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的归来与雅迪们的未来观点

刘志刚 2017-12-08 10:53
分享到:
导读

传统电动车企业面对李一男小牛电动车的焦虑,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于电动车来讲,小牛电动车更偏互联网公司。

2d939cd217d89cfedaca85dac211a1e.jpg

文:刘志刚

翻开近二十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李一男虽不至于像马云,马化腾一样,左右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但是李一男却也是一个终究绕不开的名字。虽已远离江湖,但江湖中依然流传着他的传奇故事:年值27 岁,也就是进入华为的第 4 年,便升为副总裁,一度被当做任正非的接班人。后又在百度当过CTO,可以说一度影响着着行业巨头发展脉络,间接着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向。

这么一位商业枭雄自然不肯久居人下,2015年6月1日,这位45岁的“通信老兵”选择再出发,李一男创办的牛电科技在京发布了旗下首款产品——小牛智能电动踏板车N1,在李一男的号召下,小牛电动在接下来的15天的时间里,共筹集了7200万元资金,几乎创下了国内权益类众筹中募集最快、金额最大的众筹项目。对于这段新的征程,媒体一度将其比拟为为下一个“雷军”。可是李一男的新征程,开了个好头,却紧接着在小牛电动车上市几天后,李一男因卷入华中数控股票内幕交易风波而身陷囹圄,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大鹏欲展翅之际,却陷入潜龙勿用的境地,如今两年半大限将至,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能否飞龙在天?李一男的归来,又将如何影响着雅迪们的未来那?

黄光裕之于苏宁,李一男之于雅迪?

自牛电科技发布第一款产品——“小牛电动N1”以来,不到一年时间累计销量已超过5万台整车,跟小米最开始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战术打法是单一爆款。

不止在国内市场展露头角,在国外市场,2016年8月份,牛电科技将率先把小牛N1S引入德国进行销售,起售价2699欧元(约合19989元人民币),主打 “高端”市场。

尽管李一男亲自掌舵小牛电动时间不长,但是小牛的问世,像鲶鱼一样,搅动着电动自行车行业。

首先是,重新定义电动车行业,赶乘智能硬件及“互联网+”浪潮,产品上融入智能科技元素,重新定义了产品新玩法。实际上,在小牛电动上市之前,电动车行业已经多年没有什么重大的技术升级,而且尽管国内电动车厂商众多,但大多没有什么科技感,更没有智能互联网基因。小牛电动车首次在电动车上加入很多实用的智能化功能,比如用户可以远程控制App来实现对车辆的管控,集成包括车况检测、位置记录、报警提示、综合信息显示四大功能。同时在手机上还可以进行整车情况检测,看到剩余电量信息、天气信息、附近维修点地理信息,自动获得充电提醒、电池提出报警、非法位移提醒,查询到车辆行驶轨迹记录,以及进行社区线上交流。

不论是雅迪还是爱玛,新日电动车,近年来都争先推出智能电动车,不得不说,多少受到“门口野蛮人”小牛电动车得刺激。

其次,提升行业的营销玩法。传统电动车企业,在营销上普遍偏弱,一般倾向于花巨资找明星代言,然后就是在电视渠道投放硬广,比如爱玛电动车找周杰伦代言,新日电动车请成龙做代言人等等,典型的硬广套路,在营销上乏善可陈。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网络媒体时代,小牛电动车确实为行业开创了一股营销新方向。

牛电的粉丝被称为“牛油”,小牛的官方社区有特定的论坛版块,管理员发布话题,给牛油们提供线上互动的机会;线下,小牛提供官方物资支持,建立同城会,定期组织牛油活动,为营造归属感和仪式感,各地汇集的同城会活动围绕粉丝名称被称为“牛油趴”。如今,雅迪举办的骑行节,以及共享单车的骑行节多少都有着当年小牛的影子。

不同于传统电动车厂商在互联网营销方面小心翼翼,小牛电动在公关营销层面更加的大胆和激进。就在媒体突然爆出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小牛内部也拿此事件进行炒作,牛电科技“不失时机”地办了一场名为“NIUCARE”的发布会,可谓是剑走偏锋。

对于传统的电动车厂商而言,小牛电动车更偏互联网公司,基因上吸引着一批互联网行业人士加入,小牛合伙人兼市场负责人张一博曾在小米任职。因其身份之故,牛电的营销策略一度被拿来与小米做对比。包括疑似“饥饿营销”、“粉丝社区”等,除了张一博,牛电初创团队中的许多成员还来自小米和乐视两家重营销的互联网公司。

当然,雅迪们的玩法骤变,与其说是追随小牛,不如说是追随大趋势,一方面智能化浪潮来袭,另一方面是舆论传播环境的大变迁,小牛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户G点的验证人,倘若没有小牛的搅动,雅迪们依然会布局智能电动车市场,只是时间上可能会有所放缓而已。

当然,小牛也有着自己的命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小牛电动N1的部分批次暗藏致命安全隐患,其缺陷主要是前轮轮毂会出现断裂情况。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轮毂问题陆续被众多用户发现,发展到最后几乎快成了公开的秘密。另外,小牛电动车线下实体店太少,电动车不像手机,网购大家也都还能接受,电动车之类的产品,大家还是更偏重于线下实体店,毕竟网购还得自己组装,并不方便, 如今线下价值回归,新零售时代来临,小牛电动车这一软肋将更为突出,这也是所有颠覆传统行业的“野蛮人”集体面临的问题。

因此,李一男入狱的前,李一男就像雷军一样,搅动着行业格局、打法,而李一男的入狱,又多少有点黄光裕的味道,当年,国美兵锋正盛,与苏宁几番肉搏,随着黄光裕的入狱,一切戛然而止,被苏宁赶超,再加上互联网+的浪潮的行业转折,进一步迷失,从电商第一梯队滑落。历史不容假设,如果李一男不曾入狱,小牛CEO李一男是否会成为雅迪们的“黄光裕”那?

共享单车火爆:出行方式的“挤出效应”

电动车行业内部,派系林立,暗流涌动,好不热闹,可是行业外部的危机较之内部丝毫不小,共享单车的火爆,对电动车这一传统出行方式,无疑引发了'挤出效应’。

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于电动车来讲,一方面是时尚观念,流行趋势的入侵。出行工具所承载的效应不单单是出行方式,还有出行理念,出行时尚的概念,当周围人都在使用共享单车出行时,用户不由自主的会尝试或者加入这波浪潮,当然,有人会说成本问题,骑行月卡的问世,大大降低了骑行成本,尤其是用户粘性较高,使用单车频次较多的用户。

另一方面是物理空间的入侵。对于骑电动车得用户,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单车占据人行道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件,可以说是很常见的现状,骑自己车的用户想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怕是不易,只能被迫选择共享单车出行。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共享电动车集体夭折,被政府叫停,单车再多也只能靠体力,越来越懒的用户,骑电动车的依然会选择自己的电动车出行。此话不假,但是我们来看政府为何叫停。一是单车太多,影响交通,叫停的不单单是电动车,单车也被叫停,另一方面是电动车普遍超速,不合规。尽管被叫停,这并不影响共享单车进军共享电动车领域。据报道,摩拜于11月6日在浙江绍兴封测电单车产品,跟大街上穿梭的电动车不同的是,摩拜共享电动自行车采用“共享充电宝+自行车”的方式。摩拜单车推出推出共享单车+专用电池,变相的切入共享充电车领域。

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企业都在快速占领市场,行业收官在即,ofo与摩拜又屡传合并,不管合并与否,未来格局已定之后,势必要围绕用户需求进一步升华,共享电动出行都是大趋势。

共享单车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入侵,不论是观念也好,还是物理空间的车位被占,一方面将影响自家电动车得使用频次,另一方面也必将影响电动车得销量。

当然,以上分析主要是针对一二线城市来说的,对于三四线城市,共享单车也在开始布局,对于二线单车企业来讲,政府禁止投放,市场已被摩拜跟ofo垄断,势必将进入到更多的三四线城市,这也将影响着私家电动车得使用频次。

传统电动车企业面对李一男小牛电动车的焦虑,体现在产品、营销上的亦步亦趋,而对共享单车依然焦虑,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投资上:电斑马作为名噪一时的流星,资料显示,电斑马是由上市公司雅迪集团、天宝充电桩、中国人寿以及归家北斗星联合打造的共享电动车平台。

智能概念太花哨:快充、颜值、高端才是硬道理

通过上文的分析,大城市甚至到地级市,电动车企面临着共享单车的冲击,主流市场主要集中在县城以及农村市场,面对核心用户倒逼产品创新才是电动单车企业的重心。

智能化概念的兴起。离不开前两年的智能硬件创业浪潮,可是智能硬件浪潮很快便认为是虚火,泡沫,用户并不买单,对于电动车企业来讲,与其下大力度搞噱头的智能概念,不如围绕快充,颜值等用户核心需求点做文章。

另一方面,尽管核心用户群体在小县城甚至农村地区,但是并不会动摇高端电动车市场。消费升级浪潮来袭,一二线城市迎来了消费升级,其实这一趋势在小地方同样明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二线城市,尽管收入高,但是房价以及生活成本高,对于很多日常用品不一定见得就舍得花很多钱,而小地方不同,尽管收入有限,但是房子等硬件产品不用担忧,多余的钱反而更舍得投入到家用品上,前阵子笔者走访一乡镇的京东直营店,动辄七八千的智能电视销量明显高于两千,三千的智能电视即是很鲜明的例子。

另外,同为出行方式,同为县城及农村市场,电动车车企并没有单一爆款产品,而汽车出行领域不同,宝骏730,哈弗H6等车系,在这一市场堪称现象级产品。共享单车入侵抢占市场份额并不是最可怕的,如何瞄准聚焦人群做定制化创新,研制出像宝骏730,哈弗H6的爆品,才是电动车企业未来的重总之中。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个人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电动车 小牛 单车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观点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