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黑马业务,成了投诉“重灾区”快讯
从淄博烧烤到“尔滨”冻梨,从天水麻辣烫到开封“王婆说媒”,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走出去。旅游市场复苏,居家健身红利消退,线上健身平台Keep如何留住用户?
文 | 张佳儒
从淄博烧烤到“尔滨”冻梨,从天水麻辣烫到开封“王婆说媒”,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走出去。旅游市场复苏,居家健身红利消退,线上健身平台Keep如何留住用户?
近日,Keep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实现营收21.38亿元,较2022年的22.12亿元下降3.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调整后净亏损2.9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55.7%。
Keep扭亏和普通人减肥一样,都是一道难题。2019年—2022年,Keep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665亿元、1.064亿元、8.265亿元、6.669亿元。加上2023年的亏损,Keep五年累计亏超22亿元。
Keep是国内最大的健身平台,主要收入源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和在线会员及付费内容。Keep也曾拓展线下健身房,2018年开出线下运动空间Keepland。
近期,“Keep裁撤线下健身业务”上热搜。Keep回应,Keepland近期暂停了广州9家合作门店的运营。不难看出,Keep线下业务遇挫,未来的业绩还要指望线上。
Keep线上业务的根本在于“人”,用户是一座“青山”,如何留得“青山”成了Keep的又一个难题。
2023年,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2975.6万,相比2022年的3638.8万,减少了660万。Keep还没摆脱亏损,月活用户先“瘦了”。
不过,Keep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增长了。这得益于虚拟体育赛事业务的持续增长,用户付费报名参赛,取得健身成就后可获得自主设计奖牌及虚拟权益。
2023年,虚拟体育赛事业务成了Keep的黑马业务,Keep尝到甜头,部分参赛的用户却心里苦。新浪黑猫上,Keep近期遭遇大量投诉,投诉事由大多和keep奖牌有关,发生了什么?
国内排第一,却是盈利困难户
Keep诞生于2014年,创始人是王宁。2014年大学毕业季,180斤的王宁为了找到体面的工作,在网上搜了一套健身和减肥的方法,短期瘦了30斤。为了分享减肥秘籍,王宁决定做一款APP, Keep由此而来。
近几年,颜值经济当道,身材管理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刚需”。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2年国内健身人群达3.74亿人,预期到2027年达4.64亿人。同时,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每人2518元,低于美国的16425元。
在健身市场中,Keep占据优势。Keep招股书显示,国内健身人群中有77.5%的人了解Keep移动应用程序。按2022年的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国内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Keep的商业化模式包括会员订阅及在线付费内容、自有品牌产品以及广告等。其中,会员订阅及在线付费内容包括独家健身课程、直播课等;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服饰和食品等,在Keep自营商城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上销售。
国内最大的在线健身平台,在多元的商业化模式下,过去几年,Keep营收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Keep营收分别为6.63亿元、11.07亿元、16.20亿元、22.12亿元,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2023年,Keep上市第一年,营收高增长戛然而止,实现营收21.38亿元,下降了3.3%,与此前几年的高增长大相径庭。
对于2023年营收下滑,Keep表示,主要由于电商消费者信心低于预期,影响了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收入,以及公司对新产品扩张和市场策略都采取相对审慎的策略。
营收下滑,Keep依然还是盈利困难户,2023年调整后净亏损2.95亿元,2019年以来持续亏损。对于长期亏损,Keep解释,由于优先考虑战略路径的制定和商业模式的优化。
Keep何时盈利?国信证券4月1日的研报表示,由于2024年行业延续弱复苏及公司计划适当扩大费用投入,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经调净利润为-2.4亿元、-0.5亿元、+0.3亿元(原2024-2025年为-1.9亿元、+0.1亿元)。按照券商预计,Keep还要继续亏。
除了线上业务,Keep也在布局线下。招股书显示,Keep的线下健身空间叫Keepland,使用户能够在线下体验在线内容,线上线下融合。截至2019年至2022年底,Keep在北京分别拥有及经营13家、9家、9家及7家Keepland健身中心。
2021年8月开始,Keep开始轻资产运营,即与第三方线下健身房合作推出Keep优选健身馆课程,Keep仅提供健身内容及服务,还在健身房开设Keep健身课程。媒体报道,2022年10月,Keepland将业务拓展到广州。
从公开消息来看,Keep线下业务拓展不顺。2024年3月25日,“Keep裁撤线下健身业务”登上热搜。Keep回应称,属于正常业务调整。Keepland近期暂停了广州9家合作门店的运营。
在Keep的业务体系中,Keepland存在感较弱。招股书显示,Keepland业务属于广告及其他业务中的“其他”。2023年,Keep广告及其他业务合计营收1.96亿元,营收占比不到10%,“其他”所代表的Keepland的营收没有详细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Keep在招股书中曾多次提及Keepland,2023年业绩公告中,Keepland没有出现。从线下健身空间Keepland的发展状况和业绩占比来看,Keep未来的业绩还要指望线上。
月活用户“瘦了”,黑马业务成投诉“重灾区”
Keep线上业务的基础源于用户。2023年业绩公告显示,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980万,而2022年同期为3640万,一年减少了660万,回到2020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Keep近几年首次月活跃用户减少。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180万、2970万、3440万及3640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对于月活跃用户数“瘦身”,Keep表示,2022年,相关措施限制了户外活动,产生了月活跃用户和订阅会员的高基数效应;此外,Keep采取成本管控策略,减少营销投放活动和获客相关支出。
除了月活跃用户减少,Keep还披露了有关用户的增长的数据,比如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长17.6%,会员渗透率从2022年的10%,增长至10.7%。
两项数据的增长,一方面源于会员课程的焕新。2023年,Keep独家录播在线课程进一步丰富,包括有氧运动、跳绳、瑜伽等,录播课程总数增至4225节,较2022年底的1873节大大提高。2023年,会员课程锻炼次数较2022年增长超过200%。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Keep虚拟体育赛事业务表现强劲。
根据2023年业绩公告,虚拟体育赛事是Keep推出的一系列线上运动挑战赛,用户通过支付20-139元不等的报名费,可与其他参与者一起完成跑步、骑行、行走等运动,取得各种健身成就或完赛后,会解锁Keep专属奖励,例如自主设计奖牌及虚拟权益。
2023年,虚拟体育赛事业务是Keep黑马业务,是财报中最大的亮点。
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每名虚拟体育赛事付费用户平均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0%,于年内再创新高。虚拟体育赛事业务收入增加,推动Keep在线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实现11.4%的增长,帮助在线会员及付费内容成为Keep第一大收入业务,且大部分抵消了健身产品收入减少的影响。
虚拟体育赛事业务让Keep尝到甜头,却也成了用户投诉“重灾区”。3月以来,黑猫平台上有关Keep的投诉大约150条,其中大部分投诉指向Keep奖牌不发货或延迟发货。
投诉平台显示,不少用户在2月、3月完赛,但没有收到奖牌。对此,有用户认为,这是霸王条款,“不准退款,推迟发货,发货时间一直推迟”。
也有用户称,收到Keep奖牌,但发现收到的奖牌框有瑕疵,“跟客服联系后最终选择退货退款,客服说退回后邮费报销,但是退回后并没有处理邮费退款!反而一直推脱不处理。”
Keep的虚拟体育赛事业务遭遇大量投诉,未来如何妥善解决,是否会影响到相关收入的增长,有待观察。
在Keep披露2023年业绩公告后,外界有观点认为,Keep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亏损进一步收窄,在运动行业大潮下,公司估值有望被修复。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7月,Keep登陆港股,发行价为28.92港元,8月,股价曾突破40港元,此后震荡下跌。2024年以来,Keep股价几乎都在10港元以下。4月3日收盘,Keep股价报4.58港元,处在历史低位区间。
综合来看,2023年,Keep业绩亮点颇多,但隐忧也不少,上市首年营收高增长戛然而止,亏损收窄但何时盈利仍是个谜题,虚拟体育赛事业务拓宽了业务边界,却遭用户大量投诉。未来,Keep何时盈利,如何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将保持关注。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