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札记 | “小而美”的不可能三角互联网+
金融圈女神经
2019-11-11 11:15
导读
有些人喜欢安稳的人生,而有些人就是富贵险中求的。
有些人喜欢安稳的人生,而有些人就是富贵险中求的。
曲艳丽 | 文
周末,和朋友夫妇吃饭。
朋友是广深一带的企业主,拥有一个在中产阶级中颇为风靡的中高端消费品牌。他说起,刚和其他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如何维持一个“小而美”的生意?
“我只是想做一个美的东西,恰好它的生意比较小而已。”朋友自谦。
你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品质、有规模、有钱挣,似乎构成了一个做生意的不可能三角。
这让我想起曾经聊过的另外一位南方企业家,他的生意已经很大很大了,旗下有无数个sku,但是他的要求是:每一个都不能亏钱。结果是什么?所有的子品牌都是赚钱的,但是规模发展很慢很慢。
“啊哈,这就是典型的广东人啊!”朋友听完笑言。
肯烧钱,当然会走得快很多很多。做营销、做获客,迅速变网红品牌,那么代价是很有可能就要承受漫长而煎熬的亏损。
我说起另外一个品牌X,某种程度上是朋友的竞争对手,也推陈出新了很多时髦的产品。“我买过,很实用,价格也实惠,但是质量距离你们的产品,还是有差距,不够耐用。”我对朋友说。
朋友讲起了背后的原因,资源禀赋不一样。朋友的工厂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黄金地带,所以从上一代起就只做高端制造,而X品牌的代工厂在广袤无垠的乡间,朋友忍不住挥手比划了一下X工厂的一望无际。
在中国,想要规模,就要下沉,平价才是硬道理。消费品相对是比较容易算的领域,因为财务报表上,收入、成本、利润、费用,该定多少价格,该花多少营销,清清楚楚,过度了就是过度了。而另外一些领域,你根本无法定义,到底花多少钱算多花了。
上周,看到那篇刷屏文《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觉得有点好笑。从创业者的视角和资本视角看待同一个人,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李斌是典型的想要追求“大而美”的人,要有品质、还要声势浩大,一切的一切都要极致的华丽,那么就没有钱赚。汽车是一门需要足够量产的生意。
同是北大校友的戴威,似乎犯了同一个错误,粗糙的、不着边际的、没有任何生意头脑的烧了太多太多钱。
这和宁肯舍弃规模、一定要样样赚钱的广东人,恰好是在中国做生意的两种不同选择。
那个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逻辑:烧钱,抢占市场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只要停止扩张规模,马上就可以盈利。这个逻辑的边界是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平台烧出了护城河,而相当一部分创业者一旦停止烧钱,就挣不了钱了,勉力维持已经算好。
我所遇见过的一些创业者,所思所想都是如何把生意做大、做得足够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本是一种杠杆。
以资本为杠杆,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规模膨胀,就一定是错的吗?未必,Sam Altman,airbnb的投资人,他就认为,做企业也好,做人也罢,都要追求指数曲线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的。
互联网唯快不破、讲求规模,或许你根本无法维持“小而美”,早就被灭了。它们面前只有两种前途:要么大,要么死。
靠杠杆,你必须做出护城河,足够大,大到别人都死了,就是一种护城河。而“小而美”的思路,你必须独特、高端、细致,牛逼的产品也是一种护城河。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成功了,失败者也不少。
归根结底,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搞个大新闻,有些人是小步慢走的长期主义,有些人喜欢安稳的人生,而有些人就是富贵险中求的。
![](http://www.looktmt.com/upload/file/bizupload/201911/11/jfbmbvmi_111554118.jpg)
周末,和朋友夫妇吃饭。
朋友是广深一带的企业主,拥有一个在中产阶级中颇为风靡的中高端消费品牌。他说起,刚和其他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如何维持一个“小而美”的生意?
“我只是想做一个美的东西,恰好它的生意比较小而已。”朋友自谦。
你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品质、有规模、有钱挣,似乎构成了一个做生意的不可能三角。
这让我想起曾经聊过的另外一位南方企业家,他的生意已经很大很大了,旗下有无数个sku,但是他的要求是:每一个都不能亏钱。结果是什么?所有的子品牌都是赚钱的,但是规模发展很慢很慢。
“啊哈,这就是典型的广东人啊!”朋友听完笑言。
肯烧钱,当然会走得快很多很多。做营销、做获客,迅速变网红品牌,那么代价是很有可能就要承受漫长而煎熬的亏损。
我说起另外一个品牌X,某种程度上是朋友的竞争对手,也推陈出新了很多时髦的产品。“我买过,很实用,价格也实惠,但是质量距离你们的产品,还是有差距,不够耐用。”我对朋友说。
朋友讲起了背后的原因,资源禀赋不一样。朋友的工厂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黄金地带,所以从上一代起就只做高端制造,而X品牌的代工厂在广袤无垠的乡间,朋友忍不住挥手比划了一下X工厂的一望无际。
在中国,想要规模,就要下沉,平价才是硬道理。消费品相对是比较容易算的领域,因为财务报表上,收入、成本、利润、费用,该定多少价格,该花多少营销,清清楚楚,过度了就是过度了。而另外一些领域,你根本无法定义,到底花多少钱算多花了。
上周,看到那篇刷屏文《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觉得有点好笑。从创业者的视角和资本视角看待同一个人,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李斌是典型的想要追求“大而美”的人,要有品质、还要声势浩大,一切的一切都要极致的华丽,那么就没有钱赚。汽车是一门需要足够量产的生意。
同是北大校友的戴威,似乎犯了同一个错误,粗糙的、不着边际的、没有任何生意头脑的烧了太多太多钱。
这和宁肯舍弃规模、一定要样样赚钱的广东人,恰好是在中国做生意的两种不同选择。
那个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逻辑:烧钱,抢占市场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只要停止扩张规模,马上就可以盈利。这个逻辑的边界是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平台烧出了护城河,而相当一部分创业者一旦停止烧钱,就挣不了钱了,勉力维持已经算好。
我所遇见过的一些创业者,所思所想都是如何把生意做大、做得足够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本是一种杠杆。
以资本为杠杆,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规模膨胀,就一定是错的吗?未必,Sam Altman,airbnb的投资人,他就认为,做企业也好,做人也罢,都要追求指数曲线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的。
互联网唯快不破、讲求规模,或许你根本无法维持“小而美”,早就被灭了。它们面前只有两种前途:要么大,要么死。
靠杠杆,你必须做出护城河,足够大,大到别人都死了,就是一种护城河。而“小而美”的思路,你必须独特、高端、细致,牛逼的产品也是一种护城河。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成功了,失败者也不少。
归根结底,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搞个大新闻,有些人是小步慢走的长期主义,有些人喜欢安稳的人生,而有些人就是富贵险中求的。
![](http://www.looktmt.com/upload/file/bizupload/201911/11/daifgbff_111554556.png)
规模
朋友
生意
品牌
烧钱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