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陆冲板3天售空、教练日培训12小时,年轻人盯上“陆地冲浪”互联网+

Tech星球 2022-07-04 14:40
分享到:
导读

毕竟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有着下一个要追求的生活方式。

毕竟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有着下一个要追求的生活方式。 来源 | Tech星球  习睿 在北京,如果周末想要找地方练习“陆冲”(用滑板模拟冲浪),至少需要提前三个小时锁定目的地。每到周末,在鸟巢附近练陆冲的人能有两三千,远远望去乌泱泱的一片。不少人只能站在广场周边,就像在沙滩边等待下海。 如同海上冲浪需要选择天气和一片好的海域一样,练习陆地冲浪也需要挑选尽可能开阔的广场。而现在,不止是广场,小区楼下、跑道甚至无人车的马路,都能看到陆冲板的身影。 陆地冲浪,是上世纪的美国人为了在陆地也能享受冲浪的乐趣而发明的运动。2021年,陆地冲浪开始在国内兴起,并在冬奥会之后彻底爆发。 没有身体对抗、也不需要炫技,靠身体的扭动就能前进,这一兼具着潮流属性的户外运动,成为飞盘之后又一年轻人的“新宠”。 在陆地冲浪出圈背后,是一条正在崛起的产业链。上千的陆冲板,数百元的培训费,陆地冲浪正在成为一门吸引更多人入局的生意。 但陆地冲浪究竟为何兴起?热情能持续多久?这项运动会是门好生意吗? 相比滑板或是飞盘,陆地冲浪板的价格都不算便宜。 因为“陆冲”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国外品牌成为“陆冲”爱好者的主要选择。市面上,陆冲板的价格基本在1500-3000元之间。而双翘滑板已经有非常多的国产品牌,价格基本在300-500元之间。 在配齐护具、滑板鞋等装备之后,再参加陆冲培训课,新手入门的花费基本在5000元左右。但这并不妨碍“陆冲”成为中产年轻人的新爱好。 一位社会学研究学者在2021年关注到“陆冲”。他告诉Tech星球,“陆冲”的出圈,与疫情、奥运会、冰雪运动的发展都有关系。再加上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和美国人为了体验冲浪不同,国内爱好者玩“陆冲”更多是为了练习滑雪动作。 崔星告诉Tech星球,她玩“陆冲”就是为了给冬天玩单板滑雪做预热。“我前年刚接触滑雪,身边人都说陆冲有助于滑雪的训练,因为陆冲的启动方式、转弯动作和滑雪的发力点很像。” 当她进入“陆冲”圈之后发现,玩“陆冲”的人大部分都是为了保持滑雪的“脚感”。“滑雪只能冬天,但其他季节不练习的话,动作就会忘”,崔星告诉Tech星球。 2021年的北京冬奥会让冰雪经济大热。开春之后,没滑够雪的年轻人便开始寻找新的乐趣,“陆冲”便顺势出圈。 崔星对这扑拥而来的热情有着非常明显的感知,她所在的“陆冲爱好群”去年只有十几个人,但今年4月份,群成员已经达到150人。“在小红书上都是私信我,希望进群的人”,崔星告诉Tech星球。 目前,小红书上“陆地冲浪”相关的笔记已经超5万篇。根据新红数据,陆地冲浪板在小红书平台的笔记数量,也从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312%。 年轻人的热情也体现在消费上,今年的陆冲板市场一度处于脱销的状态。 在6月19日,天猫国际与陆地冲浪板开创品牌Carver、美国老牌滑板品牌Santa Cruz、专业滑板护具品牌187 killer pads等15个海外品牌签约合作。根据天猫国际公布的数据,自今年以来,平台进口滑板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三位数,其中 95 后、00 后消费增速最快。 对于这一趋势,国外某头部陆冲板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增长便可见一斑,今年仅在淘宝这一平台一个月的销售额便能破千万。而前几年,该品牌一年也卖不出200片陆冲板。 “比较火的品牌三个月到半年才到一次货,三天就卖空了”,URIDE友滑合伙人胡楚侨告诉Tech星球。 友滑是目前北京较为头部的室内板类场地,主要以儿童滑板培训为主。早在几年前,胡楚桥就引进卖陆冲板,店内绝大部分都是国外品牌。三四月份后,店内的陆冲板墙时常空着,只剩下几片尺寸不合适或图案不受欢迎的板。 胡楚侨告诉Tech星球,国外品牌的陆冲板货周期取决于西班牙和美国工厂的生产周期。由于国内需求的急剧增加,国外工厂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供应。 在工厂生产完以后,中国区品牌方需要准点抢货,要同时和日本、泰国、西班牙等其他地区争夺货源。“中国的品牌方可能抢到了几百到几千片,然后他再分发给各个经销店铺。要抢不到,那就只能等下次生产”,胡楚侨告诉Tech星球。 货源紧俏甚至让陆冲板的价格水涨船高。今年陆冲板的价格涨至2000-3000元之间,普遍涨价近500元。而一旦遇到明星同款或是热门图案,加价则更高。疫情期间,彭于晏带着陆冲板做核酸的图片登上热搜。而彭于晏同款陆冲板的价格也从两千飞涨到五千多。 除了陆冲板这一必要工具外,“陆冲”的出圈更是引发陆冲培训热,一批线下场地老板和教练站在了风口上。 崔星生活在二线城市宁波,她告诉Tech星球,身边朋友甚至想飞去成都系统学习“陆冲”。“宁波当地都是滑雪俱乐部都想分一块蛋糕,很少有专业的培训,上海之前因为疫情也有点断层了。” 而在北京,胡楚侨专门新开了一家线下场地,只为了培训“陆冲”。 原先的场地有近千平米,三个独立场地能在同时间段容纳20-30人训练。就已经是北京较大的线下场地,在今年也出现用地紧张的问题。“今年滑板热和陆冲热撞上了,我经常要协调两边的排课”,胡楚侨告诉Tech星球,“三个教室基本都是全满的状态。” 几个月前,胡楚侨在朝阳租了新场地,专门用于“陆冲”培训。“900平米的场地没分区,是一个平层,中间是升起来的客户休息区,类似餐酒吧,周围一圈都是各种各样的路冲道具”,胡楚侨告诉Tech星球。 前前后后租金加装修,胡楚侨已经投入了近300万。在疫情之下,依然选择线下创业的人是勇敢的。“我觉得一年就能回本吧,最慢一年半”,胡楚侨对“陆冲”的未来非常乐观。 市场上陆冲教学的课时费普遍在300-500元之间,一般6-8个课时能完成入门。目前,友滑培训已经有百位付费陆冲学员。而他们的陆冲社群里已经有近千名的“陆冲”爱好者,在等待着新场地开业的那天。 像胡楚侨能拥有线下培训场地的从业者还是少数。和飞盘一样,俱乐部才是“陆冲”圈里更为常见的组织形式。 俱乐部更多以微信群、公众号为核心,俱乐部主理人多为资深爱好者或是教练。他们积极活跃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着陆冲科普视频,这能推广“陆冲”文化的同时也能吸引培训学员。 景藤是上海首批国家认证滑板教练员。高中开始玩滑板,大学创立滑板社。学产品设计的他毕业之后一直在靠滑板养活自己。“我不喜欢996的生活,还是喜欢滑板”,景藤告诉Tech星球。 几年前,连滑板都还非常小众,景藤的滑板店倒在疫情之下。而令他想不到的是,疫情以及冬奥会也让“陆冲”走近大众。 现在的景藤成为“畅销”教练。“我周末要教12个小时,从早上9点一直教到晚上。工作日差不多也要6、7个小时”,景藤告诉Tech星球。而在这之前,他每天教学时间基本在3-5个小时。现在,一个月光咨询陆冲培训的人就已经超20位。 粗略估计,景藤靠“陆冲”教学就已经能月入8-10万。而他的俱乐部一共有5名教练,学员群里也已经有上千人。 这是景藤之前绝对想不到的事,“刚毕业做滑板这一行全靠热血”。 “滑板在中国深耕了几十年,一点点增长到现在的规模,但陆地冲浪是从零瞬间爆发到大众认知层面”,海外陆地冲浪品牌Carver中国区负责人贾旭东告诉Tech星球。 “陆冲”的突然爆发让所有从业者既意外又惊喜,而入局者也在增多。 尽管陆冲板目前已经海外品牌为主,但贾旭东表示,现在圈子里也有不少在研究陆冲板的品牌,“陆冲板主要是要原创动力系统,这个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 贾旭东告诉Tech星球,在前期生产一套模具可能就要几十万的投入,并且动力系统需要更新换代。“现在的动力系统能符合部分的需求,Carver的三个系列也是在不断的进化和演变中诞生的。”目前有研究动力系统的国产品牌的单价也都在1000元左右。 此外,李宁、耐克、安踏等运动品牌都想从滑板鞋等装备市场分一杯羹。 滑板的商业化发展要远远早于陆冲板。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在板类运动之下,滑板的市场发展轨迹能有一定的参考性。 贾旭东告诉Tech星球,目前整个中国的滑板市场规模大概在10亿元左右。相对而言还是一个小众的赛道。 并且,滑板的成本已经透明化,更多的是将滑板作为文化产品进行商业化,以滑板周边产品进行盈利。“十年前滑板差不多是四五百块钱,现在也还是四五百。陆冲板的引入时间还不长,还是有利润,但它会趋于平稳,成本透明化。” 上述社会学研究学者在研究对比滑板和陆冲板时也发现,现阶段陆冲板的产业链还相对单一。“现在围绕陆冲主要是卖装备、培训、卖整板。双翘滑板是可以自己组装的,轮子、轴承、桥钉甚至砂纸都有不同的品牌。” 在胡楚侨看来,陆冲的热度至少能持续三四年。但他也表示,如果大家都一直在平地玩的话,热度很快就散了。“我们现在在研究如何将这项运动做得更有意思,延长热度。平地的东西基本两三年,大家都能学会。所以我们就在努力的做一些新的道具、赛事让这项运动更有意思一些。” 陆冲所代表的自由、前卫、潮流以及社交功能,成为年轻人愿意买单的原因。疫情之后,年轻人开始回归生活,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但滑板只是近期出圈的潮流运动的代表之一。和飞盘、浆板、骑行等户外运动一样,他们都面临着如何持续性的问题。 毕竟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有着下一个要追求的生活方式。
陆冲 滑板 品牌 Tech 星球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