,使得公司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变现难的困境。
C端产品折戟:竞争力缺失下的销量之殇
在C端产品领域,科大讯飞积极布局,推出了翻译机、办公本、学习机等一系列产品 ,试图在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现实却给了科大讯飞沉重一击,这些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不佳,销量未达预期,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
在翻译机市场,尽管科大讯飞翻译机连续多年在“618”“双11”等购物节中宣称获得销售额冠军,但从市场份额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优势并不稳固。随着智能翻译技术的普及,众多竞争对手纷纷入局,如网易有道翻译王、百度翻译机等,这些竞品在功能、价格、品牌等方面各有特色,对科大讯飞翻译机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新兴的智能办公本品牌也在不断崛起,如华为MateBook E、荣耀MagicBook X等,这些产品依托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在硬件配置、软件优化、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比之下,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在生态系统建设上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用户对于多设备协同办公的需求。
测评方面,虽然科大讯飞学习机主打AI功能,在排查学习弱项和听说读写中运用了AI技术,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其优势并不显著。在排查学习弱项时,能覆盖多少学科的优先级可能优于排查的精准度,部分竞品品牌能覆盖更多科目,对家长和学生更具吸引力,毕竟对于家长来说,支持更多科目是实实在在的,而所谓的更精准则显得有些虚无缥缈。
在听说读写方面,各家都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步步高内置教材内容,网易有道做英语学习起家,科大讯飞虽在智能语音识别、智能翻译领域更胜一筹,但由于各家都不是听说读写评分规则的制定者,很难说谁家的AI在学习场景中更出色,在无法给出准确量化指标的情况下,即使科大讯飞的AI再强大,其在C端市场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国际化停滞:曾经的雄心壮志难以为继
科大讯飞在国际化道路上,曾经怀揣着远大的抱负,制定了宏伟的战略规划。
早在2018年,科大讯飞就确立了国际化战略,积极布局海外业务,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出色的多语种语音及语言技术提供商,打造全球开发者生态,展现出了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的决心。
在早期阶段,科大讯飞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智能硬件方面,翻译机、录音笔等产品在日韩市场崭露头角,初步打开了市场局面,2022年销量达到5万台,2023年更是预计销量30万台,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在语言学习领域,科大讯飞的中文学习覆盖了182个国家,英文学习在日本市场实现了规模突破,为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也不断拓展海外客户,已覆盖日韩、中东、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调用量达到6000万次,在国际市场上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和品牌知名度。
然而,如今科大讯飞的国际化进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美国的制裁成为了其国际化道路上的巨大阻碍。2019年,科大讯飞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实体清单,这一举措使得科大讯飞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面临诸多限制,在技术合作、市场准入、供应链等方面遭遇重重困难,部分海外业务被迫中断或收缩,严重影响了其国际化的步伐。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科大讯飞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雄厚的资金储备和广泛的市场布局,使得科大讯飞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之抗衡。新兴的人工智能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它们凭借创新的技术和独特的商业模式,在细分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挤压了科大讯飞的市场空间。
自身策略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对科大讯飞的国际化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文化差异、政策法规等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程度不足,无法满足当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海外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相对不足,营销渠道不够多元化,品牌推广效果不佳,使得科大讯飞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难以吸引更多的海外用户和合作伙伴。
破局之路在何方
科大讯飞如今面临的困境不容小觑,技术变现难、C 端产品竞争力不足、星火大模型存在感低、国际化进展停滞等问题,已经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科大讯飞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会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曾经的辉煌或许只能成为历史。
在技术创新方面,科大讯飞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如强化学习、迁移学习、联邦学习等,不断提升星火大模型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当前模型存在的问题,提高模型在复杂任务处理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技术优势赢得市场竞争。
产品优化上,需要深入了解 C 端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对翻译机、办公本、学习机等产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升级。在翻译机功能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专业化,满足不同用户在商务、旅游、学习等场景下的翻译需求;办公本进一步提升硬件配置和软件生态,加强与各类办公软件的兼容性,实现多设备协同办公,提高用户办公效率;学习机丰富学习资源,与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引入优质课程,优化AI测评功能,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市场拓展层面,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针对国际化进展停滞的问题,制定灵活的国际化战略,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在战略调整方面,科大讯飞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布局,明确核心业务和发展重点,避免盲目扩张。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实现互利共赢。与芯片厂商合作,确保芯片供应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与内容提供商合作,丰富产品的内容资源;与应用开发商合作,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
总而言之,科大讯飞未来的发展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