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控股三季报:净亏损超22亿元,单季度盈转亏,业务规模大幅缩水快讯
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曾强调,公司始终坚持审慎经营,贯彻“重质不重量”的发展策略,积极推动各项战略性改革。然而,从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结构来看,陆金所控股的技术平台收入及其占比均有所下滑,这主要源于贷款余额的减少,导致零售信贷服务费的下降。此外,公司退出了之前的陆金通业务,进一步减少了相关收入。
10月21日,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06623.HK),以下简称 “陆金所控股”,对外发布未经审计的三季报。季报内容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态势,其中营收降幅超30%,降幅之大令人瞩目。
《眼镜财经》注意到,仅第三季度,陆金所控股营收降幅也超30%,而且净利润由盈转亏,单季净亏损超7亿元。同时,陆金所控股整体业务规模不断收缩,截至9月末,公司贷款余额2130亿元,同比减少幅度超40%。
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赴美上市初期在市场上表现强劲,市值曾超2700亿元人民币。但截至10月25日,其市值仅剩24.44亿美元(约合174.18亿元人民币),相较于最高点,下跌幅度超90%,市值蒸发量超过2000亿之巨。
营收、净利大幅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是中国平安集团成员公司,通过境内子公司“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实际运营,陆金所是陆金所控股旗下全球领先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84.83亿元,同比下降32.54%;实现净亏损22.85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8.67亿元。
单看第三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5.43亿元,同比下降31.14%;实现净亏损7.25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31亿元,不仅前三季度盈利由正转负,单季度也由盈转亏。
《眼镜财经》注意到,陆金所控股业绩表现疲软的情况自2021年前三季度就露出苗头。2021Q3-2023Q3,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59.62亿元、131.86亿元、79.96亿元,对应净利润则分别为41.29亿元、13.27亿元、0.94亿元。
事实上,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两项指标在近四年里快速萎缩,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甚至不如2021年前三季度的零头,净利润也开始出现大幅度亏损。
而在2023年年报中,陆金所控股的业绩表现更是全面崩塌,造成的影响持续至今:年底贷款余额3154亿,同比下滑45.3%;全年新增贷款2,080亿,同比下滑58.0%‘营收211.5亿,同比下滑47.6%;净利润8.9亿,同比下滑89.8%。
转型“阵痛” 业务规模萎缩
《眼镜财经》注意到,陆金所控股正经历转型带来的“阵痛”,其业务规模显著萎缩。
据了解,该公司近些年正在向100%担保模式转型。这一模式通过旗下的融资担保子公司平安普惠,对贷款提供全额担保,从而承担出资方的本息风险,强化金融主体责任。然而,这一模式的前置准备金调整,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
因此,陆金所控股三季度的业绩下降可以视为此前业绩大幅变脸的延续,转型带来的阵痛仍在持续。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其贷款余额降至2131亿元,同比减少41.8%。
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曾强调,公司始终坚持审慎经营,贯彻“重质不重量”的发展策略,积极推动各项战略性改革。然而,从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结构来看,陆金所控股的技术平台收入及其占比均有所下滑,这主要源于贷款余额的减少,导致零售信贷服务费的下降。此外,公司退出了之前的陆金通业务,进一步减少了相关收入。
显然,贷款余额的持续下滑直接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削弱了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同时,出于“重质不重量”战略的要求,为应对贷款风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上的投入将不断增加,这无疑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他金融机构在类似业务领域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陆金所控股在客户获取、留存和业务拓展上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公司不仅要应对转型带来的压力,还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