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押金无望的ofo,注定小众的共享单车观点

孟永辉 2019-11-29 13:00
分享到:
导读

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将会真正回归属于它的发展轨道里,而那个被资本鼓动的略显狂热的发展时代或许将会落幕。

timg (49).jpg

文/孟永辉

对于曾经风生水起的ofo来讲,或许永远都不会想到会有如此尴尬的一天。在经历了变卖公司固定资产、办公地址成迷等一些的负面消息之后,一则退押金难的消息再度把ofo带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报道显示,ofo推出退押金的新方法:购物返押金。言下之意就是想要退押金,必须先消费。

根据网友测算,想要退回199元押金,必须要消费1500元购物才行。面对ofo推出的这一退押金的新方式,很多用户表示对此并不理解,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之所以会缴纳押金并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为了骑行的便利。在ofo无法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的时候,一味地设置退押金的门槛,只会让ofo用户进一步流失。

让我们回到那个千车大战的年头,或许谁都不会想到自己的押金成为有去无回的买卖。伴随着资本的退潮,这个曾经被资本鼓吹起来的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正在变得劣迹斑斑。尽管共享单车并不及P2P的影响那么大,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把共享单车看成是一个圈钱的工具,缺少了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和满足,所谓的共享单车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错误。

很显然,ofo推出的这种退押金的新方式遭到了用户反感。如果ofo继续在退押金的问题上玩套路、耍花样,或许它将会失去最后一批的忠实粉丝。所谓的共享单车,或许真的将会成为一种“慈善”。面对共享单车的窘境,一味地去深究谁对谁错已无意义,因为谁对谁错不言自明,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或许是反思。

错误,从共享单车诞生那天开始

对于共享单车的争议从它诞生的那一天便已经开始出现,只是那个时期的资本狂热、对互联网模式的盲目自信让这种争议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今天共享单车遭遇到的困境似乎正在向人们证明,对于共享单车的争议并不是没有理由,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缺少了合理的商业模式,以资本供血的共享单车并不会走得太远。

生也资本,败也资本,共享单车是一场资本自导自演的曲目。早前,已经有很多报道显示共享单车其实就是资本助推下的产物。既然如此,当资本不断关注它,不再给它供血之后,共享单车势必会陷入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共享单车其实更像是一场由资本自导自演的曲目。

同所有资本驱动型的发展模式一样,共享单车之所以会被资本关注是因为它能够成为一个流量入口。早期共享单车之所以会如此快速地发展,并且出现了“千车大战”的场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资本的助力使然。对于流量的获取方式,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以补贴、烧钱为代表的资本运作套路在里面。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出共享单车对于资本相当依赖,一旦无法对共享单车进行可持续的资本供给,共享单车的盈利与支出之间将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而我们现在看到的ofo退押金难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因此,共享单车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造就了它曾经的辉煌,同样让它从天堂跌落凡尘。

一味地烧钱获取流量,共享单车是一个缺少合理商业模式的买卖。无论是通过烧钱来增加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还是通过烧钱补贴来增加用户量,共享单车的运营套路和商业模式与烧钱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烧钱的模式为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丰沛的流量,但是,一味地靠烧钱,缺少了真正合理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的生命只会越烧越短。

对于任何一种商业来讲,如果缺少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那么,它从一开始或许就是一个错误。共享单车正是如此。押金是我们看到的当下共享单车最大笔的盈利模式,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用户的押金看成是一种盈利模式,但是这种盈利又不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回馈的话,这样的商业模式依然经不起推敲,同样会遭到用户的反感。

正是因为如此,当流量红利见顶,特别是共享单车以投放为主的流量获取方式进入到瓶颈期,我们看到共享单车平台开始跑路、关门,缺少了流量,资本市场不再关注,而一旦没有资本输血,又缺少真正合理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注定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因此,它只是在市场声势上延缓了互联网时代的落幕,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互联网模式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大败局。

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共享单车早已脱离了共享单车的概念。从共享单车的概念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对这个概念提出了很多的质疑。因为按照真正的共享经济的概念,所谓的共享单车平台并不是共享单车的提供者,而仅仅只是一个平台方而已。但是,共享单车从单车的那一天开始似乎就开始距离共享经济的概念越来越远。

说白了,共享单车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扫二维码)来改变了人们租车方式而已,并且将原本仅仅只有市政机关提供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扩展到了更多的社会团体当中,通过共享单车供给量的增加来改变公共自行车覆盖面不够广泛的问题。如果仅仅只是如此的话,共享单车其实配不上受到如此多的资本的关注,所以,它必须要有更多的创新才能真正配得上共享单车的概念。

当共享单车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之后,其实,它已经不再是共享单车,而是变成了一个租车平台。但是,这个租车平台的盈利模式又不如滴滴这样的打车平台那样健全,因此,当共享单车的创新无法担当起盈利的责任,而在资本输血的方向上又缺少流量的反哺,所谓的共享单车势必会被抛弃。

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再去看待和反思共享单车,错误或许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便已经出现。至于错误到底可以向前走多远,关键在于资本对于共享单车输血的能力。一旦资本无法再给共享单车输血,而共享单车又找不到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变现方式,所谓的共享单车或许早已是一种必然。而我们当前看到的用户退押金困难的现象只不过是共享单车必然失败下的另外一种必然而已。

未来,共享单车注定只会小众

近来出现的ofo退押金难的消息不仅让我们对ofo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同样对共享单车的未来不再看好。经历了资本助推下的野蛮生长,共享单车的创业浪潮的退却成为一种必然。未来,共享单车如果依然缺少创新,或许注定只会沦为大平台、大生态的附庸,注定只会小众。

成为附庸,成为巨头大生态下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缺少可持续的有效的商业模式的行业来讲,共享单车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为自己供血的“母体”才能延续其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投身到大平台的怀抱,借助这些大平台业已建构起来的生态系统来给自己供血是一个必然选择。我们现在看到的摩拜、哈啰都是投身到了美团、阿里的生态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共享单车投身到这些大的平台下可以在短暂地度过资本供血不足的难关,但是,如果仅仅持续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并且无法给这些大平台创造效益,他们的未来依然不容乐观。另外,在大平台的生态体系下,依然是靠盈利为目标的,如果共享单车依然无法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即使是在这样的大平台上,共享单车的话语权依然很少,注定会走向小众。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以摩拜、哈啰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成为了大平台的附庸,如果继续延续之前的发展套路,一味地烧钱和补贴来获取流量,那么,当大平台无法维持他们的发展,共享单车在大生态下依然会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流量萎缩,流量只能是共享单车平台本身抑或是大平台本身的私域流量。流量的见顶最终让共享单车无法在回到那个“千车大战”的流量争夺的火热期,另外,共享单车的流量仅仅只是在那个流量顶峰之后对现有流量的维持抑或是对大平台本身私域流量里的消化。

相对于共享单车野蛮生长期的那个打破行业、打破平台的流量争夺,未来,共享单车的流量将会进一步萎缩。未来共享单车的流量只能是对现有流量的维持以及对大平台流量的供给与获取,难以再度跳出行业和平台的壁垒进行全域流量的争夺。

从这个角度来看,依靠流量生存的共享单车将会在流量萎缩或见顶的大背景下不断变得小众,最终将会成为一个类似当下各大城市的公共自行车一样的配套设施。这时,共享单车同样无法重新拾起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运营与管理成本高企,共享单车注定只会小而美。共享单车在大规模推广之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运营成本与城市管理成本不断增高。这种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共享单车只能在一种小规模、有效管理并且合理盈利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重流量的模式并不适合共享单车的发展。

在这个条件下,未来的共享单车必然会走向一种运营和管理成本与盈利达成平衡的状态。在流量依然见顶的大背景下,共享单车需要的是一种集约型的发展,而不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共享单车注定是小而美的。

抛弃流量,真正找到流量之外的另外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许才是共享单车真正可以继续前行的关键所在。所谓的抛弃流量,其实就是要让共享单车告别大而全,真正回归到小而美,真正让共享单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由此,未来共享单车的发展依然是小而美的。

ofo的退押金新套路再度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了共享单车身上,让我们去思考真正造就共享单车败退的深层次原因。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将会真正回归属于它的发展轨道里,而那个被资本鼓动的略显狂热的发展时代或许将会落幕。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畅销书作家,行业观察者,特约评论员。长期关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300万字。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共享 单车 流量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