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区块链+版权”,那么金庸版税有几个亿?区块链
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的现世,给版权保护领域打开了大门,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尽管目前利用区块链技术并不能真正解决版权领域的问题,但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要想让版权保护真正落地也未必不可能,区块链这件武器具备很大的潜力,一旦被人们彻底发掘出来,未来可期。
金庸老先生去世,我们失去了一个武侠文学泰斗,他在武侠领域无可厚非可以被称作第一。他的作品基本上都被翻拍成了影视剧,广为传播,还有很多其它商业活动也有金庸武侠的影子,世界基本上每一个华人或多或少都享受过金庸武侠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出现金庸武侠的地方却未必有金庸版税。
金庸被逃掉的版税
曾有消息曝出,金庸的资产接近10亿元,可这里面大部分却都不是稿费。梁羽生曾经说过,在上个世纪的香港,没有人能靠写作挣到钱,金庸也不例外。金庸之所以没有同时代的作家落魄,是因为他兴办了《明报》,当时他的大部分经济收入都来源于此。
金庸写作真正的稿费大约在4000万元,常人看起来很多,但是与国外JK罗琳、斯蒂芬金动辄好几十亿美金的版税相比,显得非常寒碜。
金庸小说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各个街头坊间里、巷子里都流传着金庸的武侠故事,很多商业活动场景都有金庸武侠元素,但却很少有人付给金庸版税。在盗版盛行的国内,早年间,大多数金庸读者都是读的盗版,这些钱都是金庸被逃掉的版税。
曾有人统计过,半个世纪以来,若所有跟金庸武侠有关的商业活动都付给了金庸版税,那么他的个人版税可超过1000亿元,是中国历代所有作家稿费总和。
可是,那时候版权并没有受到良好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面临的困境
音乐抄袭、文章抄袭、影视剧抄袭……互联网时代,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数字内容在互联网裸奔,发现的未发现的抄袭事件频发,各种版权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版权保护存在以下三大痛点:
传统版权登记流程
确权问题
想要控告别人抄袭你的作品,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证明你的作品是“你”的,这样才有举报的成功性。其中版权登记就是一种最有效、最具法律效益的证明原创方式,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版本登记的经济实力。
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数据,文字和口述作品100字以下 100元,101-5000字 150元。而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稿费也不过区区200元左右,若还拿出150元进行版权保护登记,怕是没有人能消费得起。
其次,如上图,由于技术限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导致传统版权登记程序复杂且周期长,官方的审核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根本无法满足网络时代作品“产量多、传播快”的特点。
高金钱成本、高时间成本让许多自由撰稿人在版权登记上望而却步。
用权问题
作品剽窃、抄袭等问题如今屡见不鲜,前有2014年琼瑶阿姨致信广电总局,举报于正《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梅花烙》,要求立即停播于正剧;后有今天,86版《西游记》总作曲许镜清控告腾讯《西游记之女儿国篇》侵害署名权,要求删除下架电影。
这些都是公众人物,群众对他们关注度非常大,自然有热心网友帮他们打抱不平。可是互联网还有成千上万的不知名自由撰稿人,他们原创可能会被复制粘贴千万次都没有人发现,到最后就算作者发现,大家也分不清谁是原创,原作者想追究这么多人也无能为力。
除了抄袭,还有作品剽窃。这里剽窃指的是把别人的作品照葫芦画瓢,修改一番便当作自己的原作。这是版权保护的一大难题,剽窃作品很难有精准的判定界限,在文学中,当故事人物、情节、环境全部被改头换面时,去判定剽窃就显得非常复杂。
很多知识产权的原创人都有着“被逃”版税的经历,这是版权保护的陈年旧病,根据维权骑士发布的《2018Q2内容行业版权报告》,今年第二季度仅公众号内容遭疑似侵权次数就超过了30万次,互联网作品侵权问题非常严重。
维权问题
原创者在维权路上也会碰到很多的挫折。首先维权渠道很少,当原创者发现有人抄袭作品时,找不到有效的渠道处理问题。当年琼瑶阿姨控告于正抄袭时,先是向播于正剧的湖南台控告,但是并没有被理会,后来微博控诉也只是引起风浪,并没有强有力的解决,最后琼瑶写信给广电总局当局,才引起重视,成功维权。
其次,平台投诉程序复杂,效率慢,当你的作品被copy到各个平台时,这么多繁琐且复杂的投诉程序,你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一一去维权。一些小平台的客服效率非常慢,加客服好友都需要花上好几天,再加上磨磨蹭蹭地聊天回复速度,就已经消磨了你仅剩地一点维权耐心。
平台诉讼无法有效维权,法律诉讼又成本更高。因此,大多数原创者选择保持沉默,任由权利被侵犯。
“区块链 版权”蓝图构建
区块链基于数学原理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确认问题,对价值交换活动的记录、传输、存储结果都是可信的。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一旦生成将永久记录,无法篡改,除非能拥有全网络总算力的51%以上,才有可能修改最新生成的一个区块记录。
那么很显然,我们可以根据区块链的特点,结合版权保护的各个痛点分别去解决问题。
确权:一条龙版权保护
权威机构签发可信时间戳,这是能证明数据电文在一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再通过标题、摘要、发布的时间、作者的名字等细节信息生成一个独有的字符串,最后结合生成一个作品“身份证”。从作品产生到版权的每一次授权、转让,都能够通过这个“身份证”被恒久的记录和追踪,不仅能够优化创作者对作品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能够为各类纠纷提供准确的司法取证。
用权:智能条款制定履约
很多媒体想向作品支付版税,但苦于很难找到原作者,而作品“身份证”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准确的原创证明,被记录在链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身份证”找到该内容的原创作者,再利用智能合约进行授权条款的制定和授权流程的协商,版权费用的支付和授权的取得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可以避免许多法律争端。
维权:侵权证明与存证
在用户提交维权需求后,利用智能合约针对被侵权版权作品的自动筛查和智能比对服务,可对作品全网转载情况进行检测,并在锁定侵权事实后自动实现证据的抓取工作。所获得的侵权证据能够被进一步提交至区块链系统实现证据固化,强化证据的有效性,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这样节省了很多人力和时间资源,不用再去走程序繁琐人工投诉渠道。
“区块链 版权”的局限性
前面说到区块链“不可篡改”的优点,其实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根据作品登记法,“在登记后发现与事实不相符的,作品登记机关应撤销其登记”。可是区块链并不能确保作品登记申请者和作品著作权所有者是同一个人,万一作品被人抢先注册,到时候原作者想要依法撤销,但是区块链却是“不可篡改”。
若强行利用51%的算力决定权去进行数据修改,既耗费资源,又使得区块链变成中心化的存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的现世,给版权保护领域打开了大门,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尽管目前利用区块链技术并不能真正解决版权领域的问题,但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要想让版权保护真正落地也未必不可能,区块链这件武器具备很大的潜力,一旦被人们彻底发掘出来,未来可期。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