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老毛病与即刻们的焦虑症观点
腾讯立知APP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内容,各大媒体对于腾讯立知抄袭即刻这一行为已经是骂声一片,腾讯又抄袭了。
近日腾讯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2月1号上线内测一款基于兴趣的信息订阅和推送APP—腾讯立知,据介绍,腾讯立知APP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内容,帮助用户追踪各种大事情、小兴趣的最新动态。
然而,该产品一经推出,立即有用户质疑,其和市场上另一款即时资讯类APP(即刻APP)十分相似,腾讯立知研发团队涉嫌抄袭。
2月1日晚间消息,据了解,腾讯“立知”APP已于今晚下线App Store和应用宝。
天下乌鸦一般黑:骂腾讯就是骂自家公司
虽然就上线了短短一天,但是骂声总量上丝毫不减:腾讯又抄袭了,真是日了狗的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这种也能上新闻?腾讯不抄袭才是新闻好么!
口水仗看完了,假设可以大胆,但求证必须小心。我们来看下两款产品:
上图为即刻APP
上图为立知APP
从两张截图来看,丝毫没有抄袭感,最起码视觉上,版面设计上如此。
再看主要功能上,即刻APP, 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不过即刻并不生产信息,而是信息的搬运工,采用爬虫的技术为用户自动聚合信息。用户打开即刻默认进入的页面,有「猜你喜欢」「搜索」「新鲜推荐」「编辑精选」「专题精选」「发现更多」这些栏目对主题和机器人做推荐。 通过用户来做内容和主题的发现是有价值的做法,用户也可以自主搜索。
即刻的主要功能,其实并不独特,独特的是核心理念,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而非像今日头条一样,信息冗余。
PC互联网时代,很多网站的内容就是可以被抓取和索引的,所有信息基本上是链接懂啊一块的,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在PC时代成为巨头的重要原因,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原生app天然就是封闭的,其内部的信息是很难被别人搜索到的,所以这就让这些app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孤岛,现在的APP就像那时的聚合型门户网站,有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这些门户网站,各立门户,很难做到互通有无。
一个移动端搜索引擎不能提取社交网络的信息。在这方面,谷歌、百度并没有跨APP搜索的能力。即刻要做的就是将移动端一个个网页抽象成一条条网址,然后重新聚合。聚合之后,把住流量分发的入口,这就是未来移动端聚合内容的总入口。
即刻通过兴趣信息,将内容打通,其原理就是做PC时代的百度。这一点在理念上并不新。
另一方面,即刻通过个人兴趣分别定制化信息,这一点也并非什么心功能,豆瓣兴趣小组,QQ兴趣小组都有过。拾人牙慧罢了。
只是将这些理念,组织到一起而已。而且网上一度有人诟病,即刻团队还抄过红极一时的Secret。
在互联网上idea并不值钱,团队和执行力才值钱。共享出行火了,Uber引导下,滴滴,易到等风起云涌。共享单车火了,ofo引领下,摩拜,小蓝单车等等层出不穷,类似的还有,直播,团购领域,核心功能完完全全一样,有谁拿抄袭上纲上线吗?还包括今年年初流行的撒币大作战,功能上并无二致,但是大家并没有将炮火锁定在抄袭,毕竟行业现状嘛。从法律层面上来讲,一没版权,二没立法,凭什么腾讯就该受到过多指责,其他公司不都是如此吗?我们都一样,彼此彼此而已。按着这个抄袭理论来讲,中国所有的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得骂个遍。
另外,多家竞品的出现,对于用户,对于行业都是好事一件。知乎用户反馈:即刻App已经彻底变味,真心不再推荐使用,除非你希望再安装另一个今日头条。我毫不怀疑即刻在做正确的事情,只是这个正确是完完全全只为即刻自己所考虑,以前的即刻,「关注自己真正关注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就想看点好东西」,打开之后「发现」「推荐」「相关推荐」「热点」,即刻活生生变成了当初它誓言要打败的令人讨厌的东西。
出来一款与之相竞争的APP,对于用户来讲,对于行业来讲,不也是好事一件吗?
另外,这次的立知事件较腾讯早年间的抄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腾讯连接一切的核心从来没变过,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断定腾讯战略打法的改变。(一天就下架就是例证)。
网上一边倒的骂声,除了跟风站队就是渴求廉价的认同感,我认为就算是跟风黑和众人推,你也要黑到点子上才算嘛。
腾讯挨骂不冤:瓜田纳履李下整冠式的肆无忌惮
当然,本文绝非为腾讯立知洗地,虽然说腾讯有点骂的过分了,但是一点都不冤,一点都不亏,典型的瓜田纳履,李下整冠式的肆无忌惮,
相比于腾讯抄袭这个不痛不痒的点,腾讯最该骂的是不自重,活该被骂。
首先是:上线的节点不对。
相较于腾讯抄袭这一顽固性问题,上线时间才是其最大败笔。
即刻方面表示,“有一些朋友过来问腾讯新上线的立知跟即刻什么关系这么像。应用宝某团队去年以应用商店搜索内容外显合作为名过来聊了几次,以合作的姿态提供了部分主体接口,转头就开始内测复刻版,当时确实没有想到还能有这种操作。”
这种事成了很多创业群体性烦恼。巨头以合作的名义,看核心数据,找团队了解运营模式,了解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了,接着很快便进军该领域,说没抄袭谁信啊,即使没抄袭,也给人留下把柄。
其次,劣根性顽疾。
一是功能上的雷同,另一个是上线时间节点的尴尬,最要命的是这家公司是腾信,一家有着抄袭传统的公司。被骂一点都不冤。在互联网业界,有一句话很形象地形容了一家巨头公司的发展之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一直在抄袭,从未被起诉。相信稍微对互联网业界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被“盛赞”的公司是腾讯。
在张小龙“诞下”微信之前,腾讯QQ是国内主流的即时通讯工具。这个腾讯QQ最辉煌的时代,也是腾讯“抄袭”新闻频发的时代,甚至连QQ本身,也被认为抄袭了以色列的即时通讯工具ICQ。但是最为集中的领域,还是游戏。当时腾讯发布的数款游戏,都有类似的游戏发布在先,因此许多人认为腾讯这些游戏都是抄袭的产物。比如QQ炫舞抄袭劲舞团、QQ三国抄袭冒险岛、穿越火线CF抄袭反恐精英CS、QQ飞车抄袭跑跑卡丁车、QQ堂抄袭泡泡堂等等,太多了,暂且不表,大家都懂。
最后,弱者心理惹众怒。
创投圈有这样的一个梗,当创业团队向投资机构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时,往往会被追问:“如果腾讯跟进抄袭,你怎么办?”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总会遇到三个问题:生,死,腾讯。
每个公司都怕被BAT抄袭,尤其是腾讯,本身就有这传统。大家向来就是同情弱者的,腾讯确实又给人留下把柄,一时犯了众怒。
一方面,对于腾讯品牌形象不利,腾讯为了洗地抄袭黑历史,可谓是不遗余力。这么多年靠着微信建立起的声誉,总算是要洗白了,如今又出现立知时间,可谓因小失大。
另一方面,影响腾讯连接一切核心战略的实施。试想,腾讯打着合作的幌子,公然去抄袭,这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吗?创业型公司接受腾讯投资,不免感觉开门揖盗。
这两点也是立知仅上线一天便在App Store和应用宝下架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件事对行业却是件好事,特别是经历3Q大战后,腾讯更深刻意识到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打造开放的生态圈,让生态圈里的伙伴与腾讯共同成长获取收益,成就伙伴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这几年来,腾讯也一直按着这个大政方针,如今立知事件,虽然短短一天,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影响不小,不论腾讯是否故意抄袭,这个小事件,以后腾讯产品团队更加不敢肆无忌惮啦,毕竟马化腾自己亲自出来擦屁股了,算是打了个预防针,对于整个创业环境来讲,也是一件幸事。
缓解“信息焦虑症”:知识付费向下,用户选择向上
今天一天时间,各大媒体对于腾讯立知抄袭即刻这一行为已经是骂声一片,而目前腾讯也已经下架立知。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原先的抄袭“前科”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洗的差不多了,此次腾讯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去抄袭又是为何呢?或许这首先要考虑的是大的内容分发背景。
信息和内容的大爆炸是移动互联网赋予这个时代的特征,每个人每天被无数的信息包围,但是不论信息如何大爆发,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能吸收的也只是一部分,真正有价值的也只是一部分。互联网信息的泛滥,高质量内容的价值日益凸显。
而如何帮助用户筛选感兴趣的或者有用的信息,成为各大内容分发平台关注的焦点。而2016年分答的出现人们似乎发现了不错的途径,那就是知识付费。即通过知识付费帮助人们筛选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用户抓取有效内容的效率。不过从目前来看,知识付费似乎收效甚微。
很多用户购买爆款的付费课程,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没有实质进步。并没有得到特别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知识付费本身是由消费升级决定,内容付费人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年龄在20-49岁,也就是经常看到的“中产阶级”群体。
确实,知识付费有其内在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用户需要的是帮他们筛选自己感兴趣或者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建立阅读门槛和信息传播门槛,而且绝大多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没有收费的必要,依旧没有改善
而即刻的出现或许给出了好的解决方案,这或许也是腾讯宁愿挨骂也要去做立知的原因所在。通过笔者的自身体验,发现即刻以及相关的产品涉及确实别出心裁,这主要有以下两点优势:
1.改变内容推荐的形式,即刻们其实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内容分发方式和一个新的内容分发平台。和今日头条等内容资讯平台类似让用户自己选择,只不过通过改进产品机制避免了走向和今日头条殊途同归的命运,一个是算法机械式的推荐,一个是用户自然的选择。
都知道,今日头条开创的算法推荐如今谩骂声越来越大,其推荐算法的原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投其所好”。今日头条辅助用户锁定了兴趣偏向,并且难以改变,这样导致了用户陷入了信息的闭环,而且难以自拔。
而即刻们所做的其实是把不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让用户自己选择,内容推送其实是根据用户的具体信息获取需要设置了明确的触发条件,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偶尔点开的某一篇文章上来。而且在信息提供上也能实现很多资讯平台不能实现的内容推送服务,依靠算法和人工运营的配合的运作模式,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可以真正有效帮助用户解决信息泛滥的问题。
2.前文我们提到了即刻们的“聚合”功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的演变史很多时候都是重演了PC端的演变史。而即刻现在所做的很像是原来PC时代网站导航所做的事,即刻聚合多个同类app。每篇新闻标题下面会有原链接,用户可以查看原链接了解更多信息,帮助人们更方便的浏览不同平台的内容。
一边连接的是用户,另一边是各个内容APP,通过聚合各类网站的信息,解决了一些长尾App的分发问题。而且当前很多APP确实也有这一方面的诉求,即刻们的产品设计可以说是直击行业痛点。类似于PC时代网站导航的链接和入口作用,即刻很大程度上也在扮演在这样的角色,这在未来也将具备极强的想象空间。
腾讯的产品基因毋庸置疑,或许腾讯也正是看中了其聚合APP的价值以及内容分发的优势,才选择了推出立知这款和即刻“类似”的产品。虽说腾讯立知下架了,而这或许也只是个开始,可能很快会有越来越多类似于即刻的产品出现,从而开启一个内容分发与平台聚合的新时代。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