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伤”一年后,小鹏汽车仍未迎来“涅槃”快讯
曾经的新势力三强“蔚小理”,随着销量规模的分化,似乎正在驶向两极的未来。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曾经的新势力三强“蔚小理”,随着销量规模的分化,似乎正在驶向两极的未来。
数据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以37.6万辆的交付量登顶新势力榜单,蔚来则以16万辆的交付成绩位列第二,而小鹏汽车14.16万辆的交付量仅排在第四位。
业绩上,小鹏汽车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净亏损分别为23.4亿元、28亿元和38.9亿元,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5%、-8.6%和-6.1%。而反观理想汽车,其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超60亿元,成为新势力车企中少有的赚钱成员。
与此同时,“蔚小理”的市值同样拉开了距离。小鹏汽车最新美股市值为89.81亿美元,港股市值为707.55亿港元。而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的美股市值分别达到335.7亿美元、127.71亿美元;港股市值分别为2523.61亿港元、1007.39亿港元。
不难看出,2023年的小鹏汽车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之后,仍未走出掉队的窘境,甚至今年开年的表现依然不算乐观,1月份销量仅为8250辆,远低于问界、理想、极氪等“兄弟”们。
2月18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了一封开工信,信中回顾了2023年的调整与收获,也提出了“2024年业绩要翻倍以上”“3年内规划新品或改款约30款”等目标。因而我们不禁担忧,在残酷的竞争下,今年小鹏汽车要如何实现目标?
1
仍未穿越黑暗
2019年下半年,小鹏汽车面临巨大的资金困难,回忆起那段至暗时刻,何小鹏曾调侃: “当时蔚来在ICU里面,我坐在门口,等着进去。”
时隔5年,在小鹏汽车成立满十周年之际,何小鹏再次提到“ICU”一说,发文称在那场危机之后,自己决定死磕挺过去,挺过去小鹏就会有新的明天。
不过,从小鹏汽车的现状来看,还不能说已经进入安全地带。不管是销量端还是财务端,其身上的压力依然都不容忽视。
销量上,2023年全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14.16万辆,虽然同比增长了17%,但距离去年年初何小鹏定下的20万辆还差很多,交付量在新势力车企中仅排在第四位。
到了今年1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8250辆,相比去年12月的20115辆环比下滑明显,不仅输给了理想、蔚来,还落后于问界、深蓝和极氪等。其中,旗下首款MPV小鹏X9只交付了2478辆。对此,何小鹏的解释是:“1月份积压了上万X9订单,连带G9的供应也受到影响。”
销量之外,小鹏汽车的财报同样不算漂亮。根据小鹏汽车去年的三季报,其还未实现季度盈利,去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38.9亿元,同比扩大63.6%。再加上上半年的亏损,去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亏损约90.3亿元,接近2022年全年亏损的数额。
并且,小鹏汽车的毛利率状况也不太乐观。其去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7%,较2022年同期下滑了16.2%;同时汽车毛利率为-6.1%,较2022年同期下降17.7%。从去年第一季度算起,小鹏汽车已连续三个季度汽车毛利率呈现负数,让人担忧其盈利前景。
如果对比来看,去年三季度蔚来的营收要高于小鹏汽车,净亏损扩大幅度也要好于小鹏。理想则更好一些,成为“蔚小理”中唯一一个实现盈利的。此外,理想汽车一直以高毛利率著称,蔚来去年前三季度在毛利率上虽然有所波动,但好歹没有掉至负数。
可以预见,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继续加剧,资本和市场会更喜欢实力强大的选手。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如何扭转巨亏局面仍是重要课题。
而为了给予市场信心,去年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我们预计随着新产品和技术降本驱动我们的毛利率显著改善,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将会更大幅度的改善,这是我们走向长期规模盈利的起点。”
何小鹏在开工信中也说,今年是小鹏产品和技术平台积累和爆发的第一年,是营销策略做战略升级的第一年,目标是业绩翻倍以上、经营开始走向高质量。是否如此,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2
变革持续上演
“‘痛并快乐着,敢想敢做到’是小鹏人在2023年真实的写照。”何小鹏认为,去年小鹏汽车在组织、规划、业务、经营、效率上有特别多的调整,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也有了巨大的收获。做难而正确的事,让小鹏汽车在2023年得以触底上行。
其实,虽然亏损问题尚未改善,但何小鹏口中的调整也确实不少。由于2022年下半年小鹏G9上市失利,小鹏汽车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因此从2022年末开始,小鹏汽车就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组织变革。
首先是2022年10月,小鹏汽车成立五大委员会及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三大平台的负责人直接向他汇报。在新组织架构中,何小鹏大幅减少生态企业的直接参与度,同时更聚焦于小鹏汽车的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
同年12月,有媒体报道指出,小鹏汽车内部新设立财经平台,包含财经BP(业务合作伙伴)部、平台财务部、综合财经组、税务管理组、资金管理组和专项项目组等部门,意在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同时收回“资金”的管理权限。
到了2023年1月,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加入小鹏汽车,出任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小鹏汽车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此后,小鹏汽车开启了覆盖营销渠道、产品规划、产品制造、供应链等各方面的组织架构调整。
何小鹏在去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在王凤英的“操刀”下,小鹏汽车于2023年前三个季度末位淘汰了近百家销售店,同时推出了一项名为“木星计划”的渠道变革方案,旨在用经销商模式逐步替换过往的直营模式,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覆盖率。
不难看出,在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小鹏汽车已经属于是“刮骨疗伤”,只是这还远远不够。就如上文所说,小鹏汽车的单月交付量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落后于“兄弟”企业,同时亏损规模仍在扩大。
因此,在2024年,变革依旧是小鹏汽车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有媒体消息,小鹏汽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本轮调整由王凤英主导,涉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数据、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多个部门。
何小鹏本人在开工信中也写道:“今年是小鹏‘从1到2,二次创业’的第二年,也是组织调整第二年,我个人将围绕在企业中基层干部和企业流程层面,做好能力增强,追求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全业务的效率提高。”
考虑到通常改革效应的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一轮调整会给小鹏汽车带来多少的改变,也只能过段时间再看了。
3
加深智驾标签
一直以来,“智能化”都是小鹏汽车重点打造的标签之一,即使深陷亏损,何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的投入决心也非常坚定。
今年1月31日,何小鹏就在个人社交平台发长文分享了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思考。在何小鹏看来,只有技术革命才会带来体验创新,才能颠覆行业、颠覆时代。如果能把硬件和软件、智能和制造做好、把用户和全球化做好,小鹏会在三年内跑得更快,会在五年、十年后跑得更远。
即使是在2019年下半年最艰难的时刻,何小鹏都没有放弃对智能驾驶的投入。他回忆称:“当时账面上的钱只够维持6个月,想去见再多的人,大家都不愿意见,一开口就知道我想谈融资。那一夜之后,我想还是要死磕挺过去,挺过去小鹏就会有新的明天。”
何小鹏认为,缩减智能驾驶团队也许能省出一小笔钱,多活几个月,但小鹏汽车的未来一定不会很好,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才是小鹏汽车创立的初心。所以去年小鹏汽车在很多地方都做了减法,唯独在智驾上没有。
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研发投入为13.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约为15%,历史累计投入研发超181亿元。
在开工信中,何小鹏透露,2024年小鹏汽车将投入更多的人力(招聘约4000人)以及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为了明天而奋斗。为了率先迈向智能驾驶,预计今年年度“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
虽然在何小鹏看来,面对宏观经济的不乐观,很多的友商都在收缩,不敢投入,这反而是小鹏汽车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忧,在当下的汽车消费市场,小鹏汽车能用智能驾驶笼络来多少消费者的心?
或许在执著于科技感之外,小鹏汽车也同时需要多关注“鹏友”们的心理状态。最近一段时间,小鹏汽车就因为降价而“刺伤”了不少提车不久的“鹏友”。
根据全国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服务平台《车质网》信息,近一个月内,小鹏汽车投诉量位居自主品牌投诉榜第三的位置,主要原因就是短期内降价,损害消费者权益。去年12月以来,小鹏P7i、G9、G6曾轮番上场,相继官宣降价。
毫无疑问,小鹏汽车是勇于做变革者的品牌,在其大刀阔斧的修整下,2023年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但能否靠死磕智能驾驶让自己在2024年逆风翻盘,还是个未知数。
作者 | 李李
来源 | 车圈能见度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