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变相裁员”风波!业绩承压、重组架构,平安银行的逆风调整期快讯

城市经济 2024-07-16 10:29
分享到:
导读

平安银行近期被传“变相裁员”,通过调整办公地点等方式优化管理。

   

“变相裁员”

平安银行近期被传“变相裁员”,通过调整办公地点等方式优化管理。此举虽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易引发员工不安,损害企业信誉。长远看,需平衡成本控制与员工权益,确保业务稳健连续,过程合法合规,加强人文关怀,以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近,平安银行位于上海的信用卡研发中心及消费金融研发等部门人员将迁至深圳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于该行是否在“变相裁员”的讨论。

去年,冀光恒上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其行长任职资格于同年11月获监管核准。此后,平安银行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此次人员调整涉及到的正是平安银行总部在上海的员工,包括业务部门、IT、信用卡,其中业务部门又以零售条线为主。

而在此之前,该行也曾传出降薪风声,这家有着“零售新王”之称的股份制银行正应对业绩承压、零售“逆风局”的挑战。

1

“变相裁员”?

绩效考核下的抉择困境

从网传的信息来看,平安银行决定将上海办公区域计划全部回迁深圳,涉及该行的信用卡、消费金融及金融市场部门,并且根据不同的2023年考核标准,设定了不同的补贴方式。

但值得关注的是,该行给出的搬迁时间相当紧迫,员工被要求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完成所有必要的搬迁步骤。

补贴政策的差异性也引发了部分员工的担忧,对于在上海拥有房产且正在偿还按揭贷款的员工而言,更换办公场地后,意味着不仅需要承担深圳的租金,生活成本也将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收入不足以覆盖额外支出的情形。

对于不“搬迁”的员工,也会给予离职补偿。因此也产生了“变相裁员”“回迁式裁员”的说法。

为此,平安银行回应称,部分员工工作地点的变更,主要是为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强化协同、提升效率。“

近期,我行在进行总行办公地点统筹管理,涉及到少量员工工作地点的变化调整。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确保业务稳健连续,过程合法合规,并在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平安银行回应称。

从法律上看,有律师表示用人单位调动工作地点是属于改变劳动合同的行为,并不属于裁员,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

 据员工反映,回迁政策与2023年绩效排名挂钩。

排名前40%的员工虽无需永久回迁深圳,但需频繁出差深圳,差旅费用可报销,是否会有额外福利尚未确定。

而后40%的员工面临三种选择:

回迁深圳并获得住房、机票补贴;

选择不回迁并在7月22日前离职可获“N+3”补偿;

若延迟决定则可能面临银行单方面解约,补偿标准可能是“N+1”。

黄超,一名私行财富部的员工,在得知即将被约谈后,了解到约谈顺序是依据去年的业绩排序。

他透露,除补贴方案外,所有涉及员工需在7月22日前完成合同更换,否则银行可能采取单方面解约措施。

许多像黄超一样在上海成家立业的员工,考虑到家庭、贷款等因素,对回迁持保留态度。

消息传出后,部分上海地区的员工已开始寻求新的工作机会。黄超所在部门有人选择接受补偿离职,而其他部门则暂无人签署协议。

此次大规模的员工回迁并非首次。

2018年前后,平安银行已有部分业务部门因监管要求实施过小规模的回迁,当时选择不回迁的员工可调至其他部门。对于此次变动,平安银行官方回应称,此举旨在加强管理和协同,提升效率,强调这不是裁员,并承诺在过程中确保合法合规,保障员工权益。

2

重组架构

成效如何暂不可知

去年,冀光恒上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其行长任职资格于同年11月获监管核准。

此后,平安银行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2023年12月,平安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组织架构调整的议案》,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部分必要的合并和调整,确保资源和职能更加集中,达到缩短决策链条、减少沟通节点、打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目的。

部门重新排列整合后,之前的大对公、大零售、大内控、大行政四大板块调整为目前的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资金同业、风险管控、信息科技、共同资源六大板块。

而一直是平安强项的零售金融板块也发生了变动。

全面取消事业部制,包括撤掉原东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的零售业务管理部。

汽车消费金融中心、保险金融事业部和信用卡中心都没在零售金融板块中保留一级部门。

此外,将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整合至综合金融拓展部,零售风险管理部平移到风险部门。

调整后的零售金融板块共设有7个部门:零售业务管理部、基础零售部、私行财富部、私行财富创新部、零售信贷部、综合金融拓展部、零售管理服务部。

此次人员调整涉及到的正是平安银行总部在上海的员工,包括业务部门、IT、信用卡,其中业务部门又以零售条线为主。

在今年3月15日的平安银行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曾表示,平安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在总行层面已经基本落地,分行还在进行中,成效如何要看两三年后的业绩和市场的反应。

不久前,平安银行刚刚发布了2024年一季报,但业绩情况似乎并未达到市场预期。

3

业绩承压

“零售新王”的逆风调整期

打法变阵背后是业绩的承压。

2023年全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归母净利润则实现了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

从最新交出的一季报来看,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7.7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归母净利润149.32亿元,同比增长2.3%。

在该行以往见长的零售业务方面,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8781.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除了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基本持平外,经营性贷款余额、消费性贷款余额、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都出现了下降。

其中,消费性贷款余额5107.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3%,下降幅度显著超过整体平均水平。

而与本次风波相关的信用卡、消费金融等板块也继续承压。

一季度综合金融关键指标中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在综合金融占比降幅接近7%,汽车金融贷款发放额也略略下滑。

在宣布零售业务进入深度调整期后,裁员、降薪的消息频频传出,今年5月,平安银行就曾传出“员工当月绩效降薪”的消息 。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指出,近几年,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逐年走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员工的薪酬受到影响在所难免。 从时间看,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同银行受到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复苏,银行业盈利水平将回归正常,员工薪酬持续下降的预期并不存在。

在业绩承压、消费市场动力不足的当下,对平安银行而言,实现零售业务的全面复苏与市场地位的稳固提升,依旧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王红英进一步指出,平安银行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确保信息透明;同时,员工应根据个人及家庭情况,综合考虑事业发展,作出理性选择。

平安银行此次将上海部分部门迁回深圳总部,虽然引发了"变相裁员"的争议,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集中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银行业正在推行薪酬递延制度,以避免短期激励导致的冒险行为和不当决策。

随着银行业转型的深入,薪酬体系的调整将成为常态。银行业需要在保障员工利益和提升经营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也要破除"金融精英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银行员工而言,提升自身竞争力、适应行业变革将成为应对薪酬调整的关键。银行业的这场薪酬风暴,无疑将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变相裁员” 平安银行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