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欧瑞泽陈永岚:金融业放宽将带来双向快速发展智能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现在中国最封闭的领域可能就是资本市场,这个被称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一案的收购。
本报记者 张智 博鳌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让在华投资的外企精神为之一振,随后表态的开放政策,更是对于冲击改革深水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
据了解,今年开始,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对此,法国欧瑞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国区总裁陈永岚在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表示,这对外国投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放宽资本对我们影响太大了,现在中国最封闭的领域可能就是资本市场,对外资有严格的限制,还没有完全的放开。现在陆陆续续要取消这些限制,对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利好,加上现在中国的招商引资又采取了一个宽松的政策,这些加在一块,我们是特别乐观。”陈永岚说。
在此之前,境外投资公司不能参与装备制造、大健康、医疗、娱乐文化等产业,不仅如此,能参与的产业也有很多限制,比如必须要有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合伙人占比要超过一定的比例。在中国投资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多做些法律程序,就增加成本、增加时间,同样退出也一样增加成本,增加时间,对外资的吸引力就不够,大家都希望是直接简单。
事实上,中国的某些产业准入门槛比较高,外国习惯的报备制但中国是审批制,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包括负面清单等越来越放宽。我们看到正面的表现,对外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充满商机,GDP过去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现在是6――7%,仍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的成长机遇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外资、跨国企业都愿意来投资。
在他看来,现在快速全球化,中国的机会很多,加上顶层设计的改变,打开大门,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我们特别希望,在资本市场的范围内能够更宽松,对外资,希望能把资本市场活跃起来,能够把境外资本和中国资本真正意义上融合起来,对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实现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样的话我们能够分享的成熟的投资经验就多了。”陈永岚说。
在陈永岚看来,在开放过程中,是能够促成双赢的。
”国际上资本市场的合作还是非常紧密的,我们现在很多跨境的案例,都有中国伙伴的参与。我们最近收购了美国最大、开办最早的游学公司,收购的同时,就觉得中国市场特别大,教育行业在中国很有市场,我们觉得有必要在中国引进一个更懂中国的战略伙伴,所以我们与春华集团合作。一个好的标的物出现,其实大家都是竞争的,但拿下之后,要把它全球扩展、多倍增长,就必须寻求合作伙伴,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这种发展应该是良性互动,既有竞争,又能够合作,大家共同成长。”陈永岚表示。
事实上,由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现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仍处于早期的摸索阶段。
2002年,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按照中国商务部统计,当时的对外投资只有10亿美金,按照中国的经济体量,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去年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全球排名第二。
“从宏观上来说,中国的经济资本市场走出去的步伐和进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深层次的、技术性的问题是,中国这些对外投资的成功率怎么样,是不是带来了收益和效果。”陈永岚说。
事实上,中国现代化的企业相对年轻,国企可能有几十年历史,但是成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只有二三十年历史,更不用说民营企业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所以这些企业在国际化的市场上,还处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导向一直是越来越宽松,但是对于企业的一些不恰当投资约束较少,比如房地产、体育俱乐部等,导致真正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占比较小。
在陈永岚看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需要在海外经历一个重新创业的过程,现有的经验在不同的体制、法律、环境下还不够应对。
几年前,他在瑞典担任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副署长时,指导推动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被称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一案的收购,不仅是一个低端的汽车制造商收购了一个高端品牌的小鱼吃大鱼,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化路上树立了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因此去年,吉利又成为瑞典沃尔沃工业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这是一个500强的大企业,包含着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大集成设备,今年年初又成为德国戴姆勒,也就是奔驰的第一大股东。
“这说明吉利已经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话语权,也有经营能力,国际上的同类机构企业,包括基金、咨询机构、大的投行,都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世界级的企业。”
事实上,在海外投资方面,民企为了生存,会更加的努力、灵活,以达到快速产生效果的目的,但是明显的缺点是得不到很大支持,比如说外汇、银行贷款等都没办法靠国家支持,很多民企只能靠自己的积累。国企正好相反,有很多国家方面的支持,但是有时候不够灵活,这都是学习的过程。
“欧洲也有很多国企在全球化,尤其是能源企业、基础设施企业,他们在全球做的也很好,如何把优势变成全球的优势,这个是需要思考的。”陈永岚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