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盒子完成备案审核 中央电教馆回应:并不属实互联网+
文章摘要:这类软件必须把握好“教育工具”的核心定位,减少使用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严禁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学教学规律的有害App进入校园,要严格审查进入学校类的App,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
《通知》发布不久,有网文称学习类APP作业盒子坚决贯彻教育部的《通知》要求,率先完成了在中央电教馆的审核备案工作。其后,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央电教馆工作人员证实,上述消息为不实消息,目前企业还处于自查阶段。并表示,“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在自媒体或者网络中宣称已完成了备案审核或者获得国家教育资源体系首批资质认证,这些宣传均有夸大的成分,并不属实。”
公开资料显示作业盒子是一家专注K12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公司,开发商是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APP主要功能:在学生端,作业盒子的方式是解决提交作业,客观题直接填答案,主观题则通过拍照上传,减轻书包负担又彻底杜绝 “忘带作业本” 现象。
在老师端,作业盒子首先改善的是老师的作业体验:移动办公,把老师从办公室和办公时间中解放出来;减轻批改量,选择题自动批改;海量题库资源,降低挑选题目成本;师生通讯,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作为一款在线教育产品,此前就有报道称“作业盒子”打着辅导作业“必备神器”的名号,在收费方面也受到质疑。签到和学习卡要充值,作业APP内购太多;买了180天英语课,没用到一个星期课程入口不见了;改错题要用体力值,体力用完得充会员或买体力卡才能继续改错……
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学习类APP在市场红利下问题不断,各方也在不断加强监管。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体系的要求,相关应用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产品中不存在强制性收费、植入广告、涉黄涉赌等方面的问题;用户在资源产品的使用期限、增值服务、个性化功能、评价反馈和投诉等方面享有充分知情权。”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