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的“榜首”焦虑快讯
即便作为民营银行的“老大哥”,微众银行近年来也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随着流量效应逐渐减退,微众银行发展的脚步也逐渐放缓,揽存方面的压力随之凸显。
文章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即便作为民营银行的“老大哥”,微众银行近年来也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随着流量效应逐渐减退,微众银行发展的脚步也逐渐放缓,揽存方面的压力随之凸显。
“狂奔”后的微众银行,放缓了脚步。
4月30日,微众银行终于披露了其2023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
事实上,微众银行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资产规模都是民营银行的第一,远超排名第二的网商银行。
然而触及天花板的微众银行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所有其他民营银行一样,缺乏线下网点带来的揽存困境,正在制约着该行的发展。
规模增速放缓
在富国银行上取得超10倍收益的巴菲特曾表示,自己银行股的投资观是“我们只对合理价格买进一些经营良好的银行感兴趣。”
作为民营银行业当之无愧的“榜首”,在整个银行业面临净息差压力,“增利不增收”现象明显的大环境下,2023年,微众银行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从其公布的财报来看,银行利息净收入301.62亿元,同比增长20.79%,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01%,似乎相当符合巴菲特的投资观。
不可否认,当前微众银行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资产规模均为民营银行的第一。然而,对比往年数据可以发现,该行的发展明显慢了下来。
具体而言,2021年、2022年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6%、31%,2023年却大幅下滑至11%。
与此同时,该行净利润增速在2021年达到38%的历史高峰后已经连续两年放缓,增速下降了近18个百分点,直接导致该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8.24%下滑至26.18%。
与绝大多数银行相同,微众银行的业绩变动也主要受贷款主业的影响,这就绕不开其“拳头”产品——微粒贷。
据了解,微粒贷是微众银行推出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并在2015年分别上线手机QQ和微信。凭借这两大超级流量平台,以及无抵押、无担保以及快速放款的优势,微粒贷在下沉市场“一战成名”。
截至2023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已经达到了21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不过,随着微信、QQ带来的流量效应逐渐衰减加上消费观念的转变,微众银行的消费贷款也迎来了增长瓶颈。
数据显示,“微粒贷”笔均贷款额度持续下滑,2021年其年报披露笔均贷款金额约8000元,2022年、2023年分别下滑400元、200元。
与此同时,微众银行也开始进军“老对手”网商银行苦苦经营的个人经营贷领域。不过,从年报数据来看,微众银行这部分业务进展并不顺利,同比下滑了3.63%至128.7亿元。
而在个人消费贷出现“桎梏”后,该行的规模增速也在逐渐放缓,微众银行2022年资产规模为4738.6亿元,同比增长跌至8%,虽然2023年增速回升至13%,但相比于前几年增速明显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预期收益的确定性愈强,微众银行的估值也进入“兑现期”。
以胡润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为例,该行2023年的估值排名较去年比下降4名。此外,从新网银行的股权拍卖情况来看,资本对互联网银行的态度也逐渐“趋冷”。
揽存压力
在银行的经营中,如何提升长期稳定的“造血”能力是每家银行都要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由于缺乏线下网点的特性,尽管几家互联网银行背靠互联网流量巨头,但也难解揽存难题,即使是“老大哥”微众银行也不能免俗。
成立之初,在股东的资本金之外,微众银行选择了同业“供血”的方法。2015年华夏银行作为首个合作方,给予了微众银行20亿元的同业授信额度,并表示华夏银行网点也会和微众银行共享。
据微众银行的首份财报显示,在成立的首年,该行共吸收了同业负债65亿元,而吸收存款则仅有1.45亿元。2016年该行的同业负债更是达到了385亿元,约占当年负债总额的85%,加上2017年该行吸收的82亿元同业负债,微众银行成立3年后,同业负债飙升618%。
直到2018年,微众银行推出揽储神器“智能存款”,其负债端结构才出现明显变化。2018年末,微众银行存款暴增至1547.86亿元,同比增长近28倍,而同业负债降低至206.77亿元。
随着创新存款业务被叫停,为吸收更多“生力军”,微众银行开始发力大额存单。
据了解,微众银行旗下的“大额存单+”产品,以20万元起存,存期5年,期间收益率为4.0%-4.2%。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存单收益率相比,微众银行“大额存单+”给出的利率遥遥领先。
此外,2023年末,微众银行负债结构再次出现变化。该行同业负债占比再次上升,而吸收存款占比则下降了4.85个百分点。
只有“健康”的付息负债结构,才能推动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多变的负债结构不仅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也可能会抬升银行负债成本。从而“倒逼”微众银行另辟蹊径靠高利率资产覆盖高成本负债。
除了个人消费贷外,微众银行还相继推出了微业贷、微车贷、微众企业爱普App、小鹅花钱、We2000等一系列收益较高的金融产品。
不过,高收益天然伴随着高风险。比如,此前微车贷踩雷美利车金融,使得2019年微众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一度高达55.20亿元,此外,其租金贷业务也踩雷蛋壳公寓,涉及的金额高达15亿元。
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底,微众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7亿元,主要是可疑类增加了13.4亿元,损失类增加了超20亿元。
此外,最明显的便是不良贷款率的变动,2015年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12%,2018年这一数字增长至0.51%。然而,到了2019年,该指标发生了“质变”,大举进阶到1.24%,并进一步提升至2022年的1.47%。
虽然2023年这一数字稳定在1.46%,但超过1%的不良率仍表明微众银行还需要为防范风险准备更厚的“安全垫”。
不过,微众银行2018年后的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到2023年降至352.64%。这意味着微众银行为应对潜在贷款损失而储备的资金比例在逐渐减少。
竞争者来势汹汹
以腾讯、阿里为首的互联网银行一度给传统银行的金融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鲶鱼”的搅动下,如今传统银行也开始拥抱互联网,这毫无疑问给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带来了一定冲击。
当前,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已经成为银行的标配,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专攻的下沉市场,各大银行也纷纷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比如,招商银行的生意贷、闪电贷等。
此外,正所谓“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如今腾讯、阿里所代表的“老钱”不仅仅要在平台流量上面对“新贵”的竞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要面对新的挑战。
其中,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莫过于“字节系”据了解,字节跳动入局互金虽晚,但发展迅猛。据字节跳动公布的消费金融业务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其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
2023年末,字节旗下中融小贷注册资本从由90亿元大举增至190亿元,一跃成为“小贷之首”,加码小贷业务意图十分明显。据测算,在增资后,通过联合放贷,抖音可以将放贷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左右。
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微众银行也开始寻求突破“腾讯系”桎梏。去年11月底,微众银行推出了“微众银行财富+”品牌,该项目实际与腾讯理财通业务产生重叠。
此外,为了走出腾讯生态,微众银行还在积极与外部合作,2022年该行上线微众钱包,并在多款APP上架。甚至,在“对家”抖音平台上,微众银行还投放流量吸引新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腾讯也在努力拓展自身金融业务。2022年,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增资到105亿,此举或是为了“微信分付”等消费金融产品做准备。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