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深度调整,金融科技时代还会远吗?金融

孟永辉 2017-08-21 21:16
分享到:
导读

只有不断加入新的技术,深度改变金融行业本质,拓展金融行业的想象空间,才能找到金融科技时代未来的发展方向。

9921.jpg

文|孟永辉

进入到“互联网+”下半场,以平台型和流量思维为主导的盈利模式正在失去原来的效力,深度介入,垂直型的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尽管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平台跑路、收益难以保障、虚假信息等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深度调整的逐步加剧,通过加入新的元素来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原有的结构,提升用户投资的安全性,成为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思考的重要话题。项目路演、用户深度参与、项目运营情况及时披露……这一切都在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从单纯的平台思维朝着深度运营的思维模式转变。

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正在深度调整

随着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出现,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到一个被称作“金融科技”的全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以流量和平台为主要突破口的运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基于这些新事物的全新的金融运行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大幕。

流量势能减弱,新技术崭露新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决定一个平台能否走得长远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这个平台是否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这些用户群体的活跃度如何。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具有庞大的流量吸纳能力的平台频频获得资本的关注。滴滴、美团、今日头条等“独角兽”公司都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

互联网金融行业同样如此。以众筹行业为例,尽管出现了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百度百发等相关的众筹平台,但是深入观察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众筹平台都是以互联网巨头为背景的。这些平台之所以介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想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手段来完善自己的生态体系。

随着互联网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用户流量原本具有的势能正在一步步减弱。借助新的技术,从最高的层阶介入其中来带来更加长远的改变成为越来越多入局者的全新选择。相对于想象空间已经面临天花板的互联网技术,这些新技术所具备的想象空间更大,更有价值。

通过将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简单相加,在发展早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然而,随着习惯的养成,用户对于互联网这种方式的习以为常,再想要通过这种简单地相加就获得飞速的发展已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技术则能够通过与行业自身紧密结合的优势,通过内部的深度影响来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不再仅仅只是引流,而是通过给当前的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贴心的服务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比如,通过分析整理用户的大数据,我们能够知道用户的投资偏好、投资需求、收益需求等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精准地发掘和推荐项目,确保项目能够更加精准,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元素趋向多元化,“互联网”与“金融”两元的结构正在改变。互联网金融上半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用户仅仅只是消化金融的一个手段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与金融产生太多联系。用户与金融之间的隔阂最终导致了两者之间的貌合神离以及自我约束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的项目由于缺少相对严格的监管和风控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平台跑路、维权艰难、收益难以兑现等问题正是由于互联网与金融两元的结构所导致的。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调整,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界限正在一步步消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已经衍生成为金融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元素已经从简单的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演变成为用户深度参与的多元结构。

这种转变是互联网金融正在从一个孤立的个体成长为一个生态体系的具体体现。随着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户在互联网金融的生态体系中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投资者的角色,而是能够从不同的环节都能够借助金融的手段参与其中,不仅能够了解所投项目的实时进展,而且将自己的生活与项目回报、运行等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让互联网金融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用户不再是互联网金融外部的一个东西,通过两者之间发生更多联系让互联网金融运行得更加稳健。

以众筹为例,当前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都在将回报方案加入更多用户参与的元素,让用户实时了解、监督项目运行情况,在强化项目风控的同时,同样让项目回报不再仅仅局限在金钱方面,而是扩展到了更多,更广的领域当中。通过这种多元化元素的加入,让互联网金融不再仅仅只有互联网和金融两大元素,而是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特征。

金融类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势头,以P2P、众筹、信贷为“细胞”的新生物种正在不断出现。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随着金融行业与新技术产生联系,原本在互联网时期产生的P2P、众筹、信贷等金融产品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以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的金融产品为代表的新的金融产品开始不断出现,金融类型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势头。未来随着更多的新技术加入其中,预计互联网金融还将呈现更多新的变化,产生更多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的新生概念和产品。

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科技等元素不断与金融行业产生联系,他们将会与金融行业发生融合,产生具有更多兼具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的新生事物,并将会丰富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的金融内涵,让金融具有更多新的概念和定义。

未来已来,互联网金融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互联网+”时代逐步式微,新技术时代终将来临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一种市场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只有真正把握好机遇,主动迎接变革才能获得更大发展。那么,在这样一场变革中,互联网金融应当如何发展才能不会陷入原有的怪圈呢?

首先,互联网金融要主动加入新的技术,丰富金融行业内涵。在未来的金融科技时代,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如果不加入新的技术,金融行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止步不前的局面。当前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和弊病同样将会在未来的金融科技时代出现。

如果我们将未来的科技元素加入其中,让这些新的科技变成改变当前互联网金融问题和弊病的手段,那么,金融行业或许将会因为这些新的科技元素的加入而脱胎换骨。比如,我们能够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来分析项目方与用户的数据,通过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来实现项目与用户的精准对接,减少项目盲目推荐造成的资源浪费,项目不对等等问题,在保证项目成功的同时,同样减少用户在挑选项目当中的不适感,提升用户的投资体验。

互联网仅仅只是一种获取用户的手段而已,并不能够给金融行业本身带来太多改变。如果互联网金融不主动加入新的技术,那么它将会陷入到只换汤不换药的怪圈之中,非但无法给用户体验带来提升,而且对于自身长远的发展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加入新的技术,借助这些技术的力量给行业本身带来更多变化,互联网金融才能真正迎来变革,改变当前其在人们当中的形象,获得更大发展。

其次,改变金融行业本质,避免简单相加。其实,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金融行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P2P、众筹、信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将原有的金融流通的手段从线下的柜台转移到了线上的网络,对于金融行业而已,它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

在未来的金融科技时代,金融行业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必须从自身着手,通过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实现自身嬗变才能获得更大发展。从金融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可以以数字货币为主流的表现形式代替传统的现金;从金融的投资风控上,可以加入智能机器和大数据的技术,实现风控的智能化和数据化;从金融的运作上,可以加入虚拟现实的技术,让用户能够实时感受金融实际运作……

通过改变金融行业本质,减少盲目相加导致的诸多问题,让金融回归到一种相对理性的发展状态。只有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让金融重新回归到一种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三,拓展金融行业的想象空间,将其与人们的生活更多地结合在一起。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始终是一个独立的行业门类,人们对于金融的诉求也相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希望通过金融获得收益。

随着金融行业未来更多地与人们的生活产生联系,金融行业的想象空间将不再仅仅局限在收益上,而是可能会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生活当中需要的信贷、消费金融、众筹等许多方面都能够通过金融的方式进行呈现。因此,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拓展金融行业的想象空间,将人们的生活与金融行业更多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从这些结合点上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从而为金融发展找到更多的创新点,实现金融行业更好地发展。

目前,以腾讯的理财通、阿里的蚂蚁金服的主要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巨头都在将人们生活的环节更多地接入到金融领域当中,通过将人们的生活与金融产生更多联系,找到金融与人们生活的结合,为金融行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发展。

进入到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金融科技日益成为发展潮流,在流量势能逐步失去效用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元素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随着金融类型的多样化,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变得顺理成章。只有不断加入新的技术,深度改变金融行业本质,拓展金融行业的想象空间,才能找到金融科技时代未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金融深度调整,金融科技时代还会远吗?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全网覆盖粉丝数20万+。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


金融 互联网 发展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观点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