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还是被捧太高了观点

蔚然先声 2025-01-21 09:32
分享到:
导读

2024秋季智能手机市场新品潮告一段落,其中vivo X200系列因一场"炫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2024秋季智能手机市场新品潮告一段落,其中vivo X200系列因一场"炫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这款于2024年10月19日上市的旗舰产品,出现拍照时异常光斑现象,引发用户质疑。据用户反馈,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会出现不规则的光晕和眩光,严重影响成片效果。

(来自vivo官网社区)

面对争议,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承认产品测试环节存在疏漏,并承诺提供软件更新和硬件优化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然而截至目前,其承诺的免费外设优化方案仍未落地,这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品控把关、售后态度的质疑。

值得关注的是,该系列较上代X100普遍上调300元,起售价达4299元,凸显出vivo进军高端市场的决心。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结束两年下滑,实现同比4%增长。其中,vivo以9%的增速位居全球前五,表现优于三星1%的增速和苹果2%的下滑。

在中国市场,Canalys数据显示,vivo以17%的市场份额领跑2024年度出货量,连续第四年蝉联中国市场销量冠军。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其全面的产品布局和强大的渠道优势。

然而,"炫光"事件也恰恰反映出传统手机品牌集体冲击高端市场时的困境。当前,在华为强势回归、苹果降价促销的背景下,高端市场容错率持续降低,任何产品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品牌信任的建立。

从技术发展轨迹看,作为"步步高"的延续,vivo经历了从音乐手机到全面屏创新,再到影像旗舰的转型。

2012年推出全球最薄智能手机vivo X1,搭载专业Hi-Fi音乐芯片,开创了音乐手机新品类。2018年和2020年的APEX概念机开创升降式摄像头和整机无开孔设计,展现出技术创新实力。

如今,vivo“X系列”却又发展起了影像旗舰,将移动影像技术提升到了品牌战略的关键。然而,频繁的重心转移也暴露出vivo技术路线缺乏持续性和聚焦性。

以X200Pro为例,为追求影像效果,搭载三星HP9两亿像素超长焦传感器,导致机身厚度达14.5毫米,超过两台iPhone 6叠加厚度。不少用户评价,这握持手感就是台能打电话的相机。

既褒又贬的吐槽,显示出vivo在产品设计上的取舍困境,这种"极致"思维虽然在参数竞争中占优,但可能影响部分用户实际体验,如手机无线充、NFC难以触发,甚至手机支架都用不了。

营销策略方面,师承步步高的vivo和OPPO正从传统的线下渠道和明星代言模式,转向产品力传播。

事实上,现在的消费者能通过抖音、小红书轻松了解产品真实体验,不再像以前只能靠品牌营销认知产品,厂商想靠信息差卖低性价比产品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近年来vivo通过X80的天玑芯片调校、X90系列的“美队”标签(指产品无明显短板)、x100Pro大杯打遍超大杯等案例,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深入了解。

这些特点在实际使用中的确得到了验证,包括origin系统的流畅性能和影像后期算法的提升,体现出vivo在产品实力和营销传播上的双向进步。

在处理器选择上,vivo旗舰标准与Pro版采用性价比更高的联发科芯片,配合系统优化,实现与高通旗舰芯片相当的体验,这似乎也表明vivo也开始走向类似小米的硬件堆料路线。

但这种转变也带来挑战,过度注重硬件参数可能弱化品牌原有的差异化优势,如在女性市场的独特定位。

从长远看,这种"跟随式"的产品策略虽然能在短期提升性价比,但可能会限制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空间。

渠道建设上,vivo拥有20余万家线下门店网络,覆盖直营店、经销商和运营商渠道。

但当前手机行业的传统线下渠道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渠道管理难题,跨区域竞争导致价格战,部分地区经销商利润率降至个位数;

二是消费者行为改变,网购比价成习惯,线下渠道获客成本攀升;

三是竞争对手通过新零售模式重塑渠道格局,华为、小米的体验店模式对传统渠道形成冲击。

例如,华为凭借高端品牌形象和智能家居生态优势,在线下主流商圈站稳脚跟。小米则通过"小米之家"构建了从手机到智能家居的一站式体验。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线上渠道的销量占比约为35%,这促使vivo必须加快渠道转型。公司已在积极布局新零售,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管理和产品结构。

品牌突围方面,vivo坚持"用户至上"策略,从X100系列的拍摄功能到Y300的音效优化,甚至在网友的呼吁下,vivo还专门为“直屏党”推出了“叫好不叫座”的直屏旗舰x100s,这些都体现了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简单来说,简单来说,vivo手机的确越来越“听劝”,越来越好用。但在高端市场竞争中,"性价比"思维仍是制约品牌向上的瓶颈。

相比已建立高端形象的苹果、华为,或借助汽车业务提升品牌调性的小米,vivo品牌力仍显不足。市场调研显示,在高端市场消费者心智中,vivo的品牌认知度与竞品仍有较大差距。

"炫光"事件后,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vivo相关投诉达14472条,反映出产品质量把控与品牌定位的差距。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系统稳定性和硬件质量等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品牌从根本上改善。

目前来看,在当前手机市场竞争格局下,vivo销量仍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公司也在研发投入、供应链整合和用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无论如何,华为、小米的主战场已经不只在手机这块了,但对比智能手机市场上剩下的玩家们,vivo也还算是走在前面了。

vivo "炫光"事件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