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已到8K 迟到的音频革命还要拖累电视多久智能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速度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迟到的音频革命又会在彩电行业掀起新的高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电视自20世纪发明以来,不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电视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电视到互联网电视,从标清到4K,4K尚未完全普及,转眼8K又上场。然而,电视的声音系统却如同被时代抛弃的孩子,并没有跟随电视显示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到今日为止,电视声音系统仍然以内置音箱为主,除了材质有所提升、环绕声格式的增加之外,在功能上却没有发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音频技术进化之路
电视声音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叫做伴音,电视声音通常被看作电视画面的辅助,因此电视音频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电视显示技术那么显眼。实际上,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电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画面越来越真实的同时,观众对电视声音的立体感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开始追求“全息立体声”。
纵观电视音频技术的发展,电视音频最主要的变化是在重放声道的数量上。人类的听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集合系统,人类不仅可以识别响度、音色、音调等基本的声音要素,还能够分辨声音的空间特性,也就是声源的远近、方向等。因此,音频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围绕着电视用户。最开始的单声道或是双声道立体声由于声道数量太少而无法营造真实的现场感,于是电视声音系统发展出多声道环绕立体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5.1、7.1、22.2声道等环绕声格式。日本NHK更是为超级高清电视推出22.2声道环绕声系统在横向的基础上增加了纵向,通过在用户上方增加音箱,来达到全息立体声的效果。
但电视音频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听觉享受,因为这还取决于音频技术在电视节目上的运用。如果电视节目采用单声道,那么安装再多的音箱,效果也不会有质的提升。
中国电视节目伴音系统目前的标配依然是双声道立体声,已经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产生了十余年的差距。尽管早在2003年广东电视台就在节目《布兰诗歌》中尝试5.1环绕声进行节目制作,但直到2012年,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才真正地让环绕声节目走进观众的家里。而次年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播出时,5.1环绕立体声则成为了该节目的宣传重点。随后,央视、湖南广电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广东电视台等也加入了5.1环绕立体声的节目制作当中。时至今日,虽然有不少电视台使用单声道进行节目制作,但是环绕立体声技术仍然只掌握在少数资本雄厚的电视台里。
面板技术遏制电视音响发展
“视”、“听”作为电视机最重要的两个功能,两者在发展上并不是齐头并进的,电视屏幕的发展反而是电视音质变差的元凶。电视机显示技术由CRT到液晶电视再到OLED,我们会发现电视机的屏幕变得越来越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电视机音箱的空间。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扬声器系统分为几种:密闭式音箱、无源式辐射式音箱、耦合腔式音箱、号筒式音箱等。尽管这几种扬声器系统构造不同,但这些音箱都需要通过声音反复地反射、缓冲来减少杂音、加强低频震动从而增强低音。随着电视变薄,留给音箱的空间变小,声音反射和缓冲的次数也随之变少。这导致现在的电视机在音箱材质不错的情况下,高中频表现都不错,但一到鼓声、脚步声等低频表现时就会有一种力度不够的违和感。就算厂商在电视背后加入低音炮,但是在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这种做法无异于杯水车薪。由此看来,电视声音不仅仅是停滞,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为了使电视声音系统向前发展,彩电研发者开始尝试将声音的功能开始从电视中抽离出来,这促使了分体音箱的出现。实际上,2013年国内就出现了第一款电视分体音箱——Soundbar。Soundbar将多个声道的音箱整合成一个长条,每个通道都有独立的腔体,保证声音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反射和缓冲。这样做的优点就是不用牺牲电视音箱的空间而保留了音质,但这仅仅是将声音的质量拉回到CRT时代。
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景中,分体音箱显然也不适用。在有孩子的家庭里,孩子睡觉以后,家长是不是只能关闭电视或者是调低音量而牺牲观看体验?对此,人们想出另一种解决方案——蓝牙耳机。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电视基本配备了蓝牙芯片。但蓝牙耳机涉及到传输速率的问题,目前的蓝牙4.0可以达到1Mbps每秒,却依然不够快,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延迟,也就会造成画音不同步。
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音箱从电视机中分离出来依然是目前彩电行业的大趋势,这样做可以节约电视内部空间,让原本最厚的的地方变得更薄,同时也能让电视在编码技术上进行更多的尝试。
电视声音的最新探索
目前厂商对音频上的探索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尼的方案。今年年初,索尼发布了一款OLED电视,但这款电视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屏幕的正面,而是背面。索尼在OLED 面板背后嵌入两个发声单元,通过这两个发声单元的震动让屏幕自身发出声音,让屏幕充当音响,索尼称之为“银幕声场技术”。
第二种是DTS的方案,这种方案是对声道的深耕,DTS的这项编码技术可以对发声单元进行单独控制,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或提升某个发声单元的音量进而突出某种声音或是降低某种声音。
这两种探索为音频技术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灵感,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基于索尼的银幕声场技术,未来OLED面板后置的发声单元或许会越来越多,而随着发声单元的增加,同一块屏幕的振幅会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传播路径,经过反射后传入用户耳中,最终形成环绕声效果。而DTS的技术或会实现声道的分流,配合分屏技术和蓝牙耳机,最后让同一台电视同时播放两部或多部电视剧而互不影响。
科技需要人们发挥其想象力的极致,而人们也需要科技为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无数烦恼。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速度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迟到的音频革命又会在彩电行业掀起新的高潮。
作者:HEA.CN 来源:家电网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