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年末问责地方违规发债 西部省区或成风险聚集地智能

华夏时报 2017-12-30 17:46
分享到:
导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报告》认为要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审计署网站公布《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

财政部年末问责地方违规发债 西部省区或成风险聚集地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时至年末,财政部再次措辞严厉地发文问责地方违规举债。

2017年12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指出,坚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管理制度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尽管从2017年初开始,财政部措辞严厉地点名批评地方政府已经不止一次,但违规举债屡禁不止。

2017年12月22日,财政部对外通报,江苏、贵州两省近期查实多起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除责令限期整改,还对7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近日,审计署网站公布《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不仅首次揭露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四大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报告明确,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中央明确了不为地方兜底,这个信号非常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地方的违规举债冲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辜胜阻表示。

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将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存在多个责任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地方债的改革要让全社会形成共识,有必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表示。

严查违规

这已经不是财政部第一次措辞严厉地点名批评地方政府了。

2017年1月初,财政部曾分别致函内蒙古自治区、河南、重庆、四川等几个地方政府及商务部、银监会两个部委,依法问责部分县市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行为,并依法处理个别企业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要求严肃问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理”,并将结果于2月3日前反馈给财政部。

多次点名却屡禁不止,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已经成为极大的隐患,风险不容忽视。

《报告》显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有的地方过度举债谋“政绩”,超出财力铺摊子,无序举债搞建设;有些地方和部门审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关不严,对举债建设项目现金流评估不够,对项目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测算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存在风险隐患。

早在2014年,国务院便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其中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再通过融资平台举债。换而言之,在此之后地方融资平台的新增债务都不再属于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不再承担偿还或者救助的责任。但在2015年之后,依然有不少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借债。刚性兑付之下,债务违约风险被大大地忽视了。

不能否认,一些金融机构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报告》指出,有些金融机构认为地方政府不会破产也不敢破产,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加上政府背景项目融资规模大、利率弹性小,容易快速提升单位经营业绩和个人绩效,对这类项目趋之若鹜,导致没有按照市场化原则严格评估政府背景项目风险,放松风险管控要求,大量违规提供融资。

此外,不规范的PPP项目、政府投融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也是变相举债的深水区。

据了解,部分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同时政绩压力又比较大,存在财力与保增长任务不匹配的情况,是造成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频繁的历史因素。《报告》认为要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同时堵住“后门”,严厉查处个别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并且研究出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打造地方债风险管理“全链条”。

“从根源上看,地方债务风险需要培育和完善地方政府的自律机制。既要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也必须做到违法必究。不依靠一个真正有约束力的制度作支撑,单纯指望地方自我加强道德约束是不现实的。”郑春荣指出。

防风险不容忽视

作为防风险的重要一环,地方债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重点关注。

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就目前而言,高企的地方债务问题愈发严峻。2017年7月,中财办官员明确将地方债务列为中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警惕的五头“灰犀牛”之一。此外,审计署和财政部也多次通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情况。

据了解,地方政府的投资多偏向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村水、 电、路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财务回报率普遍较低。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地方债务问题一方面是欠发达地区的债务/GDP比例更高,但这些地区的债务偿还能力却更弱。

“尤其是西部省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规模的现象普遍出现,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很多债券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这20多年来超强力度转移支付之后,事实上预期回报率是很成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债市场可能需要对西部那些省区给予更多的警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

遏制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冲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城投债的系统性风险。《报告》透露,财政部将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共担风险,及时有效防止违约风险扩散蔓延。

事实上,进入2017年,地方债监管态势更加严厉。7月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这正是按照财政部针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思路进行的。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地方 政府 债务 举债 风险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观点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