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麒麟戏称“境内最大博彩公司”,泡泡玛特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快讯

财经三剑客 2025-04-02 19:47
分享到:
导读

在盲盒经济的浪潮中,泡泡玛特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市值已突破2000亿港元。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阴影与挑战。

在盲盒经济的浪潮中,泡泡玛特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市值已突破2000亿港元。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阴影与挑战。

泡泡玛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盲盒产品的独特魅力。然而,这种魅力却也成为了一种争议之源。盲盒的成瘾性和不确定性让不少消费者为之疯狂,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而陷入了盲盒的“赌博”陷阱。据媒体报道,泡泡玛特的盲盒产品中,隐藏款和特别款的概率极低,这种设计被质疑为诱导消费者持续购买。更有甚者,稀有款盲盒在二级市场被炒至天价,未成年人成为其中的重要推手。这不仅助长了他们的不良心理,还可能导致消费成瘾和价值观扭曲。

今年初,泡泡玛特的公司年会上,请来了明星郭麒麟,结果他一上台说的开场白是:“特别高兴能参加咱们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会。”

虽然公司创始人王宁马上更正,“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不过玩笑话背后,或许也可以看出一些盲盒与博彩的共通之处。

更令人担忧的是,泡泡玛特在未成年人消费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尽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需相关监护人同意,但泡泡玛特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部分线上平台在购买盲盒的流程中依然缺乏监护人同意的确认环节,使得未成年人得以轻易购买盲盒产品。这种监管不力不仅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

除了未成年人消费监管问题外,泡泡玛特还面临着高管减持套现的质疑。在公司股价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实控人王宁及公司高管多次进行减持套现操作。这种“高抛低吸”的行为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也加剧了股价的波动。尤其是在高管完成减持后,公司股价往往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声誉。

2021年11月,泡泡玛特股价从105港元/股的高点腰斩至56.782港元/股,创始人王宁在阶段高点减持1304.2万股,套现7.4亿港元。2022年股价跌至低谷时,王宁夫妇增持部分股份,但规模不及此前减持。

2023年4月,非执行董事何愚以均价32.32港元/股减持208.83万股,套现6749.39万港元。当年5月、10月:非执行董事屠铮两次累计减持2100万股,套现8.56亿港元。

2024年10月,王宁旗下GWF Holding通过信托UBS Trustees (B.V.I.) Ltd.以每股71.98港元的价格减持泡泡玛特1085万股,合计涉资约7.81亿港元。同时,王宁持股40.96%,杨涛、刘冉、司德等公司高管共同合资成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也减持1085万股,完成套现约7.81亿港元。

泡泡玛特其他核心高管除了通过Pop Mart Hehuo减持套现外,公司首席运营官司德也单独减持210万股,套现1.51亿港元。此外,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也披露减持12.5万股,套现899.75万港元。

仅这一轮减持,泡泡玛特高管合计减持2392.5万股,套现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5.59亿元。当时在高管完成减持后,公司股价迅速出现大跌,一度创下公司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此外,泡泡玛特还面临着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的投诉。据相关报告显示,泡泡玛特在潮玩行业的消费维权舆情中占据了较高比例。其中涉及产品甲醛含量超标、虚假宣传、未成年人消费退款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泡泡玛特在盲盒经济的浪潮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未成年人消费监管不力、高管减持套现、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等问题都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泡泡玛特恐将难以维持其市场领先地位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公司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

郭麒麟 泡泡玛特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