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鉴别自己为假?得物再陷“真假罗生门”|网事观点
得物自己鉴别自己为假?近日,有消费者称在得物App下单一件品牌T恤,并收到了平台出具的“鉴别证书”。自己随后使用得物的线上鉴别,却被判定为“不符合正品特征”。
得物自己鉴别自己为假?近日,有消费者称在得物App下单一件品牌T恤,并收到了平台出具的“鉴别证书”。自己随后使用得物的线上鉴别,却被判定为“不符合正品特征”。
“得物的真假,难道是由得物自己说了算?”作为“先鉴别,后发货”电商模式的开创者,得物陷入了“真假罗生门”。
小梨在得物下单的T恤,被得物线上鉴别为假
不同平台鉴别结果不一
网友小梨(化名)表示,自己在得物买了件Ralph Lauren的T恤用来送人,对方拿到后觉得Logo和专柜买的不一样,于是使用了得物的在线鉴别服务,鉴别师以“领标正面部位不符合正品标准”为由,判定为仿品。
事实上,在T恤发货前,得物已进行线下鉴别,并保证其为全新正品。@小梨除了收到T恤,还有一张得物统一出具的“鉴别证书”。
得物随商品发出的鉴别证书,扫下方二维码可查到下单信息
此后,小梨使用自己的账号、同样的照片,再次将T恤在得物进行线上鉴别,同一位鉴别师又给出了“鉴别为真”的报告。
T恤到底是真是假?记者致电Ralph Lauren官方热线,对方表示,“并未与得物进行鉴别合作,也不提供任何鉴别渠道。”
得物官方则对此事回复称,T恤为正品,“平台的在线鉴别服务会受图片的质量、拍摄角度、光线等因素影响,所以鉴别结果会有偏差”,并提出给予“专属心意补偿”。
对此小梨并不买账,她认为鉴别师可以联系自己提供T恤的多角度照片,或者给出“无法鉴别”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判定为仿品。
同样的事情并不少见。网友@远山表示,自己通过95分(得物旗下二手电商平台)下单一件BAPE外套,随后使用得物、识货和神鉴局三个平台进行线上鉴别,全部判定为假,95分则坚称商品为真。
@远山在95分下单的外套,得物、识货和神鉴局都鉴别为假
在黑猫投诉搜索“得物 假”,共有超2万条投诉,问题包括“在得物买到疑似假货”“专柜购买被得物判定为假”等。
鉴别师主要靠经验?
“先鉴别,后发货”是得物和传统电商平台的根本区别。
2015年,虎扑联合创始人杨冰创立得物。平台孵化自虎扑运动装备区和鉴别区,兴盛于“炒鞋”热潮,并于2024年向全品类平台转型。
消费者在得物下单后,卖家不会直接发货给买家,而是发货至得物仓库,经过得物检验后发给卖家,得物对卖家收取一定的平台服务费。这种定位迅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如今,得物平台上的用户90后占比超九成。
此外,得物还提供单独的鉴别服务,其中线上识图鉴别价格一般为5元至10元,寄送鉴别则为60元左右。
自成立以来,得物一直在尝试提升鉴别权威性,比如斥巨资打造鉴别实验室,并在2022年与中检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国内首个鉴别联合研究团队。而中检上海的工作人员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中检集团不直接参与得物的鉴别,只帮得物鉴少量的疑难商品,或者是有明确需求的。凡是我们参与鉴别的,都会出具中检的电子证书和实体吊牌。”
不仅是平台调性,快速增长的业绩也决定了得物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搭建鉴别体系。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得物仅美妆品牌的GMV增速就超过150%,全平台GMV已在千亿元级别。
快速增长的营业额,势必带来大量的鉴别师岗位缺口。得物的用户协议提到,“接入第三方鉴别服务商(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用户提供商品鉴别服务”。记者致电睹煜信息,对方则表示,“不清楚相关情况。”
据悉,睹煜信息的法人代表张志鹏,同时是得物APP鉴别业务负责人。根据天眼查信息,睹煜信息2023年的社保在交人数为2829人。
得物用户协议截图
这一人数显然难以覆盖千亿级别营收带来的需求。得物官方客服告诉记者,除了线下的鉴别实验室,平台还会和资深鉴别师、鉴别达人合作进行线上鉴别。记者查阅招聘网站发现,公开要求中,鉴别经验优先,并未对专业证书有硬性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检集团等机构会颁发针对不同领域的“鉴定能力证书”,但尚无鉴别师相关官方认证。
得物发布的鉴别师招聘要求
一位得物前球鞋鉴别师曾公开表示,“自己从业数年,鉴别和拆解过的球鞋有数百万。但是货量多的时候一天看个两千来双,难免会有出错,一旦被发现失误很严重,轻则罚款下线学习,重则开除”。
平台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
记者进一步发现,得物对外宣称为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可能并非真正的第三方。
天眼查显示,睹煜信息由De Jia Wu (HONGKONG) Limited持有全部股权,De Jia Wu (HONGKONG)负责人为BING YANG,与杨冰同名。也就是说,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际控制人或许就是得物创始人。记者就此事求证得物,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睹煜信息的实际控制人为De Jia Wu (HONGKONG)Limited。图片来源:天眼查
De Jia Wu(HONGKONG) Limited的负责人为BING YANG,与得物创始人杨冰同名。图片来源:天眼查
事实上,“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类似平台。搜索黑猫投诉,有多个类似“A平台的鉴别证书,B平台或官方不承认”的问题,而这也为消费者维权带来了难度。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副主任王羲航告诉记者,平台不是品牌方,所以出具的鉴别证明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作为参考。至于线上识图鉴别,是基于图片等非实物信息,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也无法直接作为绝对有效的维权依据。若需增强法律效力,需结合商品实物、购买凭证及专业机构鉴别报告等形成完整证据链。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