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大“换血”:重庆银行“攘外”先安内?观点
高管大“换血”:重庆银行“攘外”先安内?
文:向善财经
这段时间,重庆银行着实有点“热火”。
先是受西部大开发概念影响,成了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潜力股。
然后就是最近,又突然发布公告称:因工作变动原因,副行长刘建华、杨世银辞任。同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王伟列为总行副行长。
虽然乍一看,这好像只是一次常规的人事变动,但是至此,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重庆银行从董事长、行长再到副行长,几乎完成了一整套领导班子的“大换血”。
这也引得现在不少投资者浮想联翩:难道这是重庆银行为了赶上西部大开发,而提前做的人事准备?
不过就算如此,好风确实能够凭借力,可如果重庆银行自身没有“金刚钻”,那么就算未来遇上了“泼天富贵”,能不能抓住恐怕还有待商榷。
所以,重庆银行自身的经营成色到底怎么样?这波管理层的大变动,又能不能为重庆银行带来更多新希望、新动力呢?值得一探究竟。
高管大换血背后,风控管理是“短板”?
对于重庆银行本轮的高管大换血,其实是从去年8月份老行长冉海陵到龄退休辞任,新行长高嵩上任开始的。彼时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与重庆市委巡视组的反馈意见有关。
因为在当月,重庆市委第二轮巡视组刚好发现重庆银行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差距、防控重点领域廉洁风险力度不够和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等。
同时,重庆银行官网发布的《市委第二巡视组向重庆银行党委反馈巡视情况》又提及,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移交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处理。
虽然这些是不是巧合,我们暂且不得而知,但从重庆银行近年来的风控管理来看,也确实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比如2021年年底,重庆银行就因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理财产品到期后由新发行的产品募集资金承接,掩盖风险等违法违规情形,被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处罚150万元。去年10月底,重庆银行又因投资业务调查、审查、审批不尽职,资金投放不合规被罚款150万元。
今年1月,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员工违规为民间融资牵线搭桥,重庆银行江津支行被罚40万元;2月,因违规变相超权限发放贷款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重庆银行万盛支行被监管处罚……
其实不难发现,不少处罚甚至还是发生在新行长高嵩上任后的。这多少有点“打脸”了新行长的管理能力,也可能就为后来的换董事长、换副行长埋下了伏笔。
今年1月,担任了7年重庆银行董事长的林军到龄退休,“70后”杨秀明正式接任。再然后就是副行长彭彦曦辞职,侯曦蒙、李聪和颜小川先后上任副行长一职。
那么换人后的效果咋样呢?今年7月,在重庆银行公开的《市委第十一巡视组向重庆银行党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中,巡视组再次指出,该行部分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够到位、部分重点领域存在廉洁风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金融队伍有差距等等。
一句话总结,现在重庆银行无论是风控管理,还是管理层本身,似乎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那么反映到财报方面,这无疑为重庆银行刚刚才有所好转的资产质量,又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5%,较上年末下降0.09 个百分点。并且在最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关注类贷款方面,整体规模也缩减了2.22亿元。
可以说,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表现了。
不过更进一步来看,同期重庆银行规模占比较小的零售贷款不良率,却出现了不降反增。甚至从去年年末的1.98%大幅增长至了2.44%。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从去年年末的0.77%增长到了1.08%;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从4.42%增长到了5.37%,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从1.99%增长到了2.46%。
此外从行业划分来看,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金融业、采矿业和房地产业等不良贷款率,确实较上年末有所下滑,但整体水平依然偏高。
比如房地产业,同期不良率仍高达5.78%。
至于金融业,同期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了18.84%至10.22亿元,但对应的不良率却并未在半年报中给出详细数据。可能是充分消化了,也可能留待年报展示。
如果是前者的话,那这算是为了重庆银行清理了一个心头大患。
毕竟截止到去年年末,重庆银行的金融业贷款不良率达到了惊人的17.19%,几乎是同期招商银行金融业贷款不良率的59.28倍!
如此看来,在当前宏观经济和零售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市场大背景下,重庆银行对于资产质量的改善和风险把控,还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所以,如果说重庆银行过去的管理不到位,尚且可以归咎于管理团队的不完善、高素质人才的欠缺等等,那么现在,随着以新行长高嵩、新董事长杨秀明为核心的新一届管理层落定,重庆银行也将迎来一场真正的时代大考……
高贷低存的重庆银行,到底在急什么?
对于银行业的成绩单,抛开资产质量外,第二重要的就是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实现营收71.58亿元,同比增长2.62%;归属净利润30.26亿元,同比增长4.12%。
在当前银行业息差承压的背景下,这个增速表现不算出彩,也不算太差。毕竟,同期,重庆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仅为1.42%,较去年上半年的1.63%再一次出现了明显下滑。
不过有意思的是,抛开常规的“客户存款”不谈,在计息负债方面,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拆入和租赁负债”的余额规模上升了8.11%,平均融资成本从2.64%升至2.69%;“应付债券”的余额规模扩大了9.15%,平均融资成本由2.63%上升至2.66%。
要知道,在今年2月份,5年期以上LPR就已经下降了25个基点。并且从彼时来看,央行后续降息的意图也十分明显(7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10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较上一期下降25个基点)。
那么在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重庆银行为何还要反向追加融资成本,继续扩大借款规模呢?
有投资者认为,这可能是为了偿还到期债务。
因为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来看,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发行债券及同业存单收到的现金达到了757.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41.8亿元有所增长。
但两者对应的“偿还到期债务支付的现金”却截然不同,去年同期为587.7亿元,今年上半年却猛增至了749.2亿元。
这或许就解释了,重庆银行为什么要在此时拿出更高的利息,去吸引同业存款和发行债券。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顺着“还债”的思路看,这就说明同期重庆银行有点“缺钱”,可既然如此,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生息资产中的“存放和拆放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又为何从去年同期的420.06亿元,猛增了68.03%至706.84亿元?
并且这部分“存放和拆放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平均利率,仅为1.94%。与重庆银行自身计息负债中“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拆入和租赁负债”的平均融资成本(2.69%),相差甚远。
在排除掉重庆银行故意推高利息,给自身增加成本负担的离谱选项不谈,目前最有可能的解释是:重庆银行高息吸引来的钱多了,所以转头又存到了低息的其他银行金融机构。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虽然可以理解,但这种高贷低存、加杠杆的操作在银行业终究是个敏感点。不仅会对银行最核心的利息净收入持续压制,而且还容易掉进违法违规的“自证陷阱”中。
毕竟,诸如虚增贷款、违规向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担保、通过同业投资掩盖资产损失等等,同样也可能产生高贷低存的结果……
不过,无论过去怎么样,现在重庆银行的改革升级仍在继续。董事长杨秀明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年初以来,该行聚焦打通营销、管理、风控等领域,统筹实施了12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平均完成率超75%,改革成效已逐步显现。
就比如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9.34亿元,同比增长21.7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了159.99%,至5.11亿元。这就表明,重庆银行正在加速走出传统利息银行的经营桎梏,向着轻资产化转型进一步迈进。
如果加上已经趋于稳定的内部管理层,以及正在落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现在以对公业务为核心的重庆银行同样能赶上一波好时候,突破万亿资产规模的目标也将不再遥远……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