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苏宁、乐视都开始进军银行业?观点
随着金融行业底层逻辑的不断改变和发生,互联网巨头与金融行业的真正融合或许才刚刚开始。阿里、苏宁、乐视的持续进入仅仅只是这种趋势的表现,相信随着未来新科技对金融持续完成改造,还将会有更多企业将会加入到“来电”的阵容当中。
文/孟永辉
金融始终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无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殊途同归地最后进入到了金融领域之中。继马云的网商银行获得批复之后,最近苏宁、乐视等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宣布要进军银行市场。
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阿里的网商银行将会成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之一,于去年9月底获准筹建,上月获得证监会的开业批复。而在谈及创立银行的初衷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创立银行的想法始于1992年,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创立阿里巴巴,而是在筹办一个叫做海博翻译社的公司。当时,他为了筹得3万元的启动资金,花了半年时间,把家里的家具、发票全部都凑起来做抵押,最后还是没有借到,自此在马云的头脑当中创立银行的想法就一直存在。
对于乐视网要创办银行的消息,官方回应是这样的。乐视银行的相关业务将会由乐视金融申办,而在乐视金融的相关业务当中,上市公司占主导地位,将会起到核心支撑和指导作用。尽管这个消息的发布让外界的质疑声音并未减少,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乐视对于金融业务的看重。
除了阿里和乐视之外,苏宁银行获准开业的消息也开始出现。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苏宁银行将会以科技驱动的O2O银行为定位,将会打造线上和线下高度融合的发展。一方面,注重线上布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精准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需求,实现全方位、定制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线下渠道优势,联合公司在线下门店资源和财富中心打造实体金融体验中心,为用户带来线上、线下全场景金融服务体验。而此前在华夏银行担任副行长的黄金老也将会任苏宁银行的董事长及行长。
从互联网企业不断将触角伸向银行,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作为企业终极目标的巨大吸引力,更让我们对于未来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那么,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会如此热衷参与并积极投身到金融行业当中呢?
首先,金融的完备能够打通互联网的全流程业务。无论互联网时代的流量,还是不断出现的各种创新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盈利和变现。而如何实现盈利和变现,那就是要产生交易,一旦产生交易就和金融产生了联系。
作为如此核心和重要的环节,如果互联网公司始终都放置在外部平台上面,显然无法真正发挥出自身所创造的模式和流量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而且始终无法让现金流为我所用。每年火爆的电商购物节上不断攀升的销售量仅仅只是用户的消费方式不断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这些销售量的背后是电商平台如何运作、存管这些资金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互联网公司自己没有银行资质的话,这些现金流会流向银行,最终自己还是要被托管银行赚取相当大的一笔费用。如果这些互联网公司获得银行资质,能够实现资金的自我管理,那么他们不仅能够节省下来一大批的费用,而且可以用这些现金流进行保险、投资等诸多衍生性的业务。所以,搭建了完备的金融体系就相当于打通了互联网的全流程业务,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二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传统银行的功能与业务无法满足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需求。尽管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银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颠覆了传统银行业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概念,比如,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等。但是,传统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依然无法满足互联网公司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讲依然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这种痛点和问题的存在最终能导致互联网巨头们会将目光转移到自己设立银行,通过他们与用户的这种天然的结合能力,以及他们对于产品的不断创新能力来获得更大发展。
以当下比较火爆的分期业务为例,尽管以银行信用卡业务为主要切入点的分期业务开始不断出现,但是对于这些分期业务很多用户依然不会买账。分期费率较高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于银行的分期业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依然比较生硬,对于习惯了灵活消费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讲并没有太多吸引力。因此,互联网公司需要根据他们掌握的用户消费数据、支付数据、行为数据等诸多数据组成的大数据为依据来创新出更加符合用户习惯的金融产品。
以线上购物为例,尽管很多电商平台都开通了绑定银行卡的功能,但是银行卡与电商平台之间始终都隔了一层窗户纸,如果这层窗户纸不捅破的话,电商平台和银行之间的联通始终都会给人一种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同样会给用户体验造成影响。
所以,当传统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和产品迭代的速度无法跟上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需求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就会产生这种自我介入,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本能反应,通过深度参与,解决用户痛点,获得再次深度发展的机会。
第三,金融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介入金融才能更好地影响用户。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影响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以智能科技、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对金融行业产生更加深度的影响,金融将会从更深层面上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未来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想要继续与用户绑定在一起获得新一轮的发展,他们就必须参与到实际的金融操作过程当中。
传统金融的运行逻辑是一切以资产为中心,通过优质资产来吸引用户,这种方式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金融行业的优质资产并不会对所有人开放,而仅仅会对符合银行行业要求的人或者达到某种资格的人开放。这种模式注定了金融行业不会与大多数人的产生产生联系,金融行业始终都是对少数人开放的领域。
进入到金融科技时代后,传统的以资产为中心的操作模式开始朝着以用户中心的方向转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对金融行业产生影响之后,金融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了过剩的情况,随着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金融产品过剩的情况还将会继续出现。
金融产品的持续不断涌现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实质性的体验提升,反而加重了用户在选择金融产品,使用金融产品时的痛点。比如,面对海量的金融产品,很多用户找不到哪一款金融产品是真正自己想要的,哪一款金融产品是真正和自己需求最贴切的。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用户所参与的某个金融产品并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抑或是用户购买的某款金融产品并不是最适合实际的。
互联网公司进入到金融领域之后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手中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并不单单仅仅局限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而是囊括了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通过对用户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让我们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是什么,哪些金融产品真正适合用户需求,哪些金融产品的风险最低,甚至用户真正喜欢哪些金融产品……
所以,通过金融这种手段,互联网公司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和接近用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合自我需求的产品。随着金融日益成为凯文-凯利口中的生活方式,未来金融将会更加深度地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这种趋势和背景下,通过介入金融行业,互联网公司或许能够更加深度地影响用户。
前有阿里、苏宁,后有乐视、京东,互联网公司不断和银行“来电”并不是偶然。殊途同归的底层逻辑让金融成为所有互联网巨头在赢得胜利之后最愿意尝试的领域,而在新的机遇来临的当下,特别是金融科技时代来临的时刻,互联网巨头不断涌入银行业似乎更加说明金融未来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预言的正确性。
随着金融行业底层逻辑的不断改变和发生,互联网巨头与金融行业的真正融合或许才刚刚开始。阿里、苏宁、乐视的持续进入仅仅只是这种趋势的表现,相信随着未来新科技对金融持续完成改造,还将会有更多企业将会加入到“来电”的阵容当中。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