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互联网品牌“偷了家”的传统电视,康佳创维们还在试错?快讯
你有多久没看过电视了?你家的电视是不是已经积灰了?
来源:有点数new
你有多久没看过电视了?你家的电视是不是已经积灰了?
随着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改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逐渐替代了电视,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工具。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入场,在重新定义电视的同时,也打破了曾经的行业格局。长虹、康佳、创维这些昔日的彩电巨头,也在做着或成功或失败的转型尝试。
小屏替代大屏,电视销量创下十年新低
曾几何时,电视机是重要的家庭电器,不断高涨的消费需求成就了一些市场巨头,长虹、康佳、创维等品牌一度在这个领域轮番领跑。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科技应用接踵而至,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不再因为拥有一台电视机而感到欣喜若狂。互联网的时代洪流总要淹没或重塑那些上个时代的产物,彩电便是其中一个。
相比上世纪末而言,彩电的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市场销量却停滞不前。这是因为打败你的并不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量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观看视频的方式从电视端开始向移动端迁移。人们的娱乐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更愿意随时随地获取内容,从“看电视”快速过渡到了“玩手机”。与此同时,智能投影在家庭显示中也逐渐形成规模,同样在侵蚀电视本就不多的家庭占有率。
小屏替代大屏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今的彩电也从逐渐从功能性家电转变为了用来“装饰”家庭的摆设。很多年轻群体购买电视机后,一两个月也不一定能开机一次。根据各家统计平台数据显示,2016年前后,我国电视机的开机率还有70%左右,三年之后,开机率只剩下可怜的不足30%。
与开机率相关的是彩电的销量,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0年我国电视销量4450万台,同比下降9.1%;销售额为1209亿元,同比下降11.7%。到2021年,我国彩电行业的市场零售量跌至3835万台,达到了12年来的最低。
第三方机构洛图科技公布的2023年年度中国彩电市场出货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量为3656万台,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8.4%。全年市场规模跌破了3700万台,创下了十年来的新低。
彩电早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彩电品牌们没有找到新的增量点,也没有把握住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被市场淘汰出局已经注定大半,而另外一半,则是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新玩家的出现和涌入。
手机厂商造起了电视,让电视不只是电视
在“电视是仅次于手机的核心屏幕”的理念之下,乐视打着“互联网电视”的旗号,于2013年杀入了彩电行业。乐视上场后,模仿小米手机当年的“成本价”打法,公开宣称“卖一台电视亏损400元,尺寸越大亏得越多”,将价格战推向极致。
直到如今(5月20日),早已今非昔比的贾跃亭在大洋彼岸还回应了乐视电视的喊话。贾跃亭称愿意将乐视作为个人IP商业化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帮助乐视打造出具有变革性的下一代产品,助力乐视超级电视重回巅峰。
被乐视所对标的小米,在那一年也踏入了这条赛道。2013年9月,小米发布了第一代电视产品,正式进入彩电市场。当时,小米将首款47英寸3D智能电视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售价2999元,彼时这个价格买传统品牌,只能买个40英寸的。
凭借“极致性价比”的优势,小米电视迅速获得了消费者,尤其是米粉们的认可和支持。2021年,小米以近900万台的出货量蝉联中国彩电市场榜首。根据中怡康最新透露的国内电视单价数据,小米2023年电视平均单价2020元,依然远低于行业的2700元均价。
此后几年来,各大手机厂商对智能物联领域的争夺愈加激烈,除了小米,荣耀、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电视,将其作为智能生态中的核心产品,主打价格战、自研科技、高端产品等战略方向。另外,Realme、一加、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手机品牌也纷纷在海外更新了智能电视新品。
与长虹、康佳、创维等传统彩电厂商相比,手机厂商们更加明白消费者的痛点,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用户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打造家庭娱乐终端平台的商业模式,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同时,可以说对传统彩电厂商“偷了家”。
随着这些新势力的融入,电视的用处也不再只是“看有线电视”了,放映办公PPT就成了替代之一。在很多公司的会议室里,都已经配备了大屏电视作为办公显示屏。未来传统“电视”的品类概念需要被重新定义,电视不再是电视,而是AI显示屏或是显示终端更贴切。
缩量市场的高端化、场景化、工具化才是电视行业的发展的趋势。
因此,大屏化和高端化,成了电视发展的核心关键词。细分领域里对观看体验的高要求,为电视厂商带来了利润增长点。
奥维云网发布的《2023年中国彩电市场总结》中提到,2023年与彩电大盘表现截然不同的是新技术Mini LED、高刷新率120Hz+、大尺寸75+支撑彩电行业的向上发展。
洛图科技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85寸、98寸和100寸的销量份额分别达到6.0%、0.4%和0.3%,其中85寸和100寸同比实现了翻倍增长,98寸的销量增幅也高达两位数。整体来看,65寸的销量占比达到21.7%,超越占比19.6%的55英寸,成为第一大尺寸。而75寸紧随其后,销量占比达19.8%,较2022年大幅提升7.3个百分点。报告中同样提到了超大尺寸带来明显的产品结构改善、Mini LED电视销量增长、电视附加价值提升等一些行业向好特征。
如果说大屏化和高端化代表着电视硬件层面的升级,那么重塑一切的人工智能,也为电视行业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在电视对AI的具体应用方面,目前主要包括智能交互、个性化推荐、画质提升、创新应用几个方面。在手机、PC设备加快被AI重新赋能的当下,电视自然也有机会去争夺智能显示终端的家庭地位,并有望借此获得新的增长。
多元化转型没有坦途,就怕总在试错
在不断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没有足够的技术开发新的增长点,也没有足够强的营销能力同头部玩家竞争,那么多元转型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彩电大王”们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踏上了各自的转型征途。
2018年,康佳提出科技转型,重点发力半导体,一是存储芯片,二是Micro LED。康佳集团总裁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康佳)将用5-10年的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年营收超过百亿元。”在存储芯片领域,康佳先后布局了合肥、深圳、盐城三大生产基地,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再到渠道销售的全产业链。康佳持股的存储芯片企业康芯威,自主设计了存储主控芯片,覆盖4-256GB容量的各类产品。
几年过去,半导体业务比想象的难做。投入大、周期长,仅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一项,总投资额就高达300亿元。2023年又遇上了半导体下行周期,康佳集团的半导体业务下滑严重,营收34亿元,同比下降67.4%。康佳集团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康佳集团总营收为178.5亿元,同比下降39.7%;归母扣非净利润为-29.1亿元,亏损同比增长9.4%。主营业务中,彩电和半导体业务均在亏损,仅白电业务有所增长且在盈利。
康佳扣非净利润从2011年开始持续为亏损状态,且近年来亏损突然扩大。)
康佳的困境并不独特,行业增长放缓,这一问题其他家电巨头早就意识到了,解决方案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创维集团找到了新能源业务,主要为农户屋顶安装光伏电站。他们的光伏业务营收从2020年的1亿元飙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21.34亿元,根据财报,2023年,创维集团新能源业务营收达234亿元,占总营收的1/3,营收额逼近家电业务。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林劲当时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们的光伏业务营收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稳坐前三的宝座,成为整个集团增长的新引擎。”
在光伏之外,创维跨界造车就没有那么成功了,但也值得一提。和PPT造车不同,创维不仅造出了车,还批量上市了,只不过2021年总销量仅为4088辆。导致这一惨淡数据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产品力,无论在设计、续航还是技术上,创维汽车都没有那么显著的亮点可言。
同样是家电企业科技转型,2009年,TCL投资245亿建设液晶面板工厂,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十多年过去,TCL华星累计投资额超2600亿元。如此重资产,TCL华星在遇到液晶面板行业周期时,依然难免亏损。2022年,TCL华星亏损达83.5亿元。在承受亏损的同时,好消息是TCL打破了液晶面板行业垄断,将产业链最关键的环节拿在自己手里。随着行业周期波动,2023年上半年,TCL华星又实现了扭亏为盈。
在TCL的第三增长曲线——光伏及半导体材料。2020年,TCL斥资109.7亿元,收购单晶硅行业巨头中环集团,由此进入光伏面板和半导体材料领域。2023年上半年,TCL中环营收达349亿元,毛利率达23.2%。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前提下,还能维持盈利。
长虹的转型也开始较早,21世纪的头几年就开启了多元化之路,比如电池、空调,甚至在2005年还进军了手机、IT产品行业。2008年之后,更是杀入了火热的房地产业。进入2017年,长虹公司推出智慧家庭应用解决方案,拓展了智能控制、安全、大媒体、能源、健康等五个业务方向。从实际经营业绩看,虽然没有太亮眼的转型成绩,但四川长虹的基本盘相对比较稳定,2023年财报显示,四川长虹营收达到974.56亿元,同比增长约5.38%,归母净利润约6.88亿元。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没人否定这几家曾经的彩电巨头转型的努力,只是在多元化发展的路线下,有时要看产业周期,有时也需要一点运气。每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都会淘汰一些曾经辉煌过的企业,但也有一些企业,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保持创新和改变。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