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的钱是越来越难挣了快讯

蔚然时尚 2024-07-11 08:50
分享到:
导读

6月25日下午,有网友爆料得物廊坊仓库已关闭,员工因拖欠工资全员罢工。

作者 | 星 星

编辑 | 刘 渔

6月25日下午,有网友爆料得物廊坊仓库已关闭,员工因拖欠工资全员罢工。

传言称“得物河北仓爆雷,员工开启零元购”,一些网友分享称寄售商品因“特殊原因”被迫下架,一位自称得物员工的网友澄清,“抢货是犯法的,只是员工罢工而已”。

据悉,罢工员工均为得物云仓(得物外包公司)和其他外包公司人员,与得物正式员工无关。部分得物员工昨夜被告知提前下班,但工作被其他员工顶替。

得物云仓的第三方合作公司员工已三个月(4-6月)未领工资,导致风波。

几位得物云仓员工表示,云仓和劳务公司已垫付一些工资,但得物不愿支付,劳务公司也不再垫付,这直接激怒了外包员工,导致罢工。尽管得物不愿支付工资,却花大价钱聘请保安,两天安保费约8万元,但这些保安没有保安证。

得物表示将在7月3日前结清工资。内部消息称,得物可能将廊坊仓库的货转移到上海或武汉仓,并暂时关闭廊坊仓库,辞退小时工、第三方员工和短期工。也有消息称,云仓一些正式员工会被平移到得物。

01

得物App的前身是毒App,创立于2015年,最初是虎扑内部投资孵化项目,后来独立运营。或许是鉴于“公序良俗”,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为得物App。

由于市场上对球鞋鉴定需求庞大且缺乏专业平台,得物App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通过招募经验丰富的鉴定师团队,得物App开始规模化发展鉴定业务,逐步成为融合电商和社交功能的潮流应用。

相较于国外的StockX、Stadium Goods和GOAT等较早起步的专业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得物App”备受质疑,包括出售假货、鉴定不准确和高佣金等问题常见于球鞋和潮流论坛,但这并未影响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

2018到2019年,毒(得物前身)共获得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普思资本、DST(Digital Sky Technologies)等,最新B轮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已进入独角兽行列。

现如今得物App通过三大业务板块:生活社区、电商平台和鉴定服务,主要通过抽取二手交易佣金来盈利。自2015年推出球鞋鉴定功能,到2016年增加社交功能如发现、小视频等,再到2017年正式进入电商领域,实行C2B2C模式。平台承诺每件商品都是正品,并从卖方成交价中抽取7.5%-9.5%的佣金,同时收取鉴定费。

在二级市场,球鞋爱好者通常关注其升值潜力而非实际穿着功能。他们通过提前预测升值潜力,在低价购入后高价出售,赚取差价。

然而,这种囤货策略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使得物等平台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理财软件。

万物皆可炒,得物的鉴定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得物作为商品鉴定平台,其服务质量和公信力面临负面舆论。消费者投诉集中在售价和鉴定准确性上,例如2020年被中消协点名涉及鉴定水平、假货等问题;2023年报道显示多起商品被鉴定为假货。尽管与中检集团合作,但其鉴定证书仅作参考,缺乏法律效力。

由于频发的造假、贩假案件,“得物App”意识到单一专注潮流圈存在风险。如今,得物App上还出售美妆、手表、衣服、箱包等商品,以扩展业务领域,分摊因造假舆论带来的风险。

但转型并非易事。一方面,由于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者对于非必需品,尤其是潮玩这类“悦己行为”的支出愈发谨慎,导致潮玩市场的需求下滑;

另一方面,由于得物采取的“个人闲置转让”模式,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正品与山寨混杂、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并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机制。

目前,潮流电商行业发展已放缓,流量红利消退后,得物也面临增长瓶颈等一系列问题。

02

主营业务发展前景不明,得物正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商业化驱动下,得物牺牲平台生态以追求利润,进军金融领域,以应对舆论挑战。

去年6月,得物关联公司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8亿元收购瀚华金控旗下四川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佳物小贷,作为得物消费金融的运营主体。此外,得物还设置了线上借款服务和订单分期服务,瞄准用户的消费需求。完成转让后,得物将拥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

在此之前,得物已开始探索金融业务。得物APP的母公司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佳物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金融信息服务方及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个人的信用消费分期服务,最初名为“佳物分期”,现在称为“分期购”。

分期购最高可授信50000元,专为用户在得物APP平台消费而设。还款方式灵活,包括3/6/12期选项,用户需提交相关资料并通过审核方可申请分期。合作机构包括360数科、浦发银行、无锡锡商银行、顺丰速运和重庆富民银行等。    

金融机构愿意与“得物”合作,除了看中其在“鞋”单品类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强大的营销能力,还因为得物拥有超过1亿注册用户,其中90后和00后占比达88%。由于他们年轻、易于冲动消费,再加上平台销售的高价潮流商品,接受分期消费,金融业务长期利润潜力可观。

但得物进入金融业务面临诸多隐患,特别是金融行业强监管和年轻人高风险属性。随着互联网借款和平台监管力度的加强,流量增大,生态场景多样化,合规要求更为严格。虽然得物加码金融业务带来一定裨益,但监管问题无法回避。

首先,得物存在的“二清”问题。得物的寄卖模式需要先接收买家付款再打款给卖家,但由于得物没有支付牌照,交易资金由支付机构、银行提供资金清结算服务,存在“二清”风险——即资金在平台二次清算分发,形成资金池。

目前消费者、商家在得物进行交易时,资金会直接进入到得物账户当中,然后商家再从得物上提取款项。虽然得物拥有一张贷款牌照,但没有支付牌照,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客户资金就有被挪用的风险,这也是监管政策的红线。

其次,得物的用户群体是监管重点关注对象。为防止平台向学生提供贷款,避免校园贷事件,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如果得物将金融业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可能会陷入舆论漩涡,包括利率、知情权、用户信息等问题。

金融业务成为得物的第二增长曲线仍有难度。

得物 罢工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