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以数字化为始,以重构产业为终观点

孟永辉 2020-04-08 10:38
分享到:
导读

当消费互联网的红利不再,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当下正在进行的数字化浪潮,其实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先行军”。当数字经济逐渐成熟,产业重混开始出现,传统产业的元素开始被打散,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产业重构将会成为一种必然。

timg (11).jpg

文/孟永辉

当消费互联网的风潮逐渐散去,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便开始启动。如果我们寻找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区别,改造对象的不同绝对是一个主要方面。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仅仅只是用消费互联网的逻辑来行产业互联网之实,而是需要找到真正符合产业互联网实的发展新方式。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平台是一个主题词,因为各行各业都会出现若干个平台,通过把行业的元素集中到平台上对接,实现行业运行效率的提升。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一个主题词的话,赋能绝对当仁不让的那一个。无论是大型平台,还是中小型的平台,几乎都在将赋能看成一个关键词。消费互联网时代通过对接和去中间化的方式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产业互联网则是通过赋能和深度改造的方式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如果我们把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两个半段的话,那么,消费互联网阶段其实是洗礼和培育,而产业互联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和进化。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主要是由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最终决定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玩家的盈利模式都是通过收割流量的方式开始实现的,并未真正改变行业本身,它建构起来的是基于传统时代的产品和服务的运行体系,供求两端的对接是通过撮合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流量不再是万能的,电商平台的陷入沉寂,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营销方式对于用户需求的透支就是表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是通过赋能的方式改造行业的生产和供应逻辑,基于全新产品和全新服务的运行体系,供求关系得以再度平衡。

因此,消费互联网是通过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供求关系的对等,产业互联网则是通过赋能的方式来实现供求关系的对等。抓住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这个不同点,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正确发展逻辑,避免用消费互联网之名行产业互联网之实。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则不再有沦为概念的风险,而是变成了一个真正可以给行业带来全新动能的存在。

产业互联网,打开行业发展的新时代

尽管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异常迅猛,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都不为过,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在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的联合作用之下出现的。从本质上来看,人们对于流量的极度依赖让他们失去了精耕行业的耐心,所以,人们在流量的战场是贴身肉搏,而在产业互联网的战场则是寂静异常。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并未真正改变行业本身,产业互联网时代才算是真正打开了发展的新阶段。

以改造行业为切入点,产业互联网更显彻底和全面。从根本上来看,消费互联网时代其实是对市场红利的一场收割,考验的是速度,它并不能真正改变行业本身的顽疾。这是消费互联网时代下的诸多模式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共享单车如此,互联网金融如此,电商行业同样如此。一旦红利不再,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便会戛然而止,一切都将回归往常。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一味地收割红利不同,产业互联网则是从改造行业为切入点的。通过改造行业产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新需求。从根本上来看,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运行逻辑更加彻底和全面。因为它告别了对红利的简单收割,真正是通过改变行业来实现的自身发展。这种发展方式相对于以资本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更加符合商业的运行规律,更加显得彻底和全面。

以深度介入为主导,产业互联网更显理性和客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消费互联网的话,“浅尝辄止”再恰当不过了。细细想来,消费互联网的浅尝辄止是有原因的。因为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在很多时候其实是转瞬即逝的,如果没有速度上的优势,玩家们是很难真正抓住这些红利的。所以,我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看到了很多玩家们的快速成长,但是,却失去了真正精耕行业的机会,最终导致了诸多乱象的出现,甚至有些玩家一味地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商业的本质,更有甚者还用造假来蒙蔽外界,最终让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成了一个乱象频出的存在。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一味地追求速度不同,产业互联网在很多时候是通过深度介入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所谓的深度介入,其实就是去实实在在地解决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的痛点和难题,让所有的盈利都有付出作为注脚,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收割红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逻辑和商业模式更加靠谱。同样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产业互联网可以把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新时代。

以新技术为刀,产业互联网更具颠覆和持久。如果仅凭收割红利来获得发展机会的话,必然无法真正解决行业的痛点和顽疾。很多时候,以收割红利带来的发展是无法持续的。因此,我们看到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异常快速,但是却没有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当资本和流量红利不再,消费互联网便会转瞬即逝。这是由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所决定的。

进入到产业互联网之后,以大数据、云计算、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同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不同,新技术是通过深度介入到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来寻找盈利空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是通过真正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题来实现的,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时代来讲,这种发展模式更加具有颠覆性,更加深度和长久。

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及数字经济风潮渐起,就是产业互联网更具颠覆和持久的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些新技术都不断成熟,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逐渐清晰,我们将会找到一个比消费互联网时代更具颠覆性的全新时代的来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将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或许,这是产业互联网之所以被巨头们觊觎的根本原因所在。然而,投身到产业互联网的浪潮里并不仅仅只是依靠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只有真正找到适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逻辑,才能把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入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怪圈。

新节点上,产业互联网的数字经济之道

其实,以数字化浪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正在把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节点上。告别了早期以消费互联网为样板,产业互联网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逻辑,才能让它的发展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借鉴,通过它,我们可以找到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之道。

数字化是产业互联网的开始,把握数字化是关键。数字经济的风靡,让很多人开始遗忘产业互联网,甚至还有人说产业互联网像消费互联网一样转瞬即逝。其实,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的来临是产业互联网开启的重要标志。想要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把握数字化是第一步。

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和培育,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日渐深度,当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与互联网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联系。然而,一味地与互联网产生联系还不够,因为一旦流量红利不再,行业发展又将陷入困境。若想获得持续、长久的发展,我们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新技术的手段进行引爆。

以大数据、云计算、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的逐渐落地和应用,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它的外在表现就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于想要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掘金的玩家们来讲,必然需要的是把握好数字化的风潮,通过它来找到掘金产业互联网的可能性,进而开启产业互联网的新时代。

产业的重混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重构产业是必然。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如此具有颠覆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把产业进行重新建构。通过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行业运行逻辑,重新建构一个新的产业运行逻辑来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因此,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产业内部元素,甚至是外部元素的重混,最终完成的是对产业的重构。

只有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重混的本质,我们才能站在重构产业的角度来审视和看待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所谓的产业重混其实是就是把原本业已形成的一板一眼的产业运行逻辑打破,寻找重混后的产业发展新逻辑。当我们以产业互联网之名所做的产业互联网动作,无法给产业带来重混的时候,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和消费互联网并没有什么区别。

重构产业是必然。因为在完成了对产业的深度改造之后,原本业已形成的发展逻辑和模式必然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即使我们不会以重构产业为目标,但是,一旦我们完成对于产业的重混,重构产业将会是一种必然。而一旦重构产业发生,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标便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当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数字化的浪潮,其实就是产业重混的开始,当产业重混完成之后,这些被打散的元素将会被重新结合和建构,由此,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才能真正来临。

当消费互联网的红利不再,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当下正在进行的数字化浪潮,其实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先行军”。当数字经济逐渐成熟,产业重混开始出现,传统产业的元素开始被打散,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产业重构将会成为一种必然。这个时候,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能跳出消费互联网泥淖的牵绊,真正进入到一个以有着自己颜色、有着自己味道的全新时代。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长期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互联网 产业 时代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