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脸书平台垄断背后:我们为何需要Web3.0?区块链

碳链价值 2018-09-17 16:42
分享到:
导读

看一看我们今天是如何在网上付账的。Web2.0本质上其实并不给人动力,让人在网上买东西。现实当中,你必须联系金融机构,让机构为你付账。哪怕交水费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你也不能自己做,因为你不被信任。你就好像一个恳求父母的小孩。你要是想在网上跟朋友联系,那就很可能必须求着Facebook把信息传递过去。

作者:以太网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 

我第一次提出Web3.0概念,已经是四年多以前了。

当时我很清楚:我合伙创立的网络以太坊,会使人们能够以一种相互有利的方式互动,而不用彼此信任。利用“传递信息”和“公开数据”的科技,我们希望能够创建一个点对点网络,让大家都能做到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没有服务器,也没有权威机构掌控信息流。

如今,这个网络的很多关键部件还处在缺失或者异常状态,很多项目也存在兼容性问题。我发现,想要看见隧道尽头的光亮,或者找出前往隧道尽头的方法,有时并不容易。不过,重要的点却一直没有变:中心化对于社会来说,长期看来是一定站不住脚的,政府也太过笨拙,无法修复各种问题。

当今的网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简而言之:巨婴。网络变老了,却并没有长大!互联网确实用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网络与超文本平台,把世界的边边角角联系了起来,但是因为这样的成功,网络却堕落了。

今天的网络已经损坏了,而且是从设计上造成的。

微信截图_20180917135454.png

时光倒流回90年代,那时候,网络的面貌还完全不同。谷歌的域名还是.org,开源软件曾经被古往今来最激进的垄断主义者说成“癌症”(译注:即微软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他曾怒斥Linux是癌症,但如今不得不接受了)。“信息高速公路”或者“网瘾”这种话还是刚刚出现的新名词,正在流行起来,被世人所知;人们(像我这样十几岁的小孩子)还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和邮件服务器;“网”还是渔民购买拖网渔船要说的话。如果把网络比作布料,它的纤维还没有因为社会形态而发生翘曲变形。它仍然是一类“准系统”,让人充满动力。这时候,网络的根基还是学术人员、爱好者。

接下来二十年,所谓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将会改变社会的本质;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了。但是从批评的角度来说,网络的基本技术结构却并没有阻止另一个方向发生的变化。社会注定要反作用于网络。

科技往往会映射出过往。科技会按照先前的整体模式(paradigm,又译“范式”)而运作,只是比以前更快,更好,更强,更有力。全球经济都实现网络化的过程,也就是把原先的社会结构复制到网上的过程。当今社会的贫富分化,贵贱分化,教育层次分化,部分要拜网络之赐。

今天的网络已经崩坏了,而且是从设计上造成的。我们正在看到财富、权力、影响力流入那些贪婪的人、自大的人,或是纯粹的恶人手中。各个市场、各个机构,各种信任关系,都转换到了这个新的平台。密度、权力、在位的人更换了,然而运作模式还是老一套。

看一看我们今天是如何在网上付账的。Web2.0本质上其实并不给人动力,让人在网上买东西。现实当中,你必须联系金融机构,让机构为你付账。哪怕交水费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你也不能自己做,因为你不被信任。你就好像一个恳求父母的小孩。你要是想在网上跟朋友联系,那就很可能必须求着Facebook把信息传递过去。

科技往往会映射出过往……全球经济都实现网络化的过程,也就是把原先的社会结构复制到网上的过程。

运营这些服务的巨头们,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至关重要。这些巨头并没有(显著的)恶意,但他们的行动,既不算善行,也没有法则。他们利用我们的忠实而赚钱,向我们提供我们自己的信息,一旦发生不便,就随时切断我们。

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惧怕政府或企业干预生活,但政府或企业的利益跟我们经常不符,却是有大量证据证明的。比如维基解密。

2010年,有一群广受敬重的记者,因为公开了基本符合公众利益的信息,就被PayPal和Visa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以完全非法的方式中断了资金链。你若是想要给维基解密捐出一笔合法的捐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全世界有极少数的信息渠道,承担了绝大多数信息的传递。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不便的情况:除非我们应用开源软件协议,否则这个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就要面临内部和外部的恶意“权威机构”造成的风险(外部风险,如俄国对美国选举的干预)。那些想要保护和平与自由的人,必须明白这一点:我们现今的数字体系,不仅不会限制各种社会病,而且会放大各种社会病。

Web3.0是一套具有包容性的协议,为应用程序的制作人提供建筑材料。这些建材会以传统网络技术的形式出现,例如HTTP、AJAX、MySQL,但却代表着一种创造应用程序的全新途径。

这些技术给用户提供各种有效而可验证的保证,让他们能够安全地接受信息,发送信息,付账,拿到商品。通过允许用户在低壁垒的市场中为自己而行动,我们就能争取让审查制度和垄断无所遁形。

Web3.0就好比一种能够执行的英国《大宪章》(Magna Carta),属于“个人抵抗暴君恣意行使公权力之自由的基石”(译注:英国法官邓宁男爵(Baron Denning)对大宪章的评论。)

社会如果不采取Web3.0的规则,就会面临持续腐败,最终解体的风险;就如同中世纪的封建系统、苏联模式共产主义,在现代民主体系的世界里站不住脚一样。这一新体系的各种方面,例如比特币、星际文件系统(the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会首先得到推广,很可能会在一些小范围里推广,就好像Linux在服务器的机房中得到“雷达监视下”的推广一样。

随着科技越来越成熟,传统企业的创新必然放缓,把产品视为纯粹的摇钱树(比如微软)。这种情况下,Web3.0就会扩大优势。到时候,想要禁止Web3.0,就好比某市、某国想要禁止优步、爱彼迎、交友软件基达(Grindr)、维基百科一样困难。

Web3.0的实现,将是缓慢而复杂的过程。目前控制我们大部分数字生活的各种利益,根深蒂固,而且经常在立法者、政府、科技垄断者之间倾斜,典型例子如美国国安局的“棱镜”(Prism)计划,就谋取了Facebook与谷歌的协助。

这种情况下,有些法律体系甚至想要把Web3.0的某些部分判成非法。俄国已经立法禁止了比特币(译注:比特币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庞氏骗局,应当禁止。)英国也表达了一种荒唐的愿望,想要立法禁止强密码。

Web3.0是一套具有包容性的协议,为应用程序的制作人提供建筑材料。这些建材会以传统网络技术的形式出现……但却代表着一种创造应用程序的全新途径。

从用户角度看,Web3.0的外表和Web2.0没有什么区别,至少乍一看是如此。同样的显示技术,比如HTML5、CSS,还会继续使用。但在后端,Polkadot,也就是Parity的链间区块链协议,将会把不同的技术思路串联起来,成为一种单一的经济体,或者“运动”。

我们还会继续使用网络浏览器,但可能会改名叫“钱包”或者“密钥存储器”。浏览器(还有浏览器的各种部件,例如硬件钱包)会代表某人在网上的资产和身份,让我们付钱买东西,或是证明自己身份,而不必请求银行或者身份服务商的帮助。

同样,那些信任各方,保险机构,备份服务,也还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但他们的任务会变得商品化,他们的行动也可以检验。这些服务商被迫在全球的开放透明市场中竞争,于是网民也就不必受到哄抬物价、寻租行为的困扰了。

Web3.0会产生一种新的全球数字经济,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市场,打破谷歌、Facebook这样的平台垄断,扶持各种从下而上的创新。政府原先那些对我们隐私和自由的廉价攻击,例如广泛数据收集,审查制度,政治宣传,会变得更加困难。

说句确实的话,我们无法预言这种平台的最早成功案例是什么,也无法预言这些案例什么时候出现。正如先前的网络发展一样,时间线的度量,可能是以十年为单位,而不是以月份为单位。然而,Web 3.0一旦出现,就会给“数字时代”这几个字,赋予全新的定义。

网络 Web 社会 信息 机构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