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机酒价格大跳水,携程赢业绩难赢人心快讯

财经新知 2024-10-01 21:53
分享到:
导读

一边是机票价格大跳水,携程被质疑“背刺消费者”,另一边则是酒店商家抱怨OTA平台吃肉、酒店商家喝汤。两头不讨喜的“携程”,打赢十一黄金周这场硬仗的筹码还够吗?

一边是机票价格大跳水,携程被质疑“背刺消费者”,另一边则是酒店商家抱怨OTA平台吃肉、酒店商家喝汤。两头不讨喜的“携程”,打赢十一黄金周这场硬仗的筹码还够吗?

@财经新知 原创

作者 |颜曌  编辑 | 蕨影

国庆黄金周终于来了!在“请2休10”与“年底清假”的双重助力下,旅游市场蓄势待发,再度掀起消费狂潮。与此同时,OTA平台也到了“抢流量、秀肌肉”的关键时刻。

按照9月初携程集团发布的《2024国庆旅游预测报告》,“十一”出行人次和旅游消费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不过,通过近日“国庆机票价格大跳水”的话题登上热搜,以价换量、打价格战,依然是这个国庆黄金周的“主旋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去年国庆期间,“没出发就已亏了数千元”同样是热搜话题。

而携程作为行业数一数二的玩家之一,也因为此前“大数据杀熟”等,而频繁被指背刺消费者,此次同样成为“众矢之的”。那么,这个十一黄金周,舆论风波之下的携程,还能成为大赢家吗?

01机酒价格双降之谜

供需两端微妙调整,旅游市场走势未达预期高涨。

2023年国庆期间,“国庆假门还没出就亏了3500元”的热搜话题,很多人还在脑海中留有印象。不承想,今年国庆假期,#国庆机票价格大跳水#、#买完国庆假期的机票不敢再看价格了#等话题又登上了热搜榜。

图源:网络,微博2023年国庆期间热搜截图

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仅看机票预订价格,2024年国庆期间明显呈现“量涨价跌”的趋势。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期间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21%。与此同时,携程预订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国内和出境机票价格,较去年同期回落均超20%。据飞猪数据,今年国庆假期国内外酒店、机票均价同比去年均有所回落,其中酒店均价同比去年下降约4.5%,机票均价下降则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出境日本、英国、新加坡的机票,含税价更是大幅下降30%。由此也导致了,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出游成本,甚至低于国内部分目的地。

据界面新闻报道称,关于机票定价权,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供需关系成为影响机票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供给充足时,机票价格偏低;供不应求时,票价逐步上扬。当旅客提前较长时间订票时,由于座位供给充足,通常票价更低。这也意味着,机票价格主要还是航空公司在掌控。

不过,据统计,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及春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的客运人公里收益,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均出现下滑,尤其是三大航降幅超过12%。这也意味着,在业绩压力之下,航空公司不得不通过追求客座率来冲击业绩,甚至在与OTA平台谈判中,缺乏话语权,价格被掌握流量的OTA平台“拿捏”几乎是必然。

无独有偶,在机票价格跳水的同时,今年的酒店价格同样不增反降。综合多个旅游平台预测,今年十一期间,超六成旅客为长途游旅客,周边游仅占两成。酒店两天以上连住场景占比超过一半,多人出行多间房预订占比超过两成。

酒店价格下降的情况,与机票价格跳水原因几乎相同,一方面可能是真实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秋冬季节旅客热衷于向少数景点扎堆,导致不同地区的需求大相径庭,并不均衡。

据《旅界》通过行业社群获取到的信息,贵州一些旅行社反馈,当地过了暑期客流量一般,国庆游客都是去新疆、西北草原看秋色。

相比贵州、新疆、西北,一些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者心态则相对平和,甚至直接“躺平”。湖南长沙一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国庆旅游订单上涨很慢,和平时相当,更没有旺季与黄金周之说。而在旅游景点较多的西安,也有旅行社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庆报团游客量没有预想的高,跟平时出客量相差无几。

很多传统景点之所以遇冷,可能与近年民俗文化旅游的爆火,游客此消彼长有关。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庆游客都热衷文化旅游,因此文旅回暖,超4成小微商家2023收入同比增长。另外,据研报之家汇总的住宿业情况,当很多消费者都热衷于文旅景点时,就出现了“大城市民宿火爆,小地方酒店增长快”的局面。

整体来看,机票、酒店价格大幅下滑,以及通过旅游景区业内人士的爆料可以看出,很多传统旅游景点、景区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华热闹。反而是一些近年逐渐崛起的文旅景点,让很多游客扎堆前往。

而在线旅游平台对外宣称的所谓繁荣,更像是刺激用户消费,而人为制造的“假象”。

02频繁“背刺”消费者

机票降价对于游客出行原本是好事,但是一些消费者却因为提前买票,到手的机票价格反而更贵,因此直指携程等OTA平台背刺消费者。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消费者如此表示:携程把用户当韭菜割,利用饥饿营销引导用户速度下单,实际订单还有库存后续还打折促销。

图源:黑猫投诉

虽然机票定价权看似在航空公司,但是OTA平台作为流量掌控方,其“早鸟价”等系列营销动作,却恰好满足了航空公司追求“客座率”的客观需求,因此才出现了前后票价相差巨大的情形。只是,这对于一些更早买票的消费者而言,却是一种“无言的伤害”。

正如上文提及的热搜话题及消费者投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很多消费者还没出发,就已经亏损几百甚至上千元。一些消费者甚至为了减少损失,而不得不承担退票手续费,退票后重新购票。

实际上,买贵之后,消费者要求售票平台赔偿有法可依。据专业法律人士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特定情况下,“退一赔三”诉求是合理且具备法律支撑的,但具体实施时需结合现行法律和双方协议进行考量。

据了解,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也拿出了接受赔偿的姿态。例如,去哪儿网工作人员向媒体解释说,如果消费者在购票后,发现航空公司票面价格低于去哪儿网的购票价格,可申请退差价。

不过,关于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代理环节出现问题。”若确实存在此类情况,去哪儿网将会进行核实,无需消费者提供任何凭证。

实际上,OTA平台所谓的代理环节出问题,或许有些避重就轻。据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反馈,在同一个平台购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可能出现票价相差好几百的情况。

而且,携程“背刺”消费者,也并非首次。最典型的就是“大数据杀熟”,更可谓老生常谈。所谓的“大数据杀熟”,也就是新老用户在购买机票时,价格差距巨大。

不少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吐槽携程大数据杀熟,吃相难看。甚至包括此前多位知名人士,也发现携程存在新老用户两套价格的现象,并将其“送上热搜”。

图源:微博用户投诉截图

实际上,该类现象,由来已久。据媒体报道,早在2020年,就有一位胡姓女士消费者通过携程App预订酒店,同样遭遇“大数据杀熟”。彼时,其预订酒店时的价格是2889元,不过退房时却发现酒店实际挂牌价仅为1377.63元,因此起诉携程,认为其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以及欺骗行为。最终,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支持了胡女士的“退一赔三”的诉讼请求。

此外,携程的退改签政策,也常常成为争议焦点。当消费者面对高额手续费时,往往错误地将矛头指向平台。虽然携程无法决定航空公司的退改签费用。但是可以预见,一旦用户对其形成负面印象,信任的流失可能仅在一念之间。

一些消费者因为提前购买的机票票价太高,无奈只能选择退票重新购票以减少损失,但是实际上,这种因平台原因导致的退票,依然需要消费者承担一定的退票费用,同样会带来损失。

虽然携程反复强调,平台不会从退票、改签费用中“抽成”,但是对于平台票价频繁变化而且幅度如此之大,普通消费者是难以理解的,对于退改政策等的质疑也合情合理。

实际上,携程的这些乱象,相关监管部门也早有察觉。据《人民日报》报道,早在2018年4月,江苏省消保委就曾对飞机票退改签情况开展消费调查。此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线上调查的1250名消费者中,995名消费者有过退改签的经历,占79.6%,而机票退改签费用总体偏高,收费标准混乱。

而且,此前携程被江苏省消保委约谈时,曾承诺优化退改签规则的展示,但至今用户仍需经过一系列复杂步骤,才能获取退改签规则信息。

由此可见,携程平台对一些现有问题的处理,或是“治标不治本”,并未形成有效闭环。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大数据杀熟”以及国庆期间票价出现大幅跳水的现象,会反复出现?

03信任危机隐现

虽然舆情不断。但是从业绩来看,携程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十分亮眼。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携程平台录得营收246.77亿元,同比增长20.7%。股东应占溢率81.45亿元,同比增长103.32%。具体来看第二季度,携程报告期内录得收入合计人民币127.88亿元,同比增长13.55%;股东应占溢利38.33亿元,同比增长507.45%。

据分析,携程2024年上半年业绩暴涨,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同期,历史基数较低。而且疫情过后,国内旅游赛道明显回暖,而携程近两年,也处于快速恢复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各项入境便利化措施带动China Travel热潮的来临,携程吃到了跨境游的红利。

与此同时,银发族的消费激增,携程推出的“老友会”品牌以及“亲情卡”功能,也为携程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量。据携程财报显示,截至目前,“老友会”品牌,为其贡献了16亿元GMV。

此外,从运营效率来看,携程问道AI大模型的发布,对平台服务效率的提升,也十分明显。据携程方面介绍,在AI的辅助下,可为携程客服日均节约10000+小时工作时间,相当于解放超1000名人力。

不过,携程的交通票务业务,却因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业绩十分承压。财报数据显示,携程二季度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10亿元,同比上升42%;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6.33亿元,同比上升8%。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携程核心业务之一的携程交通票务,第二季度营收为49亿,同比增长仅为1%,环比甚至下降了3%。对此,携程集团解释“尽管交通票务预订量强劲增长,但机票价格在第二季度有所波动”。

对比同程旅行第二季度交通票务营收17亿,同比上涨17%的数据。携程的这种解释,似乎没有太大说服力。票务需求疲软并非根本原因,携程票务业务自身出现问题才是根本。

很显然,无论是携程此前频繁因为大数据杀熟、节假日票价前后差距巨大等问题,而被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还是此番故伎重演,都会让消费者对其丧失信心。在消费者担心被携程“杀熟”,以及有众多可选平台很多的情况下,其不再通过携程平台“买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除了携程因为一些舆情,导致交通票务业绩增长疲软甚至下滑外,携程面对机票、酒店价格的纷纷下降,以及“高性价比”出游时代的来临,恐怕也难以从“低价竞争”中捞到太多好处。

一方面,低价不仅损害平台的盈利能力,还会让商家降低与平台合作的积极性。从而让携程丢掉消费者信任的同时,也进一步丢掉商家对其信任。实际上,与航空公司与OTA的博弈一样,酒店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博弈,并非一朝一夕,二者的关系,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微妙。

最明显的变化便是,近年以来,关于“OTA吃肉,商家喝汤”的话题,不绝于耳。据字母榜报道,9月初,华住集团创始人兼CEO季琦在一篇内部文章中,直指酒店和OTA之间的利益冲突点。

季琦表示,很多门店过于依赖集团已有的会员和中央渠道,已经逐步丧失销售拓客的能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店长在业绩压力下,为了出租率,各种让利给OTA,“价格给得比会员价还低”,导致门店的订单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OTA。

由此导致的结果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酒店的利润逐渐被OTA平台“吃掉”了。与此同时,酒店还可能因此丧失了对房间的定价权,OTA平台甚至为了二者“共同”的业绩目标,甚至可以随意修改房间的预订价格。这显然会导致酒店逐步丧失主导地位,甚至会导致更大的“悲剧”。

据了解,此前华住痛定思痛,就曾与携程等几家OTA平台终止合作。而其根本原因,就是OTA平台违背了华住官网价格最优原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对此,华住表态,“合作中断,直至中介价格梳理干净。”

最终,该争端也以OTA重新调整价格结束。不过,OTA平台的临时让步,并不意味着二者的竞合关系就此终止。可以说,只要酒店还需要依赖OTA平台的流量,这种微妙的关系就难以理清。

携程虽然一直是在线旅游垂直赛道的“一哥”,但是其江湖地位却未必稳固。同样处于垂直赛道的美团、飞猪,同样实力强悍。前者有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资源优势,后者则向来善于从“价格”方面大做文章。

而跨界玩家抖音、小红书也在到店酒旅等赛道,跃跃欲试。虽然二者相比行业前辈,姗姗来迟。但是随着其内容生态优势不断释放,从景点种草到在线机票酒店预订,也逐渐形成了商业闭环。

相比之下,携程平台可谓前有狼、后有虎。而且在平台内容与用户粘性等方面,携程还是工具属性居多,存在明显的短板。

因此,这个国庆黄金周是携程等OTA平台的又一次大考,携程如果不能独善其身、守住底线,可能短期可以赢得业绩,但是长期来看却再次丢掉人心。而如果将“低价”视为一把双刃剑,携程恐怕在将这把剑刺向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在刺向携程自己。

商场如战场,OTA平台追求业绩增长,无可厚非。但是倘若为了短期业绩,而无视B、C端用户的利益,甚至毫无底线“背刺”用户,恐怕只会消耗商家、消费者对其信任度、忠诚度。

携程交通票务的增速疲软甚至环比出现下滑,也已经足以说明,在交通票务方面,携程已经面临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未来是否会“蔓延”到携程的其他业务板块,也尚未可知。

总而言之,作为OTA头部平台,携程已经逐渐出现了“两头不讨喜”的尴尬局面。而这个黄金周,国庆机票价格大跳水再次登上热搜,对于正在走向业绩恢复的携程来说,恐怕又是一个危险信号。

酒店 携程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