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个爱耳日,为何要“改变思维方式”?观点

师天浩 2024-03-04 20:52
分享到:
导读

老年人普遍的“治不好”“瞎折腾”心理

文丨师天浩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大爷:马冬什么?夏洛:马冬梅。大爷:什么冬梅啊?夏洛:马冬梅。大爷:马什么梅啊?夏洛:……行,大爷,您先凉快吧。

这是《夏洛特烦恼》里一段超级经典的对话,多少人朗朗上口,也是综艺节目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段梗。

这个片段如此深入人心,当然因为有现实场景作为参照。生活之中,这种因老人听力存在问题,导致的“答非所问”经常发生。很多有老年人角色的文艺作品(小品、电视剧、影视剧),或多或少都展现过这种场景。

由此也推断出两个简单的结论,老年人听力健康问题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更为关键的是,大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人感觉听力健康是一件需要“解决”的麻烦。

更有甚者,会把老年人“耳背”当成一种趣事来看。

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也是世卫组织(WHO)世界听力日。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是“改变思维模式,让所有人的耳和听力保健成为现实”。而中国的爱耳日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随着听力健康意识的普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公众对于听力健康问题认知正在加强。

解决听力障碍危害,先破解认知不足问题

3月1日,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前,腾讯举办了“科技助听,守护健康”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窦瑞刚分享了一则数据,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听力障碍的人群约为1.2亿,其中需要助听器干预的约有6300万,但听力自查率低、听力科普知识匮乏、听力干预成本高昂等原因,导致我国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干预率不足6%。听力的损失,让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大大降低。

这是权威数据层面,对听力健康问题的普遍性进行了展示。作为个体而言,生活中也必然会接触很多老年人,都可以很直观的发现老年人耳背、耳聋的现象。

就像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改变思维模式,让所有人的耳和听力保健成为现实”,对于当下听力健康问题而言,改变思维模式或许是非常紧迫的事。

听力损失存在四大危害。

相比于视力障碍的危害性,大多数人(尤其老年人)缺乏对听力障碍危害的科学认知。大多数人,只是把听力问题和“不方便”联系起来,似乎耳背、耳聋对生活并没有特别实质的影响。

据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临床听力中心主任冀飞介绍,老年听力损失存在四大危害。首先就是言语交流不畅。其次,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也有很多的科学证据提到听力下降跟认知能力下降是强相关的。另外还会带来避险能力的下降,比如说老年人上街,声音的警示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认知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连续二十五届爱耳日的举办,其出发点,就是想通过这个节日的设定,向全社会进行知识科普。只有我们不再把听力问题当做一个“小事”,认知到它的危害性,并明白听力健康对生活的益处,才能真正的激发老年人主动的去解决问题,才能警示年轻人关注健康用耳,进一步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到听力健康这个大议题中来。

正如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所言,中国老年性耳聋的现状呈现出高发率、低识别率和治疗率等特点,发病率和治疗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老年性耳聋的认知和关注,提高听力检测和治疗的覆盖率,改善老年人的听力健康状况。

老年人是听力障碍高发人群,听力损失问题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因为耳朵像眼睛器官一样,身体机能的老化会造成器官功能性衰退。还有个原因,人类听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耳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细胞。如果长期不注意用耳健康,会导致老年时听力损失问题出现。

对全社会进行听力健康的科普,已经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科技助听,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势解析

尽管大众层面对听力健康的认知仍有不足,但是,对听力损失解决方式的探索已经开始。

3月1日,在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的指导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腾讯等合作伙伴共同启动“情暖老兵,守望相助—老兵听力关怀计划”,准备在未来两年与安湃声、挚听、瑞声达、左点等助听器厂商一起,为全国范围的2万名退役老兵开展听力健康服务。

据了解,该计划2023年6月已在湖南、广西、河南三省开展第一阶段试点,截至2024年1月31日,共为约4000名退役老兵捐赠了数字化听力健康筛查、专业听力验配师线下和线上测听验配、腾讯天籁inside助听器等全流程数字化听力健康关爱服务。

相比世界听力日今年“改变思维模式”的主体,中国爱耳日主题聚焦在“科技助听”的层面。

从听力损失问题泛滥来看,传统解决听力问题的手段,也存在着诸多的短板,成为老年人群体不积极寻求解决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触点过少。听力问题因为性质不同,解决办法也各有差异,但辅具干预是重要的解决方案。过去,听力损失人群只有去专业的医院,及一些助听器厂商门店才能享受到专业的检测和验配服务。老年人本身就行动不便,线下触点过少的短板,间接导致他们解决听力损失问题的热情不足。

助听器是听障人群进行听力补偿的有效手段,国内只有不到10%的中重度听障老人佩戴助听器,这一比例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0%至30%的水平。

其次,成本昂贵。一来专业的隔音室和听力检测设备至少需要6-7万元;二是听力干预费用高昂,高品质的助听器往往需要上万元,且未纳入医保。

我们知道,老年人是平均收入水准下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动辄万元起步的助听器,超出了他们的负担水平。很多老年人在听力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只能被迫接受“噪声”和“无声”世界。

最后,耐心问题。据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介绍,听力损失有多种,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听力神经,听力毛细胞衰老以后导致听力神经的能力退化,一开始助听器戴上以后,每个人的听力损失能力不一样,毛细胞才能慢慢适应助听器。所以这里面一个月、三个月、半年都要进行重新的调整适应的参数、增益补偿、精调微调。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身体出现状况后,会相信专业医生或人士的介绍,并积极配合治疗。而大多数老年人,在耐心上远不如年轻人。有很多老年人虽然同意佩戴助听器,常常会在调整期就丧失了配合耐心,认为“治不好”“瞎折腾”而放弃。

上面三个问题,其实互为因果。正因为线下触点过少,增加了老年人的时间成本、验配成本。老年人普遍的“治不好”“瞎折腾”心理,又进一步加重该人群呈现较为消极的态度,造成听力问题被普遍忽视的现状。

从这个视角来看,信息时代由科技公司、硬件公司和社区/协会各个力量组成,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听力健康干预方案呈现了自身的优势性,将成为未来解决听力健康问题非常有效的工具。

首先,AI技术降低了用户获得优质助听器的成本。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本来是腾讯会议旗下专注于做音视频通讯处理开发和研究的团队,把技术用在腾讯会议的降噪处理、语音增强等多种场景。4年前该团队了解到听障人士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依然面临噪声干扰、听不清的难题,因此面向开发者、NGO等开放腾讯会议天籁音频AI技术,提升助听设备佩戴者的体验。

如今,天籁音频AI技术已经助力多家国产助听器公司,使部分千元助听器的能力,可以比肩数万元价格的进口助听器,这直接降低了老年人使用助听器的成本负担。

其次,小程序解决了线下“触点少”难题。过去,很多老年人只有到医院或助听器门店,才能检查一下自己的听力问题。腾讯SSV自研的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是国内首款完成校准、听力计对比测试且通过的数字测听产品,也是国内首个集成听力筛查、听力科普及听损模拟的一体化的小程序,这让测听的门槛极大降低,最重要的是远程测听的便利,让老年人就算不出家门,也可以轻松的检测自己的听力。

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8万多名老人通过该小程序进行了听力检测。其中线上用户有6万余名,平均年龄55岁,听力损失占比达到41%;另有2万余名老人参加了线下社区检测,平均年龄为70岁,听力损失占比高达78%。在这些老人中,需要助听干预的比例接近22%。

最后,服务网络解决了老年人听力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社区组织和各种协会对老年人群体有直接的触达,数字化工具加上和各界联合打造的社区听力干预服务网络,也正在成为获取老年人信任、进而提供实际服务的重要渠道。

在深圳市龙岗区,腾讯与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合作,在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功完成了3000人的听力检测试点。

2024年,腾讯与芜湖民政合作,计划为1万名芜湖老人提供听力健康干预服务,创新联动民政辅具租赁政策,打通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辅具租赁站点的联动服务。

还有上文提到的“情暖老兵,守望相助—老兵听力关怀计划”,(退役老兵的听障发生率相比一般老人高出约30%)计划为2万名退役老兵开展听力健康服务。

其实,全球听力健康问题之所以一直没有获得最佳的解决,一定是传统方法存在了问题。毕竟,无论哪个人,都能十分肯定“听得到”“听得清”一定比耳背、耳聋更幸福。只要我们解决了老年人获取听力健康服务的诸多难点,必然会激发老年人解决自身听力健康问题的主观性。

这个过程里,以腾讯银发听力健康数字化干预方案为代表的科技助老探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上的赋能,思维上的赋能,以及开放模式的赋能,很多维度的针对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让人看到问题获得解决的希望。

第二十五个爱耳日刚刚过去,我们既要改变思维模式,从认知其危害性开始。又要积极拥抱科技的力量,借助科技保护我们的听力。


听力 老年人 健康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