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悉L东施效颦,再看合资纯电之殇快讯

汽车大公司 2024-10-09 00:13
分享到:
导读

东风本田旗下电动子品牌灵悉的首款车型灵悉L上市。从面上看,这非常像是“合资纯电”的一次成功转型之作。

东风本田旗下电动子品牌灵悉的首款车型灵悉L上市。从面上看,这非常像是“合资纯电”的一次成功转型之作。

合资纯电迄今没有一个爆款,相反极端的冷门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大有被中国品牌纯电卷得“喘不过气”来的架势。常规理解,原因无外乎合资厂商思维转换慢,诸如设计保守、内装缺乏科技感、价格依旧高高在上,产品策略老套(如多车款,分低价丐版高价噱头)等等。

再看灵悉L。

乍一看外观彻底与“中庸”无缘。内饰夸张的五联屏,国内、不对,应该是全球首款标配电子后视镜的车型。所有这些似乎都在向世人宣布:我要把科技感拉到顶格。价格,一款合资的纯电“中型车”,居然“只要”12万+,大有一步到位、等待订单爆棚和大家排队提车的劲头。产品策略,貌似新势力还要极致:极简到只有一个车款……

或许你已经开始疑惑了:标题不是“合资纯电之殇”吗?是不是作者对“殇”这个字有什么误解?别急,话锋马上就转。

形似而神不似的产品策略

用“形似而神不似”来形容灵悉L的转型已经算是客气了,刻薄一点,我甚至想用“东施效颦”这个词。咱还是一条一条来。

外观所有的特立独行、犀利风格,其实全都只是体现在细节上。具体看轮廓,我们不妨把灵悉L与凌派的侧面做个比对,会发现它们俩有着非常高的重叠度。

然后我们再回想一下:灵悉L诞生自哪个平台?貌似并无MEB、eTNGA之类的官宣……注意,我们并没有因此就认为灵悉L是凌派的“油改电”,毕竟二者的尺寸有所区别,轴距也差了1毫米,悬挂虽是后扭力梁但部件并不完全一样。不过,二者的整体轮廓相似是可以确定的。

也就是说,乍一眼看上去很科技范儿的灵悉L,看久了其实更像是“凌派大改款”。这其实也是很多人觉得本应该很帅很犀利的灵悉L,却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违和”的根源所在。

内饰仔细看也异曲同工:除了那“五联屏”,其他都只能算传统。而即便是这个“五联屏”也乏善可陈——去掉两侧的后视镜显示屏,其实也就是常规的“三联屏”。这种没有一体化整合,有着大黑边的“三联屏”,恐怕算不上什么“创新”吧?更关键的是,当下的车机智能化更取决于背后的系统——你觉得灵悉L在这方面能带给人惊喜吗? 

至于“标配电子后视镜”。这看上去确实噱头满满,但这种靠供应商就能解决的技术,为何卷到吐血的中国品牌,在三十万级别以上的车上仍无法做到标配呢?理由无外乎两项:成本和技术成熟度。那么东风本田是如何做到对这两项的突破的?只怕是“为了首创而首创”。

一款车,资源的分配是此消彼长的。在一款12万+的车型上强行标配还没有实现规模效应和低成本化的电子外后视镜,结果也只会有两个:要么这东西本身中看不中用(为控制成本导致技术成熟度不高),要么只能在其他方面节省资源(自身成本太高)。

也许你会说:12万+的价格你还想咋地?厂家如此诚意满满你却还有意见,干脆白送你得了

我们的确暂时不清楚灵悉L在其他方面通过什么方式节省了资源,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它12万+的价格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实惠”。

横向比较灵悉L并不“实惠”

我们就不拿中国品牌比了,直接用本田的老对手丰田来做个横向比较。

丰田bZ3与灵悉L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尺寸、空间、续航。连开发模式,丰田bZ3也是由丰田与比亚迪合资成立的公司操盘的,算不上纯纯的丰田车。但第一,bZ3好歹挂的是丰田标,第二,bZ3的开发基础是eTNGA,根子还是丰田的,后悬挂是多连杆的,第三,eTNGA是丰田全球统一规划的纯电架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bZ3都要比灵悉L拥有更多底气。

或许有人说:不对啊,灵悉L车长4.83米,比4.725米的bZ3要高一个级别。真的吗?你或许没注意,灵悉L的轴距要比bZ3短149mm。这要搁在燃油车,都差不止一个级别了。事实上这个轴距差距体现的并不是级别差异,而是平台差异——只有真正考虑到电驱的平台,才会有这样的轴长比。

然后呢?的确,bZ3指导价高达16.98万元起,但终端价早已低于灵悉L的12.98万元。也就是对于买车人而言,是面对的同一价格(甚至bZ3更低)买bZ3还是灵悉L的问题。在续航相当的情况下,这个答案还不明显吗?

如果还不够有说服力,可以再加一个。bZ3的智驾辅助是标配的,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车道保持,而这些灵悉L都需要花2万元选装才能拥有。甚至,你要不花这2万元选装,主副驾的化妆镜都没有。然后你还觉得灵悉L的价格很有竞争力吗?

灵悉L并非个案:再议合资品牌纯电之殇

分析至此,我们估计灵悉L又会是合资纯电中众多“失败案例”的一员。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判断完全错误,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咱们再次探讨一下:合资纯电为啥就玩不转呢?

目前合资纯电里,日子过得“还凑合”的只有大众的ID.系列和丰田的bZ3。

ID.系列的背后,是大众的“高瞻远瞩”和让人难以想象的“高投入”。即大众在研发MEB平台时确实超前也确实痛下决心。虽然基于传统车企思维,它的效率一般,但毕竟厚积薄发,算是给整体拉胯的合资纯电挽回了一些颜面。

至于bZ3,如上分析,属于丰田在合作研发上的一次成功突破,实现了自身平台和中国产业链的一次强强联合,才在市场上立住了脚跟。虽然有所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在纯电领域有全球规划、投入大且投入早,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而其他合资纯电呢?由于在纯电领域的思路转变太慢,没有进行全球性的转型,投入时间、资源乃至理念都不够。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快速转变,只能是在现有的资源中扒拉来扒拉去,“攒”出一个又一个产品。这些产品本身先天不足,再叠加中国市场超常规的更新速度,往往是产品刚推出就落伍,“玩不转”也就在所难免了。

本田的失败案例无需多说——上市的纯电车不少,成功的一个都没有。这里再举个很多人觉得意外的例子:通用,具体代表为别克E5。

从各种宣传话术看,别克E5是拥有全球光环的,奥特能平台被宣传得近乎广为人知。别克E5造型没有大问题,尺寸堪比中型,空间大够气派,还有炫目的33吋无缝大屏(和灵悉L的三屏拼接不可同日而语),500+的续航数据等各方面都OK,价格则甚至比很多中国品牌的同尺寸纯电车还便宜。更意外的是,别克E5上市时销量一度很可观,但随后却一路下滑,现在已经只有月销三位数了。

为什么?原因很复杂。但如果多跟别克E5的车主多沟通就会发现,“不达预期”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比较对象变了,大家比的其他的电车而非过去的油车。

例如炫目的33吋屏,还有8155芯片加持。跟(合资)传统油车比肯定是“刚刚的”,但当你想获得与中国品牌电车车机同等体验时会发现,在应用扩展、语音控制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从成本构成来说,这种非标定制化的异形大屏成本远高于主流的“笔记本大屏”。这必然会挤占其他方面的资源,让车主最关注的痛点上表现拉胯。例如被很多车主吐槽的真实续航。也难怪,这么大的车,这么贵的屏,还想卖那么低的价格,不可能配大电池,也不可能控制好电耗。于是车主一通使用下来,让看上去的各种美好,都被“里程焦虑”冲刷得无影无踪……

再回头看看前面的分析,与灵悉L的做法何其相似:为了营造噱头,简单却不合时宜地采用一些特立独行的做法,看似新鲜感爆棚,甚至面子感十足,但却有可能影响了核心痛点的表现。这样的产品要想持久热销,谈何容易?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合资纯电从核心技术到开发理念,已经与主流中国品牌形成了明显的代差。在当下中国品牌这种“狂卷”的大氛围下,合资纯电要想整体走出困境,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风本田 灵悉L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