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跨境支付:阿里、IBM等巨头抢滩 2万亿美元市场如何破局区块链
不止IBM,其他公司也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抢占跨境支付市场,而这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正在威胁银行的跨境支付市场。
又一巨头携区块链技术进入跨境支付市场。
前几天,蓝色巨头IBM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新支付系统Blockchain World Wire(BWW),大大提升了跨境支付效率。
据悉,BWW以Stellar(恒星链)网络为运行基础,几秒钟完成跨境支付的清结算,手续费也低到可以忽略不心疼。
实际上不止是IBM一家,其他公司也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抢占跨境支付市场,而这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正在威胁银行的跨境支付市场。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消费者对消费者(C2C)跨境支付业务中,银行已经流失了40%的市场份额给非银机构;消费者对企业(C2B)跨境支付业务中,流失了30%;企业对企业(B2B)跨境支付业务中,流失了5%。
市场份额的迅速损失让银行如梦初醒,也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捍卫自己的“领地”。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英文简称“SWIFT”)是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银行同业间合作组织,主要满足世界各地不同银行间结算业务。在过去几十年里,SWIFT在跨境支付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现在,该组织在利用区块链超级账本简化各地银行往来账务,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降低成本。
二者不同在于,以IBM为代表的一方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彻底改变传统跨境支付方式;以SWIFT为代表的国际银行组织则是希望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现行体制。
预计,到2020年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未来哪种方式才是区块链技术正确应用“姿势”?谁又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呢?
跨境支付真正问题
判断未来尽管非常困难,不过如果我们发现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动规律,可能有助于我们预见未来
从表面上看,传统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不健康。
过去很长时间,全球跨境支付系统以SWIFT和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为核心系统,均由传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建立,发展中国家难有话语权。
以SWIFT组织为例,最初主要是欧洲、北美一些发达国家联合成立的,其总部设立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在管理方面,SWIFT是一个私营股份公司,股东来自会员,由25名董事长领导下的执行股东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换言之,这25名董事影响着SWIFT网络中200多个国家(地区)超过11000家的金融机构,以及全球跨境金融信息标准的制定。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2017年其董事会的25名独立董事中仅有4人来自新兴经济体,其执行委员会的成员更是清一色来自欧美国家。也就是说,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体系让其他国家很难有平等的话语权。
CHIPS则更是如此。作为全球最大的私人部门美元资金传输系统,所有私人部门美元跨境交易结算和清算的中枢神经。该机构由纽约清算所协会建立和经营,在美国人的控制之下。
导致的结果是,上述机构几乎由发达国家垄断,这些机构服务商也很难有动力持续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而进入到该体系的其他金融机构也乐于坐享其成、索要高价。
而且一旦被排除在该跨境支付体系之外,也就意味着一国将难以开展跨境经济活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常常将此作为金融制裁手段。
这些跨境支付服务体系让全球老百姓满肚子怨水。2009年,在G8推动下,世界银行建立了“全球汇款工作组”,以推动国际汇款市场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种改变对于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而言依然有限,直到区块链技术诞生后,质变产生了。参与到跨境支付体系内的节点不在是传统的少数发达国家势力,更多其他的国家势力参与进来,开始瓦解这种比较僵化的跨境支付体系。
区块链跨境支付的两种姿势
区块链第一个跨境支付应用案例应该说是比特币。
一位比特币早期用户告诉区间集,一开始主要用它给海外留学的儿子转生活费,因为传统银行汇款的较慢,操作复杂,成本还高,比特币则非常方便,手机点几下就完成了。
比特币价格短期波动较大,应用时还存在监管,手续费随社区扩大上涨等诸多限制。
于是人们进一步想出,用数字货币作为跨境支付时两国货币的中介,这种方式最为有名的是瑞波(Ripple)。
瑞波币(XRP)是Ripple系统内的流动性工具,是一种桥梁货币,是各类货币之间兑换的中间品,在进行跨境汇兑的时候需要先将法定货币转为数字货币,再由数字货币转为目标法定货币。瑞波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即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反之亦反。
因为存在监管问题,尽管其高管不断到各国央行前游说,目前发展还是相对缓慢。
前面提到的IBM在跨境支付方面则是利用稳定的中央数字资产作为中介。
IBM还强调,新的金融通道是通过其API与现有支付系统无缝集成而构建的,因此银行不必为了开始使用它而实施全面的硬件变更。一旦发送方的法定货币转换为数字资产,系统立即将其转换为接收方的法定货币的相应金额。然后,所有交易细节和结算指令都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
不过总结来看,这类解决方案主要从“币”角度出发,快速实现跨境支付,这是第一种方案。还有一种方式则是从链的角度或者分布式账本的角度,实现快速的清结算。
简单来说,跨境汇款中的多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汇款报文传递给各个参与方,从而实现多方协同信息处理,将原本机构间的串行处理并行化,提高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
这类项目也很多,之前提到的SWIFT就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业务信息处理效率。在国内目前可见的就有:
1、招商银行与香港永隆银行之间的直联支付业务;
2、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之间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3、蚂蚁金服的区块链跨境支付。
过去用户汇款信息可能经过很多的中间银行,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后,转账数据在相关的银行间开始同步处理。
从链的角度来说,上面两种模式不用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案大多利用的公有链,第二种方案则是几个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盟链。
谁才是未来
显而易见,对于第一种方案来是未来跨境支付的最好的方案,在没有解决好各国监管合规性前,可能不太会大范围的流行。
以目前跨境支付遇到的问题来看,今年7月末,我国外管局公布27起违规案例,其中5起违规案例涉及第三方支付公司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首度出现在违规案例中。
在一般的跨境支付购物,通常情况下,跨境支付必须满足“三单合一”的前提条件,才能付款放货。具体而言,即跨境电商平台方需提供交易单,支付方需出示支付单,物流方则提供物流单,当三单合一以证明贸易背景真实性,海关部门才会放货,第三方支付机构随之完成跨境付款流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不法分子仍然发现“有空子可钻”。比如他们先选择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方式购买海外商品,然后再向相关海外电商平台“申请”退货,套取相应的资金,实现资金违规出境。此外,个别企业或个人还与海外电商平台“勾结”,利用不合理贸易定价等做法,同样能让资金违规转移出境。
第一种方案虽然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和体验感,如何保证各国反洗钱等合规性操作将是一大难点,是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着力的解决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第二种方案或许才是主流的方案。
那么,这是不是说第一种方案就没有用武之地呢?区间集认为,在一些金融体系比较差的国家来说,第一种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场景。
比如说非洲,在那里很多国家的金融系统普遍都比较糟糕,因此在非洲比特币、以太币这种加密数字货币尤其受人民的喜爱。不过以太币和比特币的价格过高用来日常支付肯定是不好用的,非洲的一些本地企业抓住了机会开展业务,像支付宝、微信一样在非洲的几个国家已经可以通过使用数字支付来充话费。
一家非洲的本地名为wala的公司在以太坊上通过ico募集了120万美元的以太币,以此为基础发放自己的代币dala。Wala公司利用了一种类似闪电网络的技术实现链外交易,以此来降低日常微支付行为的交易费用。
Wala公司在乌干达、津巴布韦、南非有超过57000个用户,平均每天使用dala代币交易6300次,绝大多数交易都是1美元以内的小额支付。在非洲充值一次话费平均花费27美分,这样的支付方式要比去提供电信业务的公司去充值要便利多了。
由此可见,在金融体系完善的国家来说,第一种方案可能要解决的金融系统问题太多,采用第二种方案的联盟链较为稳妥;对于金融体系不完整的国家来说,反正没有是什么顾虑,不用担心什么合规性,第一种方案的跨境支付方式可能会颇受欢迎。当然,这种方案一开始在一些地区小范围流通,不会在全球范围普及开来。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