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反抗的不是加班,意在维护博弈均衡互联网+
中国“加班”泛滥已是一个既定现实,既不独立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也非近两年才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加班”泛滥已是一个既定现实,既不独立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也非近两年才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个大背景下,由程序员在GitHub上发起抵制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度的996ICU项目,才得以引起全社会范围的广泛讨论。透过现象来看本质,表面上是程序员对“加班”的反抗,本质其实是博弈权力的争夺。
想要明白996ICU事件背后程序员或者说互联网从业者的诉求实质及群体目的,要从事件的起因、现实背景等因素来去综合考虑。
简单的说,反对996的支持者不是为了“拒绝”加班,而是对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将996制度化的反抗,内在实质是部分程序员或互联网从业者在意识到“加班”博弈均衡被打破后,选择利用舆论进行主动应对。
起因:企业试图打破博弈均衡
996ICU事件并非事出无因,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在这个项目指向的域名页面上,发起人这样写到:“什么是996.ICU?工作996,生病ICU”。将加班和健康绑定在一起,该项目发起人显然深谙舆论传播的特点,选择健康话题切入即合情合理,并抢占道德论点高地,有利于掌握舆论上的主动权。
“996ICU”项目下,被程序员们揭露的部分公司名单
作为互联网习以为常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因加班造成的猝死新闻,在引起社会反思时,并没有人“借题发挥”。
相反的是,996ICU出现的时间前后并没有猝死相关新闻,每个反常的现象背后都有其发生的诱因,从“996ICU”项目下程序员揭露的部分公司名单中能够看到一些端倪,在这个被列入的12个名单里,有四家公司因为996/995工作制被列入,和猝死相关的公司只有一家。真正引起程序员群体对996反抗的原因,是在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加班进行制度化。
2019年1月下旬,一家名为“杭州有赞科技”的公司,在年会上宣布,今后将实行“996”工作制。2019年3月,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自称京东员工的网友表示,京东未来将实行“995”工作制,且是“强行规定”。4月4日同样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认证为搜狗员工的用户发帖称,搜狗开始统计加班时长裁员,因搜狗CEO王小川实名回复“有种赶快滚”的言论引起很大反响。
企业不约而同的将加班制度化、定量化的举动,无疑打破了旧有加班模式中企业与员工存在的博弈均衡。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博弈均衡是指使博弈各方实现各自认为的最大效用,即实现各方对博弈结果的满意,使各方实际得到的效用和满意程度是不同的。在博弈均衡中,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旧有加班的“默契”中,每家企业都未在制度层面给加班“合法”化。这使得职员与公司之间形成一种博弈,员工“自愿”付出“额外”的劳动,企业为之明码标价进行相关“补偿”。在天浩的职业经历中,在不同的企业及不同的时间段所获得的“补偿”都有不同的定义,最常见的就是“画饼许诺”,另外将加班折合成加班费、调休、发放奖金也是惯常做法。在这个博弈中,承认“加班”是占用员工时间是基础共识,基于这个共识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人双方进行动态的相互妥协。
而将加班制度化、定量化,首先会打破加班关系中企业和员工间的均衡博弈。
当加班在制度层面成为一种“合理”现象,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相关“补偿”的消失。同样,加班时间定量化,会压缩员工对自由时间的所属权。在传统加班模式,非正常工作时间里,员工按时下班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心理负担。当加班定量化,被“合理”占用的自由时间的所属权消失,以前正常下班的情况成为“早退”。
以往均衡博弈状态被打破,员工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却并未因此获得更多收益。
尤其在越来越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选择将加班制度化,互联网从业者也面临着跳槽选择范围的缩窄。
企业单方面打破博弈均衡造成互联网从业者群体的危机感,程序员作为其中加班频次与时长最多的人群,博弈均衡的打破,他们将是损失最大的群体,由程序员率先发起对996工作制说“不”并非一个偶然。
现状:加班长期收益是个“伪概念”
在支持996工作制的众多观点中,其论点的核心无外乎——多劳多得。多劳多得的概念里又分为两种情况,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
在制度化的加班工作制中,所牺牲的正是短期收益,博弈均衡被打破,企业用于鼓励“加班”的激励成本就可以不断地进行缩减。因此,支持996工作制的人群更多聚焦与加班所带来的长期收益之上。例如说,加班者成长更快,努力工作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企业快速发展,加班者未来将会获得更高的收入、职位,以及从业经验与漂亮的履历。
但要承认,对于企业大基数的普通员工而言,加班长期收益是个“伪概念”。
长期收益里最为直接的就是股票期权,除了数量稀少外,创业公司的股票期权奖励也存在一定的“折现”风险。大多数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受众群体常限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即使惠及到普通员工,层级越低所能获得的利益越少。
2014年的9月份,A股的第一份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实施,截至2018年9月共计发起过958份员工持股计划,据统计其中的647份已减持完成或已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80.6%都是亏损。长期收益未获得还被动成了韭菜,股票期权只是看起来很美。
另外,并没有任何公司在KPI上将加班时长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依靠长期忍受加班获得收入、职位的增长并不是容易的事。在加班没有成为“明规则”的时期,能够“吃苦耐劳”的员工尚能通过展现自己“努力”的一面获取职场上的一些“好处”。但是,当加班成为一种制度,员工营造“努力”的捷径也随之丧失。
更为现实的是,互联网行业跳槽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动辄需要长达数年的职业“投资”中,大部分从业者根本等不到长期收益的“兑现”。
去年9月,据58同城发布的《2018年年轻白领跳槽调研报告》显示,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属于高频跳槽的行业,工作不到一年就跳槽的频率高达33.3%。数据还显示,工作1-2年的年轻白领跳槽比例最高,占比达43.4%,这也意味着职场“小鲜肉”是跳槽的主要人群。
小米发展了8年才最终上市,美团同样用了8年。在众多上市公司中,除了拼多多、趣头条等公司,大多数公司从成立到敲钟都用了数年时间。更现实的是,根据数据统计,有百分之九十的初创公司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死掉。抛开我们的上帝视角,当加班制度化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新潮流,如果短期收益缩水,大部分从业者又很难拿到长期收益,这是群体利益的倒退。
在脉脉平台出现搜狗匿名员工吐槽后,王小川连发三条微博进行回应,强调不姑息不认同搜狗价值观的人,将不愿意加班列为不认同公司价值观显然是偷换概念。随着加班成为一种既定事实,类似王小川这样将加班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上升到价值观的道德高度的管理者并不在少数,这种倾向是破坏博弈均衡的重要原因。
2016年9月,有网友爆料称,58同城实行全员“996工作制”,随后58同城CEO姚劲波的微博就此“沦陷”,除了众多质疑其"996工作制”的网友外,另有不少疑似58同城员工的网友留言。有人在评论中称,在58同城经常加班到半夜十点多,甚至更晚,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加班费。“周末能休一天已经很好了”。
1月17日,有赞在公司在年会上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度时,有赞方面还在年会上表示,此次工作制度调整是在“平行薪资”的条件下实现的。
在互联网公司里996并不夸张,711(早11点到晚11点,一周7天)、007(早12点到晚12点,一周7天)甚至更严重的加班也不在少数。就像天浩一位90后朋友小Z所言,她的上一家公司是937(早上9点到凌晨3点,一周7天),不过年终奖是8个月,因为收益不错仍在其本人接受范围,假如互联网行业普遍的将996作为常态,937能否换来8个月年终奖就要打很大折扣了。
996ICU所反抗的并不是加班现象,作为既定现实,短期内实现不加班几无可能,强制不加班甚至将造成互联网行业的震荡。只是在“加班”作为侵占员工正常时间的认知下,员工与企业会形成微妙的博弈均衡,员工作为弱势的一方,能够根据自身的付出获得企业给予的相应“补贴”。只是,当企业将其制度化后,加班就成了正常上班,员工丧失了博弈权力,长久之后,加班所能带来的可观收益也会大幅度缩水,这才是996ICU事件的本质。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