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百度、谷歌等中美科技企业都要为AI战略调整架构?智能

首席发言者 2017-03-29 19:37
分享到:
导读

大到公司都需要与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合作,去年NVIDIA直接宣布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百度的开放最为彻底——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户画像、机器学习、AR增强现实等等均对开发者开放。

 

近期,因特尔宣布将旗下所有人工智能产品整合到一起,成立其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AIPG。就在不久前,百度也调整了自身人工智能架构,整合为统一的AIG平台,而联想也在今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除此之外,去年微软也将技术研发部与AI研发部合并,新成立了人工智能事业部。

各公司一系列颇多动作不再一一例举,从去年至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暗战已经开始,各公司都在为人工智能这一战场,抽取各方资源全力以赴。

如此迅速调整组织架构的科技企业,都到底为了什么?这里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人机交互场景升级,抢占用户智能场景

从宏观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目前似乎并没有形成山呼海啸之势,倒像是炒作更多。

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其实无处不在,我们搜索资料需要人工智能,电商购物需要人工智能推荐,哪怕发一条消息背后充满了各种人工智能。

也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真正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后,反而无法感知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因此当企业在谈人工智能的时候,作为用户很难有切实的感受。

人类对技术的感知越来越弱,本质原因正是由于机器对于人的感知越来越强,越来越智能。

在未来,但凡联网的东西,都会对用户实现各种感知,目前可以想到最典型的就是语音助理场景,用户一旦开口就能够得到回应。例如苹果在iphone与mac中加入了SIRI语音助理,亚马逊在其智能音箱中加入了echo,微软在win10中推出了小娜,谷歌在其手机中加入了Assistant,而百度也推出Duer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并成立了度秘事业部。

语音技术只是一方面,要想全方位的感知用户,那就还需要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语音合成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等才能打出一套全方位的组合拳,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不是独立的,必须全面开花。

而国内目前也就百度的布局最为全面,其以百度大脑为核心,涉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四大能力。而百度也是唯一一家两次入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中国公司。

"wintel"联盟瓦解,抢占新联盟入场券

wintel即微软windows与intel的联盟,任何个人PC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这二者的相辅相成,这也是PC时代的王者组合,无人可破。

但人工智能时代,则在让wintel的联盟优势彻底瓦解,用户入网的方式不再依赖电脑,其还跨越到了手机、平板、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一系列诸多设备,而不同设备又可以对应不同智能交互场景,windows系统也已经无法完全担当这一重任。

硬件巨头与平台巨头都在从各自的优势切入到这局比赛。

1)硬件巨头抢占技术高地,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在PC时代NVIDIA做的是显卡,intel做的是CPU,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却在人工智能的战场上兵戎相见,去年NVIDIA直接宣布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并已经帮助了谷歌、百度、脸书、特斯拉等公司实现了深度学习的集群服务器建设,GPU才是人工智能未来,而intel今年匆忙成立人工智能部门则算是对NVIDIA的迅速回应。

对于像NVIDIA、intel硬件巨头来说,其需要适配的已经不再是单一简单的电脑,而是各种涉及人工智能的集群运算,以及深入到各个其他硬件产品中,成为其基础设施。

加大硬件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因特尔、英伟达为例,从底层硬件基础设施切入,以希望结成新的联盟。

2)平台巨头作出更大战略架构调整,对于平台巨头来说,他们的人工智能战场则是利用自身优势切入到更多的场景之中。

例如亚马逊推出的echo就较为成功可以抢占用户客厅,并且基于电商优势让用户可以更方便的购物,尽管苹果的Siri也能够与用户对话,却缺乏电商能力,但同时Siri也有echo所无法完成的独家功能,因此各家都有可能拿到一部分市场,也有可能被吞并,变数颇多,这也是平台巨头们所焦虑的未来。

所以相对于硬件公司,平台巨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需要在人工智能上的战略作出更大的调整,目前来看谷歌与百度的调整幅度最大,二者也极为相似。

谷歌将所有研发领域的项目与传统现金流业务进行剥离,成立Alphabet子公司来聚焦未来领域。而百度在架构上也与谷歌类似,其将传统搜索业务剥离由向海龙守城,而其余一切聚焦于未来前沿包括无人车、度秘事业部,智能家居事业部等等并由陆奇统帅,重兵挺进人工智能。

抢占成为最大AI开放平台,成为底层基础设施

早期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兴盛,原因在于有着php、mysql这样免费的开源软件可以供所有人使用,而这也直接促进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直到今天PHP也依然是很多公司的开发语言。

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人工智能时代,即使大公司给个人开发者开放了各种人工智能的框架源码,其也无法有效使用,运行这些代码需要集群运算处理的能力,因此未来,小到个人开发者,大到公司都需要与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合作,调用他们的人工智能能力,让他们的技术为自身所用。

谁的技术被最多的人使用,谁的开放平台最大,谁就能够接入更多的开发者,进而掌握人工智能的话语权。

所以我们看到巨头们都在两手抓,一手做AI代码开源,一手做AI开放平台。

代码开源方面,Facebook最知名的开源项目为一个人工智能硬件项目"Big Sur"、谷歌最大开源的项目是"Android"这里不一一例举。目前国内在人工智能开源上做的并不多,百度于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开源的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为学生、创业者和各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低门槛开发平台。

开放平台方面,国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迟缓,目前只有微软和谷歌做了语音开放平台,而谷歌在2015年做了图像识别开放平台。也直到去年12月,拥有海量AWS用户的亚马逊才姗姗来迟,开放了语音识别以及人脸识别的能力。

相较而言,百度的开放最为彻底——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户画像、机器学习、AR增强现实等等均对开发者开放。

结语: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AI视为发展重点,并抽取大量公司资源来应对下一场人工智能之战,一切并非空穴来风。用户的人机交互场景在升级,旧的联盟在解体,新的联盟在形成,既是危机也是机会,不得不殊死一搏。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发言者"

人工智能 平台 技术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观点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