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销量暴跌,新能源车赛道的“坠落流星”?汽车
赛力斯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与同类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原因多方面:产品竞争力不足、智能驾驶领域落后等。面临严峻挑战,赛力斯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5年2月,赛力斯汽车销量仅为2.13万辆,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9.43% ,这一数据简直是一记重锤,敲醒了所有对它抱有期待的人。
回顾往昔,赛力斯也曾在销量上风光无限,2024年靠着问界系列一路高歌猛进,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那时候的它,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被无数人看好。
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几个月,形势就急转直下,2月的销量暴跌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让人猝不及防。如此巨大的落差,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思考,赛力斯这是怎么了?
与同类车企销量对比:反差巨大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赛力斯的销量下滑就显得更加刺眼。
2025年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繁荣,众多车企都迎来了销量的大幅增长。比亚迪2月零售销量达到了惊人的20.6万辆,同比增长73.2% ,稳居行业首位,其在市场中的统治力愈发强大;小鹏汽车更是表现惊艳,销量达2.8万辆,同比激增超600% ,凭借着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投入,小鹏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新势力中的佼佼者;零跑汽车2月交付量为2.53万辆,同比增长285%,在10万- 15万元细分市场逐渐站稳脚跟,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赛力斯的销量却不增反降,与同行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和赛力斯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稍显落后的车企,如今都已经将赛力斯远远甩在了身后。这种反差,无疑让赛力斯在市场中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也让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原因剖析:内外交困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竞争力是决定销量的关键因素。然而,赛力斯在这方面却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
(一)产品竞争力不足
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一直是行业的领军者,其Autopilot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不断升级,已经能够实现较为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如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并且通过海量的数据收集和深度学习算法,持续优化系统性能。比亚迪也在智能驾驶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其 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不断完善,功能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驾驶中的多种需求。
相比之下,赛力斯虽然与华为合作,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但在技术成熟度和功能丰富度上,与特斯拉和比亚迪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某些复杂路况下,赛力斯的智能驾驶系统表现不够稳定,无法像特斯拉和比亚迪那样准确地识别和应对各种场景,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对其智能驾驶的信心不足。
在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以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了众多消费者选择比亚迪车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赛力斯在电池技术上缺乏突出的亮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其车型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指标,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平平,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在车型布局上,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涵盖了轿车、SUV、MPV 等多个细分市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亚迪的秦、唐、宋、元系列,以及特斯拉的 Model 3、Model Y、Model S、Model X等车型,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相比之下,赛力斯的车型布局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SUV领域,缺乏对其他细分市场的覆盖,这使得其市场受众范围相对较窄,无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过度依赖单一车型
赛力斯目前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是过度依赖单一车型——问界 M9。问界M9在2025年 1-2月的累计销量达1.81万辆,同比暴涨243.89% ,占赛力斯总销量的41% ,成为了赛力斯销量的主要支撑。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单一车型的情况,给赛力斯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旦问界M9的销量出现波动,赛力斯的整体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
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变化,任何一款车型都难以长期保持高销量。如果未来问界M9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市场需求出现变化,其销量可能会下滑。而且赛力斯其他车型表现低迷,未能形成有效的支撑。主打25万- 33万元价格区间的问界M7,本应成为销量担当,可1-2月累计交付仅1.36万辆,2月仅交付5204辆 ,远低于预期。
问界M5的销量更是不尽人意,2025年1月交付量仅有1765辆 ,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这种“偏科”的产品结构,使得赛力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一旦问界M9出现问题,赛力斯将陷入困境。
(三)华为战略调整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曾经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随着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调整,赛力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华为不再允许用其商标卖车,这一举措使得赛力斯失去了华为商标带来的强大品牌背书。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其商标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失去华为商标后,赛力斯在品牌影响力上大打折扣,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下降,这直接影响了赛力斯车型的市场吸引力。
华为技术不再为问界独家配备,这也削弱了赛力斯产品的独特性。华为的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技术,是问界系列车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现在,华为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与其他车企合作的车型上,如智界、享界等。这使得问界系列车型在技术上的优势不再明显,与其他华为合作车型相比,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消费者在选择时,不再仅仅因为华为技术而选择问界,这导致赛力斯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瓜分。
(四)推新速度缓慢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推新速度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亚迪、小鹏等友商频繁发布新车、新版型,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比亚迪每年都会推出多款新车型,如2024年推出的海鸥、驱逐舰07等车型,都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鹏汽车也不断更新其车型,推出了小鹏G9、小鹏P7i等新版型,通过技术升级和配置优化,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反观赛力斯,推陈出新的速度却十分迟缓。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赛力斯未能及时推出新车型和新版型,导致消费者在等待新车的过程中持币观望。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赛力斯当前的销量,还使得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关注度和忠诚度下降。当消费者长时间看不到赛力斯有新的产品推出时,他们很可能会转向其他品牌,寻找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车型。
赛力斯在推新速度上的滞后,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错失了许多市场机会。
销量下滑影响:危机四伏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无疑是衡量车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一)市场地位动摇
赛力斯如今销量的大幅下滑,无疑是在向市场宣告其地位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赛力斯凭借与华为的合作,推出问界系列产品,一时间风光无限,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然而,如今销量的暴跌,使得赛力斯在市场中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品牌影响力也随之下降,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不再将赛力斯列为首选,甚至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都不会考虑赛力斯的车型。这种市场地位的动摇,对于赛力斯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局面,未来很可能会被市场边缘化。
销量下滑给赛力斯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地位的动摇,更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财务风险。产量下降意味着固定成本分摊到每辆车的费用大幅增加,导致单位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就好比一家工厂,原本生产100辆车时,固定成本分摊到每辆车上是 1 万元,当产量下降到50辆车时,固定成本分摊到每辆车上就变成了2万元,成本大幅提高。
而销量下滑又直接减少了营业收入,在成本上升而收入减少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无情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赛力斯很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偿还压力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一旦资金链断裂,赛力斯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甚至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
结尾:前景堪忧,未来成谜
曾经,赛力斯凭借与华为的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崭露头角,一度被视为行业的希望之星。然而,如今的局面却让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担忧。
如今赛力斯面临着产品竞争力不足、过度依赖单一车型、华为战略调整以及推新速度缓慢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销量大幅下滑,市场地位动摇,财务风险加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未来,赛力斯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扭转局势,提升销量,实现逆袭?这是每一个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还是调整战略,摆脱对华为的过度依赖?亦或是加快推新速度,满足市场需求?赛力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