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一生铁腕,毁于小鹏?快讯
近日,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离职的消息在坊间流传。此后,王凤英与何小鹏对此事件迅速做出了回应,称此事为谣传。
近日,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离职的消息在坊间流传。此后,王凤英与何小鹏对此事件迅速做出了回应,称此事为谣传。
何小鹏称:“胡扯,我刚刚在美国还和凤英聊这个笑话。”
王凤英在个人社交媒体直接表态:“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卷,从卷技术、卷配置、卷价格,一直到今天开始‘卷舆论’,各种乱象、各种造谣,作为30年的老汽车人,我感到特别痛心。我们小鹏汽车坚信AI将定义汽车,努力引领中国智能汽车的创新。”
虽然离职事件以辟谣告终,但大多数人依然清楚,当前小鹏的前景并不乐观。
铁腕手段,效果难言
去年1月,王凤英空降小鹏汽车,彼时,小鹏汽车正陷入内部矛盾加剧,外部业绩锐减的窘境。
自加盟以来,王凤英一直“隐于幕后”,与在长城承担的角色截然不同。在小鹏内部,王凤英的职权范围兼顾渠道、供应链、产品规划、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基本囊括了小鹏整个生产制造和渠道建设。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王凤英对小鹏汽车进行了“全身”改革,包括人事变动、梳理产品定位,对渠道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组织大调整,也几乎是按照王凤英的想法在走。
围绕供应链体系,小鹏在2023年辞去了采购部负责人,并进行了全面的内部反腐,与大众的合作同时将小鹏的供应链体系升维到更“健康”的层级;围绕渠道开拓,小鹏在2023年开启了“木星计划”,致力于打通直营和经销商渠道的壁垒,走双渠道体系;在产品规划层面,2023年小鹏推出了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小鹏G6以及焕新款小鹏G9……
可以说,如今的小鹏汽车的大权几乎握在何小鹏和王凤英两个人的手里。“她主内,我主外”是何小鹏向外界传输的信息,也更像是一种承诺。
不过,在王凤英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小鹏汽车并未如预想中那样扭转局面。
近期,小鹏汽车带来了两组数据。一个是5月销量,为10146辆,同比增长35%,1-5月累计销量为41360辆,同比增长26%。一个是2024年一季度财报,小鹏营收65.5亿,环比下降49.8%,同比增长62.3%,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23.4亿元,收窄至13.7亿元。
销量增长、亏损收窄,如果单看小鹏汽车的业绩,似乎正在朝着向上发展,但细究下来,发现并非如此。
在新势力的5月销量排行榜中,小鹏的排位排在第5位,前四位中,理想和鸿蒙智行超过3万辆,蔚来再次迈上2万辆的台阶,零跑的1.8万辆,接近于去年12月的最高销量。
要比对手跑得更快,才能不被淘汰,而与对手相比,小鹏汽车显然略逊一筹。
确实,小鹏汽车销量没有跑过同行,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但市场销量表现不理想,往上回溯,王凤英必然逃不掉责任。
爆款难寻,孤注一掷
可以看到,在组织变革、人事调动等一系列围绕人的举措上,小鹏汽车已经执行到位,但是其情况未出现明显好转。在愈发激烈的行业中,小鹏汽车面临的困难恐怕更甚。
更深的问题或许出在产品上。
王凤英入职小鹏之前,曾做过一份报告,指出小鹏当时最大的劣势:缺乏清晰的主干品类,小鹏尚未清晰建立起品牌的认知,旗下从15万元到40万元的车型,包含了轿车和SUV两大品类,没有一个代表性或者明星的车型。
简单地说,小鹏汽车身上的标签不够明显,旗下没有一款强势车型。
在业内看来,衡量一家车企能不能在淘汰赛突围,最简单的就是看——有没有爆款车型、有几个爆款车型,油车不算,得是新能源车型。新能源爆款车型越多,越能安全的突围,没有爆款的新能源车型,可能就熬不过淘汰赛。
爆款对车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车企们信奉一个底层逻辑:月销量过万,也就是俗称的爆款,属于能赚钱的车型;月销过五千,属于能打平成本的车型;月销低于五千,就属于赔钱的车型。
竞争的惨烈超出了大多数汽车人的想象。连一向非常自信何小鹏都转变了想法,以前他认为规模第一,现在想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想活过淘汰赛。
现在,MONA就是小鹏汽车急于打出的一张王牌。
有接近小鹏汽车的业内人士表示:“小鹏内部原计划是作为新品牌打造,但在王(凤英)总的推动下,MONA大概率作为一个品类而存在。”
MONA是小鹏与滴滴战略合作的结晶,定位为全球AI智驾普及者,是为年轻人打造的第一辆AI智驾车,主攻10万~15万元级全球A级车市场。
这个价格区间的细分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消费者基础,体量可观,但竞争激烈,强者如林,MONA想杀出重围并不简单。
对王凤英而言,MONA车型是检验王凤英改革小鹏汽车的成果的关键一役——成,她功高居伟;败,黯然离去也并非没有可能。有些事总得有人来背锅,职业经理人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构建体系,时间不及
在一季度的财报会上,何小鹏喊出了不以短期销量为目标的新方向。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一直有销量,没人会拒绝。在何小鹏看到,王凤英带来了体系能力的增强。
事实上,打造体系也确实是王凤英之擅长。
可问题是,王凤英在长城,几乎是用了30年的时间才构建起完整的体系,到了小鹏,别说30年,10年都等不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时间悖论——造车新势力需要传统车企的体系制度,却又给不起打造体系的时间。
这样的后果就是,前些年由传统车企流向新势力的管理型人才,慢慢地都回归了传统车企,或是传统车企背景的新品牌。魏建军、陈思英、周鈃、向东平等,都是如此。
王凤英现在也有这样的难题。或许,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但是,各方面形势等不及了。
王凤英入职小鹏时,曾立下“三年销量百万级别”的目标,如今时间过半,但小鹏汽车经常1万辆的月销量,与蔚来的2万、理想的3万辆相比,不仅落后一大截,而且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愈加拉大。
其实,在加盟之初,就不乏一些人提出质疑:“王凤英究竟还会在小鹏待多久?”面对变幻莫测的中国车市,对于小鹏来说时间窗口并不多了。这波产品周期如果不能出几个爆款,就需要等到下一轮产品周期。汽车产业一个新车型、新平台的研发一般需要一年半或者两年的时间,意味着小鹏的下轮产品周期就要到26年、27年了。
血海的汽车市场不会给小鹏这么长的时间。接下来,MONA M03的成败,不仅将决定小鹏汽车的江湖地位,也将决定王凤英的去留。(采写 |汽车有智慧 火焱)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